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2 名词解释:1 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有机肥料;无机肥料。

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41 氨的挥发2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①理论上,A.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B. 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C.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

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特点: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42 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形成的腐殖质数量值。

由于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转变为腐殖质的速度不同,同时新形成的腐殖质又处在不断地被分解之中,为了便于比较,一般以有机物质分解一年后残留的有机质的数量,作为其形成的腐殖质的量,该量与原始加入的有机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律。

养分归还方式:有机肥料;无机肥料。

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23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再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通常土壤中存在水溶性钾,因为这部分钾能很快地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称为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24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5 有益元素Na、Si、Co、Ni、Se25 共质体活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形成的连续体。

45 易还原态锰6 微量元素Fe、Mn、Cu、Zn、Mo、B、Cl、Ni26 质外体除细胞质和液泡以外的细胞壁、木质部死组织等植物组织。

46 氮肥利用率7 肥料三要素N、P、K27 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8 根部营养28 质流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的过程。

48 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9 根外营养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29 扩散根对养分的吸收大于由集流迁移到根表的速率,这样就产生了根表与附近土体间的养分的浓度梯度,高浓度向低浓度过散,49 长效氮肥又叫涂成氮肥,是一种被物质包裹的氮肥。

10 自由空间由细胞间隙、细胞壁微孔和细胞壁与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组成,它允许外部溶液通过扩散可自由进入。

30 截获植物根系与土粒密切接触的,当粘粒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根表面所吸附的H离子两者水膜重迭时,就发生了离子交换---称之.离子靠接触交换即截获吸收离子的养分是很少的,只有钙和镁多些.50 包膜肥料又称包衣肥料、薄膜肥料。

用半透性或不透性薄膜物质包裹速效性化肥颗粒而成的肥料。

31 根际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12 共质体活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形成的连续体。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52 过磷酸钙的退化由于含有游离酸(磷酸、硫酸),故过磷酸钙呈酸性,并具有吸湿性。

在贮存过程中,如普钙吸湿,会引起各种公演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13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进入植物细胞内的现象。

它需要消耗生物代谢能量。

特点: 1. 逆电化学势梯度 2. 高度选择性3. 消耗能量33 根分泌物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的不同部位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一组种类繁多的物质。

53 磷的固定作用14 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消耗能量。

特点:1. 顺电化学势梯度2. 没有选择性 3. 不消耗能量34 专一性根分泌物54 枸溶性磷肥能溶于百分之二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15 离子对抗作用介质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35 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共生现象。

55 难溶性磷肥这类磷肥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只能溶于强酸中的磷肥16 离子相助作用介质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36 强度因素56 高品位磷矿全磷(P2O5)是大于百分之二十八的磷矿17 维茨效应营养溶液中钙、镁、铝等二价及三价阳离子,特别是二价钙离子在相当广泛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钾、铷(Rb)等离子的吸收效应。

37 容量因素57 异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

18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ion channels of biomembrane)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的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

38 有机氮的矿化58 闭蓄态磷19 载体学说离子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离子-载体复合体,然后向膜内侧转移,并将离子释放到细胞质内的学说。

39 硝化作用化能菌将氨化物和氨转化为硝酸根(NO3-)或亚硝酸根(NO2-)离子的过程。

59 忌氯作物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称这些植物为忌氯植物。

20 离子泵学说40 生物反硝化在嫌气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从NO3-或NO2-中取得氧气,并使之还原成气态氮(N2O和N2)的过程。

60 复合肥料同时具有氮、磷、钾三种养分或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68 厩肥家禽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76 混成复合肥料:主要指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肥料,包括普通混成复合肥料和专用肥。

62 二元复合肥料同时含氮磷钾三种养分中的两种养分,如氮磷二元复合肥料;69 绿肥直接施入土壤、池塘中或经堆沤作肥料用的绿色植物。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70 以磷增氮是指通过对豆科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施用磷肥,促进作物根瘤的形成和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以增加作物的氮素营养和土壤含氮量。

79.矿化作用在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 无机的营养元素从有机物中释出的过程。

80氨化作用有机物降解生成氨的反应。

如细菌作用于蛋白质而产生氨。

64 多元复合肥料71 胞饮作用活细胞不靠通透性而且借助质膜向胞内生芽形成内吞小泡或主动运输方式从外界中摄取可溶性物质的过程。

65 中和值72 花而不实1,没有配置授粉源,无法进行授粉或人工授粉2,植物茎部太长,消耗体内养分过多,致使体内没有充足的养分供给给于开花条件3,前一年开花结果过多,造成下一年的养分积累不足,致使不能开花结果。

66 热性肥料凡在堆积过程中能产生高温的农家肥料都叫热性肥料,如马粪分解时发热量大,故属热性肥料,羊粪、兔粪也属热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67 冷性肥料凡在堆积过程中发热量低的农家肥都属冷性肥料,如牛粪分解慢发热量低,不产生高温,故属冷性肥料。

75 化成复合肥料82复混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83复合肥料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84 混合肥料由机械方法混合几种单一肥料、或一种单一肥料与二元或三元复合肥料混合而得肥料85掺合肥料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度相对一致的单质可复合肥料为原料,经机械混合而成的肥料。

1植物体内的氮素含量一般是多少:0.3—5%2简述植物体内硝态氮的同化过程3.氮素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1)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2)叶绿素的重要组分(3)N是酶和多种维生素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组分。

4.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素形态是什么铵态氮硝态氮5.硝酸还原酶含有什么金属元素,起什么作用6.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吸收有什么不同7.植物根系吸收氨态氮和硝态氮对介质的酸碱度有什么影响8.植物缺氮的典型症状有哪些9.植物缺氮的症状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老叶13.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是哪些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14.磷对植物的能量代谢有什么影响15.为什么油料作物对磷的需要量大与禾本科植物16.植物缺磷的典型症状是什么,为什么? 缺氮后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分裂活性下降。

叶绿素含量下降后出现叶片黄化,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

氮在植物体内的再移动能力能强。

缺氮情况下,老叶中的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分解为小分子氮化合物(如氨基酸或酰胺等),然后转运到新生器官被再利用,以满足这些器官的正常代谢。

17、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NH4+和NO3-在植物体内同化途径有何不同?18、作物以NH4+和NO3-为氮素营养时,各有何特点?19、作物氮素缺乏与过剩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20、土壤中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及其有效性?21、为什么硫酸铵和氯化铵不能长期大量单独施用?22、液体肥料有何优缺点?23、长效氮肥或缓效氮肥有何优缺点,推广中存在什么问题?24氮肥的合理施用与环境保护之间有何关系?25、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那些?16、为什么说铵态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关键措施?17、作物吸收钾素的主要形态;18.钾的主要营养功能?(1)促进酶的活化(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3)有利于植物正常的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4)增强植株体内物质合成和运转(5)增强植物抗逆性19、作物钾素缺乏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20.钾肥的品种与特点?21 植物营养学的概念是什么?22肥料在作物增产中的作用23 植物营养的研究领域有哪些24如何根据复混肥料的肥料分析式来判别肥料中养分的含量?25肥料混合的原则是什么?26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料(简要了解27、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是什么?28、有机肥料堆腐后温度如何变化?影响有机肥料腐熟的因素有哪些?29.磷肥的种类用特点30,磷肥的施用31.钾肥的施用技术32.植物微肥失调的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