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201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

青岛市2012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

高三模拟题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是经纬网局部图。

M 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

读后回答1—4题。

1. 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的较长B. 乙地的较长C. 甲地昼长6小时D. 乙地昼长18小时2. 此时,北京时间为A. 4点B. 7点C. 8点D. 11点3. 这一天A. 北京日出东北方B. 济南白昼正渐长C. 广州正午日影正渐长D. 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4. M 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图2是某岛一月份均温分布图。

读后回答5—7题。

5. 该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 中部多,四周少B. 四周多,中部少C. 东部多,西部少D. 西部多,东部少 6. 影响该岛降水的主要是A. 东南季风和寒流B. 赤道低气压和暖流C. 东南信风和暖流D. 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图1图27. 该岛东部的植被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热带雨林图3是我国东南某地的地形地质图,该区域石灰岩广布。

分析完成8—10题。

8. P 站水量比Q 站明显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QP 之间 A. 蒸发旺盛 B. 下渗量大C. 灌溉引水多D. 降水量减少 9. 该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A. 地壳运动B. 变质作用C. 流水沉积D. 流水侵蚀10. 该区域土地不合理利用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 海平面上升B. 水土流失C. 土地盐碱化D. 旱涝频发表1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1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A. 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 人口流动量大C. 经济发达D. 人口大省 12.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 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 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13.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A. 甲省B. 乙省C. 丙省D. 丁市图3图4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区域图,读后回答14—17题。

14. 城市①、②、③的规模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 15. 影响北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和气候B. 地形和河流C. 气候和河流D. 矿产和交通 16. 经过③城市的交通干线在修建时的主要限制条件是A. 沿线河网密布B. 沿线冰川广布C. 沿线地势起伏大D. 沿线多沙漠 17. 城市①和④的气候差异是A.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B.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C.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D.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是日本最大的农机制造商,在我国成立了多家农机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

表2是 “久保田农机信息吧”统计的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

读后完成18—22题。

18. 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降水量 B. 纬度C. 地形D. 劳力数量19. 西藏小麦的收割时间比湖北A. 早,原因是太阳辐射强B. 早,原因是气温日较差大C. 晚,原因是热量不足D. 晚,原因是气压较低 20. 湖北的粮食平均亩产比吉林A. 高,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不同B. 高,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充足图4C. 低,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D. 低,主要原因是机械化水平低 21. 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快捷的办法是A. 运用GISB. 运用GPSC. 运用RSD. 实地统计22. 日本的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技术C. 资源D. 气候读我国区域图(图5),回答23—25题。

23. M 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A. 劳力素质高B. 原料丰富C. 消费市场大D. 用水充足 24. 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主要原因是A. 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B. 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C. 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D. 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25. 工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包括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D. 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M图5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1)图中A 、B 两地相对高度为 ,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M 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

(3分)(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分) 27.(11分)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10020030012345678910111228°N河流剖面图M28°N问题。

材料一: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

(3分)(2)据材料一中的图2,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2分)(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分)0150300450600750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注明: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毫米郊外平原区降水量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注明: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城市中心 郊外平原区毫米750 600 450 300 150 0图1图230°0°2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高温多雨是其生长的有利条件,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材料三:澳洲国家统计局(ABS )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人口正在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增长。

2009年9月澳洲人口就已超过了2200万人,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将近50万人。

人口增长率高达2.1%。

(1)简析①地自然带类型的成因。

(3分)(2)分析区域②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3分)(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这种人口增长方式对该国的影响。

(3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秋季等压线分布图(1)图中M 为锋线,简述此时甲地的天气状况。

(2分) 材料二:乙、丙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2)乙、丙两省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3)阐释果农采取防冻措施所依据的地理原理。

(2分)河流等压线图例(百帕)材料三:甲城工业结构及变化图工业结构(%)020406080煤炭电力油气纺织其他2005年2009年(4)简析该城市节能减排的压力。

(3分)30.(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沽河、白沙河等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2)连接青岛与黄岛之间海底隧道的建成对青岛市区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3)对比1986年、2010年胶州湾湿地类型及分布图,分析养殖池、盐田面积的变化及成因。

(2分)(4)在图中红岛及附近地区正在规划建设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请你为高新区的建设图 例 1—滩涂湿地2—养殖池3—盐田4—潮上带自然湿地 5—人工湿地 1986年胶州湾湿地类型及分布2010年胶州湾湿地类型及分布 海底隧道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3分)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C 6.C 7.D 8.B 9.A 10.B 11.D 12.D 13.D 14.A 15.B 16.C 17.D 18.B 19.C 20.A 21.C 22.A 23.B 24.A 25.D 二、非选择题26.(10分)(1)(200m,250m)(1分)乙、丙、甲(1分)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

(1分)(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

(1分)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

(1分)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1分)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1分)(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1分)27.(11分)(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3分)(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1分)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紧张。

(1分)(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

(2分)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1分)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

(1分)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2分)28.(9分)(1)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1分)东南信风由内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1分)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形成热带荒漠带。

(1分)(2)②地终年高温多雨,是天然橡胶主产区,原料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四面环海,海运便利;靠近亚洲消费地。

(答出三点得3分)(3)外来人口的迁入(外来移民)(1分)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1分)增加人口对社会、环境的压力。

(1分)29.(10分)(1)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2分)(2)暖温带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地处黄土高原,宜林宜果土地广。

(3分)(3)点燃发烟物,释放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近地面大气热量损失,提高大气的保温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