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的断面量具
◆量块的作用:
尺寸传递;检定和校准量具和量仪; 比较 测量中用于调整量具或量仪的 零 位;也用于加工中机床的调整和 工件的检验等。
◆量块的形状: 长方形平面六面体,它有 两个测量面和四个非测量面,
测量面极为光滑、平整其表 面粗糙度Ra值达0.012μm以 上, 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即为量 块的工作长度(标称长度)。
综合例题
对某一轴径d等精度测量15次,按测量顺序将各测 得值依次列于下表中
测量序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测得值
xi/mm
24.959 24.955 24.958 24.957 24.958 24.956 24.957 24.958 24.955 24.957 24.959 24.955 24.956 24.957 24.958
适用于服从正态分布,重复次数又比较
多的情况。
4.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n次重复测量,获得测量 列 x1,x2,…xn
1.判断有无定值系统误差 x
2.求算术平均值 3.求残余误差
i
n
vi xi x
4.根据“残差观察法”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5.求标准偏差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概述
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就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q=L∕E
L—被测量值 E—采用的计量单位 测量四要素: 测量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确度。
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 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 计量单位:机械制造常用的单位mm。 长度计量单位:米(m)、毫米(mm)、 微米(um) 角度测量单位:度、分、秒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计量器具 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测量的精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用以对某零件进行四次等精度测量,测量 值为67.020、67.019、67.018、67.015mm, 试求测量结果。(提示:求出测量列算术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值,即可得 到测量结果)。
L
vi li L
+0.001 -0.001 0 -0.002 +0.002 +0.003 -0.005 +0.004 -0.003 +0.001
30.048
vi
2
i
vi l i L
4.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5. 6.
vi
2
n 1
0.0028
vi 3
n
L
3 3 0.0028 0.0084
正八面棱体
§2.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计量器具的分类:
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 按用途分 机械式计量器具 标准计量器具 通用计量器具
光学式计量器具
气动式计量器具
检验计量仪器
电动式计量器具
光电式计量器具
2.测量方法的分类:
直接测量
单项测量
综合测量 接触测量
在线测量
离线测量 在线测量 离线测量
间接测量
v
2 i
n 1
6.判断粗大误差
vi 3
7.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n
8.测量结果
多次测量结果的表示:
lim( x )
3 x
Q x 3
x
1.有无定值系统误差 2. 3.
L
l
n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li
30.049 30.047 30.048 30.046 30.050 30.051 30.043 30.052 30.045 30.049
◆量块的规格: 量块共有17种套别,每套数目分别为83、46等 量块是单值量具,一个量块只代表一个尺寸, 为了满足一定尺寸范围的不同尺寸要求,量块 可以组合使用,为了减少量块的组合误差,应 尽量减少量块的组合数目,一般不超过4块。 ◆量块的选用: 从消去量块最小尾数开始,逐一选取。每 选一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数。
残差
vi/μm
+2 -2 +1 0 +1 -1 0 +1 -2 0 +2 -2 -1 0 +1
残差的平方
4 4 1 0 1 1 0 1 4 0 4 4 1 0 1
解: (1)判断定值系统误差 假设经过判断,测量列中不存在定值系统 误差。 (2)求出算术平均值 = x =24.957 x
x
vi2 n 1
1 n 2 vi n 1 i 1
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我们常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所以有必要知道 算术平均值的精密程度,即用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 差表示
x x
n
式中,n—多次重复测得的次数。 4)测量列的极限误差δlim和测量结果
1 y e 2
2 2 2
高斯曲线反映随机误差以下基本特征: ① 集中性(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次数多,图形正、负误差,出 现的机会相同,图形对称分布。
③ 有限性(有界性):
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的绝对 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④ 抵消性:
§2.2 长度与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1. 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目前使用的两种实体基准: 线纹尺、量块
国家基准米尺
1等线纹尺
工作基准米尺
3等线纹尺 工件尺寸
2等线纹尺
光波波长
工作计量器具1
工作计量器具2
1等量块 5等量块
2等量块 6等量块
3等量块
4等量块 工件尺寸
各种计量器具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为了保证量值统一,必须把基准的量值准确地传递 到生产中应用的计量器具和工件上去,需从组织上和技术 上建立一套严密而完整的系统。 2. 量块
x
i 1
n
i
n
由正态分布性质四知,当测量次 数n增大时,x愈接近真值。
我们近似地认为其等于真值Q
剩余误差 vi xi x(残差),因δ是未知量,常用残 差代替随机误差 当测量次数你n足够多是,残值的代数和趋近于零。
v v v n 1
2 1 2 2 2 N
2)测量列中任意测得值的标准偏差
. 若σ 1<σ 2< σ
3
,
则y1max > y2max > y3max
σ愈小,正态分布曲线愈陡, 表明随机误差分布愈集中, 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愈高; 反之, σ愈大,正态分布曲 线愈平坦,表明随机误差分 布愈分散,测量方法的精密 度愈低.
根据误差理论,标准偏差σ等于该系列测 得值的随机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x
x
N
1.3 0.35um 15
(7)计算测量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lim
3 x 3*0.35 1.05um
(8)确定测量结果
d
e
x 24.957 0.002mm
例1已知某仪器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为±0.004mm,今 对一零件进行测量: 1)如果测量一次,读数为30.380mm,试写出测量结果。 2)如果重复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30.375,30.378, 30.376,30.379(单位为mm),试写出测量结果。 3)如果要使测量方法的测量极限误差为±0.001mm, 应重复测量几次? 例2、某仪器已知其标准偏差为σ=±0.002mm,
例如,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 选取尺寸为36.745mm的量 块组,选取方法为:
36.745 …… 所需尺寸 - 1.005 …… 第一块量块尺寸 -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 4.5 ……… 第三块量块尺寸 30.0 ……… 第四块量块尺寸
3.角度 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一个圆周角360°。 多面棱体有4、6、 8、12、24、36、72面等
t
拉普拉斯函数
4) 极限误差: δlim
由于超出δ=±3σ的概率很小,故将δ=±3σ
看作随机误差的极限值.
lim 3
§2.5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1.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1) 算术平均值 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时, 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x1 x2 xN x n
1 2 n
2 2
2
n
i2
i 1
n
n
3) 极限误差: δlim
p yd 1
p
1 yd e 2
2 2 2
d
变量置换 t 2
dt
d
2 p 2
e
0
t
t 2
dt 2 t
特点:可以归结为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的函数, 这种函数一般可用解析式、曲线或数表来 表示。可以给予修正。
③粗大误差:指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计的 误差。 正确的测量结果不应包含粗大误差,应将 粗大误差剔除。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是绝对的,它们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4.随机误差
对随机误差所作的概率统计处理时,通常 将系统误差剔出。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大量测量实践证明,多次重复测量随机误 差服从正态分布。
7.
L
0.000001 0.000001 0 0.000004 0.000004 0.000009 0.000025 0.000016 0.000009 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