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所有权优势: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资产性所有权优势、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包括结构型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和自然性市场不完全)区位优势: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
(包括要素禀赋性优势和制度政策性优势)三个基本因素对企业选择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所有权优势=许可证贸易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商品出口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五)比较优势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一次进行。
(这样,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理论(一)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度积累的二元格局)二元结构论: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具有新技术的现代工业部门同时存在。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小规模技术优势:1.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竞争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1.保护出口市场2.谋求低成本3.分散资产4.母国市场的局限(三)技术地方化理论:第三世界跨国公司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的蛮子市场的话,这种创新活动就会形成竞争优势。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1.发展中国家企业主要是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掌握和开发现有的技术。
2.发展何种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退役而逐渐变化的,并且可以预测。
(五)投资发展周期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当企业运用自身特有优势从事对外投资,所获收益大于海外经营成本时,企业具有对外投资动力。
2.与贸易、许可证方式相比,对外投资方式能够带来更大经济利益时,企业具有对外投资动力。
3.当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企业内部化收益大于内部化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之和,无论什么国家都具有内部化动力。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一)对主流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产品创新、接近市场和通过竞争降低成本三位一体的跨国投资模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新进展1、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任何类型的对外投资都是直接诱发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和间接诱发要素(除生产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环境要素~投资国~东道国~世界经济形势)组合作用的结果。
2、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划分为“低成本竞争优势”和“产品差型竞争优势”3、希尔施的模型架构:当企业国内生产成本与出口销售成本之和,既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额外协调成本之和,也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技术丧失成本之和时,企业将选择出口贸易方式,反之将采取对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经营。
(三)关于跨国公司研究的最新进展1.跨国战略联盟2.跨国公司特征(柔性化管理、研发全球化、与政府关系的变化)3.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4.跨国公司企业资源观理论(四)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1.渐进的国际化2.学习主义国际化3.网络国际化第二节国际间接投资理论一、证劵组合理论证劵投资的决策过程分为(一)单个证劵分析(二)证劵组合分析(三)证劵组合选择有效边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预期收益率;在既定预期收益率水平下,承担最小风险。
同时满足上述二原则的证劵组合,则称之为有效集或有效证劵组合,又称为有效边界。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资本市场线:反映有效证劵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直线。
证劵市场线:反映个别证劵或证劵组合的预期收益和协方差之间线性关系的直线。
三、资产套价理论(APT理论)四、期权定价理论(BS期权定价模型)C=S?N(D1)—X?E-γT?N(D2)1.名词解释三优势范式: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有效边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预期收益率;在既定预期收益率水平下,承担最小风险。
满足上述二原则的证劵组合,则称之为有效集或有效证劵组合,又称为有效边界。
证劵市场线:反映个别证劵或证劵组合的预期收益和协方差之间线性关系的直线。
BS期权定价模型:C=S?N(D1)—X?E-γT?N(D2)2.试述垄断优势理论与内部优化理论的异同。
垄断优势论从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角度出发,论述了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而市场内部化理论着重从自然性市场不完全出发,并结合国际分工和企业国际生产组织形式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简述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及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启示。
任何类型的对外投资都是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组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等直接诱发要素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对国内软、硬投资环境的建设和优惠投资政策的出台等间接诱发要素更能有效吸引外资。
4.简述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1.渐进的国际化2.学习主义国际化3.网络化国际化5.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特征是能反映有效证劵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6.试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投资发展周期论=分别叙述7.案例分析请结合相关的国际投资理论,从国际投资的角度对下面材料进行评述。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容易遇到贸易壁垒。
为了绕过贸易壁垒、保护出口市场因此刺激跨国公司对出口市场进行投资。
由于发达国际市场较大且消费者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市场进行投资时,往往通过小规模技术优势和技术地方化获得市场,当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当地特殊产品和低价产品营销战略时,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
8.中国现代派诗人树才在作品“顺着手指”里写道:“让人犹豫的常常是一大块空地。
”这恰好反映了当今大多数中国企业家进军海外市场的感受。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怎样解决所寓意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具备投资发达国家市场的特殊优势,不具备竞争优势,对外投资的成本大于直接出口的收益,因此犹豫。
本章小结1.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盛产折衷理论以及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2.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概念为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开端。
3.随着发展中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旨在解释发展中郭嘉对外投资行为的发展中郭嘉投资理论不断涌现。
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阿·勃利兹诺伊利的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威尔与托兰锡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
4.近些年来,尽管国际投资领域没有出现如垄断优势理论那样有影响力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是在已有的理论框架中,众多学者开始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如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的修正。
同时,国际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如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理论以及关于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与经营管理的理论。
5.国际简介投资理论源于现代西方证劵投资理论,是现代西方证劵投资理论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证劵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产套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以及投资行为金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