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466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30466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 员工关系管理概论1. 员工关系的概念 :员工关系是社会关系在企业这个组织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形 式,是 20 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取代“劳资关系” 的概念。

P12. 员工关系的本质 :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P23. 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 :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 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 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4. 员工关系的特征。

(1)(2)(3)(4)(5)5. 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 :是指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对企业中涉及企业与 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利益冲突和社会关 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行为。

P46. 员工关系管理的特征。

P5( 1) 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是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 2) 利益关系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 心里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7. 员工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

P6-7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赢得人才, 留住人才, 而且可以使企业管 理和业务运作效率大幅提升。

( 1) 员工关系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 2) 员工关系管理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 3) 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的根本条件8. 员工关系的主要目标 。

P8( 1) 协调和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2) 树立员工的团体价值( 3) 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9. 员工关系管理的意义。

(1)(2)(3)(4)(5)10. 员工关系管理环境 :主要是指员工关系管理的条件,或指对员工关系管理产 生重要影响的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P1011. 员工关系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哪些。

P10-12 1) 经济环境2) 技术环境3) 政策环境P3 复杂性和多变性 个别性与集体性 平等性和不平等性 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P8-9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实现人与事最佳配合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激励优秀、 鞭策后进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有利于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职业规划的必要措施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能使员工更多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4)法律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12.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部环境包括哪些。

P12-13 1) 组织结构2) 工作环境3) 经验战略4) 管理者和管理方式5) 企业文化13.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P13-20(1)劳动关系管理 (2)(3)(4)(5)(6)(7)(8)(9)(10)劳动争议处理14. 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 .P20-25 (1)(2)(3)(4)(5)15.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P22(1)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价值观和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

2)知识性员工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在组织中凭借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运用智慧进行创造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

3)在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中,知识性员工往往处于上部, 与金钱等生理需要因素 比,他们可能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4)他们对公平有强烈的感知, 如果收入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或遇到不公正的对 待,他们立刻可能会由于心情不佳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离职。

16. 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

P22(1)工作环境(2)工作氛围(3)职业发展(4)沟通(5)组织结构(6)管理规范17. 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P24 员工沟通管理 员工心理契约与满意度管理 员工参与管理 员工纪律管理 冲突和危机管理 员工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 员工异动管理 员工离职管理人本管理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知识型员工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对象 工作方式纳入员工关系管理的视野 员工关系管理趋向多样化 重视对核心人才的管理与开发(1)树立人本观念,把关系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地位(2) (3) (4)(5)构建多元化的企业文化,适应多样性员工管理的需要 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必要的沟通技巧 实行多样化的福利制度 培训方式的多样化第二章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多有者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目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P30 2. 劳动关系的主体。

P31劳动关系的主体就是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以下内容;(1) 劳动者(2) 用人单位(3) 工会3.劳动关系的历史沿革。

P32劳动关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

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产 业革命,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最初阶段。

(1)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在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 革命从英国开始,席卷欧洲各国,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 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3) 制度化的劳动关系。

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上最严 重的经济危机。

(4) 成熟的劳动关系。

这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至 20世纪80-90年代。

(5) 新时期的劳动关系。

由于新技术的米用和由此带来的新的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新时期劳动关系也在发生着日益明显的变化。

4. 新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

P34(1) 外部压力越来越严重(2)(3)(4)(5)5. 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

P36(1) 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2) (3)(4)(5)6. 试用期的概念:试用期泛指在最初的雇佣期间,用以观察员工在职务上的表 现是否适任的时期。

P417. 入职手续办理的流程。

P37(1) 填写《员工履历表》(2) 发放向新员工介绍公司情况及管理制度的《制度汇编》,使其具备基本公司 工作知识,要求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了解进一步的情况。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劳动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利益负责化 劳动关系动态变化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3)(4)(5)(6) 按照《新员工入职手续清单》逐项办理入职手续。

确认该员工调入人事档案的时间。

向新员工介绍管理层。

到新员工到部门,介绍给部门总经理。

8. 加强试用期管理的重要性 。

P41(1)推动整体最优的系统化管理,使企业与新员工之间摒弃传统的互不信任的合 作方式,向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2)难以融入新的文化氛围,无法接受新的价值观,是新员工流失率高的主要 因素之一。

(3)由于一部分新员工在结束试用期后,将会离家企业,在他们离开的同时, 也带走并宣传自己对该企业的印象和评价, 所以员工试用期亦是企业向社会展示 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9.不同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限规定。

P41(1)劳动合同期限 3 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设置《员工入职登记表》作为证据。

(2)要求劳动者提供相关个人资料留作证据。

3)在劳动合同上设计条款以备作为证据。

4)简历职工名册并保留作为证据。

12. 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P4613.劳动合同的特点。

P46(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3)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14.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P47(1)合法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1 个月2 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 个月。

10. 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举证的技巧和方法。

P39 (1)在员工入职登记表中声明。

( 2)在劳动合同中设计告知条款。

(3)要求劳动者提供书面声明。

11. 用人单位入职审查举证的技巧和方法。

P40 2)公平原则 3)平等原则 4)自愿原则15.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P501)提出要求2)作出答复3)双方达成书面协议16.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P501)劳动合同的违法解除。

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

2)双方协商一致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3)用人单位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①试用期解除。

②劳动者有过失时解除。

③劳动者无过失解除④用人单位经济行裁员4)劳动者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分为提前三十日通知无条件解除和有条件随时通知解除。

17.集体协商的含义:集体协商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P55 18.集体合同的含义:是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P59 19. 集体协商的原则. P56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国家规定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城市守信,公平合作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20. 集体协商前的准备工作。

P56-571)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

2)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意见。

3)拟定集体协商议题。

集体协商议题可由提出协商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代表共同起草。

4)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等。

5)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

记录员应保持中立、公正,并为集体协商双方保密。

21.集体合同的特点。

P59(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员工一方与企业签订。

(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22. 集体合同的作用 。

P60(1)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 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23. 集体合同签订的原则 。

P61(1) (2) (3) (4)(5)24. 集体合同的效力 。

P62(1) 集体合同对人的法律效力(2) 集体合同的时间效力(3) 集体合同的空间效力25.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

P60(1) 主体不同。

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 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 内容不同。

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 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