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市营销关键指标分析

超市营销关键指标分析

商圈 分布 商圈 形态 户数 人口数 年龄层 分布 教育层 分布 职业层 分布 平均 薪资 竞争 店数 营业额 预估
核心 商圈 次级 商圈 辐射 商圈
2.部门商品销售量 /销售占比分析
按部门对商品进行分析,销售量好,销售占比高的商品即为本部门的A类 商品,需重点关注;反之对于本部门的C类商品则需有计划的淘汰更新.
• 请计算该超市卖场面积为多少平米?
(每月按平均30天来计算)
事例练习:
• 81万元/ 30天
50元/平米.天
= 540平米
通常大卖场营业场所和仓库/办公室的比例是 8:2
• 如果这家超市按大卖场的配置比例, 总共就需要 540平米 / 0.8 = 675平米
计算出卖场的应有规模之后,还需考虑下列几点:
1.开店投入资金多少? 2.租期期限 3.未来发展潜力等店铺的设施与机能.
1.超市经济规模分析
2.资金需求评估分析
3.投资明细报告及损益分析
2.资金需求评估分析
一.卖场规模是否得当 卖场面积基本上是以消费者需要, 店铺操作,竞争环境做依据,再配合 商品组合计划来规划其营业规模 超市实行分租有两个原因: A使所拥有的商业设施多样化 B降低损益平衡点 A 设备投资 B装潢,装饰,杂项备品 C新店开办人力,工程的投入 D预测销售管理费用项目的金额 E预测按年度经营的销售额,毛利率 F损益平衡,资金计划设定 假若收支计划产生问题而不能执行时,应控制 部分可紧缩的项目费用,再利用紧缩时的金额, 再模拟一次,其结果若仍未符合理想,应检讨是 否修正卖场规模和分租计划.
4.促销商品是否张贴POP
5.服务台人员是否定时广播 促销宣传单
业绩评论方法:
与目标达成比较: 95%~105%之间,算是正常 表现;高于105%则是高表 现水准;低于95%则是有待 加强. 观察法
消费者调查法
十分成功
前后比较法
适得其反
得不偿失
促销效果评估
促销主题配合度 创意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销售额之间的差距
• 其基本公式是: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如下: 1. 流动资产:
指现金以及一年内可转成现金的资产.
流动资产又可分为变现资产及盘点资产. 变现资产指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等 盘点资产包括存货.包装材料.用品盘存等 是以实地盘点决定总量,再加以评价决定盘点资产金额.
二.分租计划
三.实施资金计划的模拟
四.长期资金收支计划
1.超市经济规模分析
2.资金需求评估分析
3.投资明细报告及损益分析
3.投资明细报告及损益分析
(一).营业额预估 (不含加值营业税)
考虑因素: 1.物价上涨指数 2.人口数,户数的异动 3.市场的落没 4.竞争店的加入 5.道路交通体系的改变 6.消费者行为改变或产生业态发展新趋势
二.经营数据分析
1.市场占有率:客源分析 2.部门产品销售量分析 3.分类别分析 4.利益分析 5.损耗分析 6.生产力分析 7.卖场效率分析 8.商品效率分析
9.成本.费用分析
10.产品成本分析 11.存货分析 12.组织活动力分析
1.市场占有率: (客源分析)
根据每季度做出访问图,描绘商圈形态,并记录每个地区的客源; 做出客层需求分析,帮助超市做好品类管理,增加经营业绩. 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方法通常有:1.提高海报投递率 2.价格策略 3.会员制 4.发免费公车 5.提供一站式购物的环境
4.自有资本率
自有资本率=净值 / 资产总额*100% 自有资本率越高,表示负债越少;股东权益越多,企业的安全性也越高. 一般参考值标准在50%以上.与负债加总是100%
5.固定资产比率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 / 股东权益 * 100% 一般参考标准在100%以下, 如果超过100%,则表示部分固定资产之投资是靠负债来维持. 如果此比率过高,则表示固定资产的贡献不足,整个超市的生产性 及效率性也不很理想.
促销中
1.促销商品是否齐全,数量 是否 足够 2.促销商品是否变价 3.促销商品陈列表现是否 具有吸引力
促销后
1.过期海报.POP. 宣传单是否撤下. 2.商品是否 恢复原价 3.商品陈列是否 恢复原状 4.高库存的处理
4.促销商品是否已经 通知电脑部门变价
5.促销商品品质是否良好 6.卖场人员是否均了解 促 销期限 和做法 7.卖场气氛是否具有 活性化
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票据,未付款,预收款,代收款, 短期借款,预收收益等.
5.长期负债
指支付期限在决算日起算,超过一年的债务, 例如:长期借款,公司负债等.
6.其他负债
例如:存入保证金
7.净值
由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即是净值,与他人资本对照, 净值又称自有资本或股东权益.
• 损益表:
• 用以显示某一特定期间的超市营运结果.以收入和费用 (成本)来表示,收入和费用之差即为净利或净损.通常显 示营运结果的特定时间有月,季,半年以及年度. • 超市经营绩效的评估,在建立各项经营数据模式及经营 指标后从安全性,收益性,发展性及效率性几方面进行 评估.
3.分类别分析
部门分析虽可看出销售量的差异,但找不出销售量降低的真正原因,因此 将部门进行细分到小分类,来详细掌握分类用途的营业变化;此外,使用 MIS系统进行单品管理,对超市的经营起到很好的判断作用.
4.利益分析
通过部门.分类.值入率.毛利率的掌握,来管理营业,达到利益分析的目的
5.损耗分析
盘点前毛利率.值入率间的差异即为损耗率. 一般损耗包括变 价促销.废弃损耗.不明的损耗等, 这些项目都须列明,才能找到真正的损耗原因.
(三).营运费用
基本分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人事福利,折旧摊销等
可控费用: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人为降低的费用.随 经营指标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用可控费用率来 考核.
包括: 基本设施营运费用
营销营运费用等
行销及促销费用 维修营运费用
不可控费用:指经营必须的费用指标,是不随着经营 指标的好坏而发生变化的.
1.超市经济规模分析
2.资金需求评估分析
3.投资明细报告及损益分析
1.超市经济规模分析
• 调查超级市场所在地点是否 有利,可从商圈的调查得知,商 圈内的购买力是营业的背景 与后盾,从商圈内国民消费支 出的食品支出,可以决定商店 所在地点是否合适,以及营业 场地的面积,适当的规模.
事例练习:
每月每户的平均 支出额600元
超市自身运行状况评估
• 1.从总部到门店,各个环节的配合状况. 总部----配送----门店 • 2.促销人员评估 时间---活动连续性----促销工具的整齐干净---对顾客的服务-----销售目标的达成
四.超市盈亏分析
• 超市经营的成果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上
• 资产负债表:是表示公司在某一时间所存有的资本 (资产) 这些资本的来源及其求偿权.
促销商品选择的正确与否
供应商的配合状况评估
• 1.能否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并为超级市场分担 部分促销费用和降价损失; • 2.在促销期间,当超市请供应商直接将促销商品 送到门店时,供应商能否及时供货,数量是否充足; • 3.在商品采购合同中,供应商,尤其是大供应商, 大品牌商,主力商品供应商,是否作出促销承诺, 而且切实落实促销期间商品的价格,货量及导购的 人力配合等相关事宜.
10.产品成本分析
零售业者的主要成本大约80%以上来自商品的进货成本,故降低进 货 成本为成立超市的基本生存立基. 一.准确的商品定位 二.合理的商品结构 三.供应商的合同谈判 四.科学的订货管理 五.竞争优势的价格
11.存货分析
存货会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及商品鲜度,搬运作业的效率等, 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存货进行详尽分析,以找出降低存货的方法 一.部门类别的库存天数,商品周转率; 二.单品的库存天数 三.商品的状态分析 四.促销品,季节性商品,年节囤货的库存分析 五.供应商评估
6.生产力分析
一.每人的营业额;与竞争对手比较;本公司不同店比较
二.劳动生产率,即每人每年为公司所创造的利润; 三.劳动分配率,即公司人力费用占毛利润的比率
通常管理费用占超市经费的30---50%, 因此对于用人的效率应特别重视!
7.卖场效率分析
每平方米卖场所销售的金额,是评估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2.速动比率
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又称酸性测验.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及应收帐款等变动性较大 的流动资产,不含变现性较小的存货以及预付费用. 流动资产- 存货- 预付费用 速动比率= *100%
流动负债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 净值*100% 视赢利而定,40-60%
郑何马工作室
2006年5月
超市营销关键指标分析
四. 超市盈亏分析
一. 投资收益分析
三. 促销预算及评估 .
二. 经营数据分析
一.投资收益分析
准确的投资收益分析可以使超市经营者作出准 确的经营预测,进而修正自己的经营战略和营销 策略,保证超市发展的资金动力:
1.超市经济规模分析 2.资金需求评估分析 3.投资明细报告及损益分析
8.商品效率分析
商品的销售额与期中平均库存的比率,成为商品回转率,是评估 商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商品回转率乘以商品毛利率, 即为交叉比率,这才是商品贡献度的分析方法.
9.成本.费用分析
零售业的四大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折旧费用与水电费用. 除一般费用的分析以外,对于四大费用必须详加规划,做好年度费 用预算和日常的日周月管控,才可达到节流的目的
12.组织活动力分析
对于无法达成经营目标的组织,必须进行辅导,或予以调整, 以保持组织的活动力.
通常通过绩效评估与考核, 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优化组织的活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