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

寄生虫


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 药物驱虫 主要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 左旋咪唑和驱蛔灵等。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 的秋、冬季节进行,而且最好每隔3-4个月驱 虫一次,以防再次感染。
阻断传播途径及开展卫生宣教 Feces: 加强粪便管理和无害化管理。 Finger: 接触含感染期虫卵的土壤—洗手 农村——人粪施肥、随地大便
粪-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 蛔虫的成虫和幼虫可致病,主要机理:
机械性损害 变态反应 肠功能障碍
(一)幼 虫 致 病 幼虫主要引起肺蛔虫症亦称Loeffler综合征 (蛔蚴性肺炎)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 酸性粒细胞可增多;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 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 的异位损害
①产卵量大24万/日; ②卫生条件不好,卫生习惯不良; ③生活史简单,卵在外界可直接发育为感染期 卵,不需要经过中间宿主; ④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或随地大便; ⑤ 鸡、犬、蝇的携带; ⑥蛔虫卵的抵抗力强。卵壳蛔甙层可防止外界 水溶性化合物渗入卵内。
+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 加强粪便管理 + 个人防护方面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
+
由于大量 成虫纽结成团, 堵塞肠管,阻 塞部位多发生 在回肠,症状 表现为脐部或 右下腹突发间 歇性疼痛,并 有呕吐、腹胀。
当蛔虫寄生的小肠内环境发生改变以及不适当的的驱虫治疗时,刺激虫体活 动增加, 虫体可使病变或正常肠壁发生穿孔。蛔虫进入腹腔内寄生的蛔虫多为数条 至数十条,最多可达1978条。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容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厚、外披蛋白膜, 壳及蛋白膜均薄 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含大小不一的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折光性卵黄颗粒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无色透明的虫卵,称 之为脱蛋白膜蛔虫卵,这种脱蛋白膜的卵应注意与钩虫卵相鉴别
城市——菜篮子
Food: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生水—熟食。 Fly: 蝇(鸡、犬)机械性携带。

成虫形态
成虫唇瓣
蛔虫唇瓣结构示意图
切片显微镜下观察
解剖镜下观察
蛔虫横切面
+ 60×45μm,宽椭圆
形,呈棕黄色,表 面有一层波浪状的 蛋白质膜,内含一 大而圆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间有 新月形空隙
+ 长椭圆形,大小
90×40μm,卵壳内含 许多大小不等折光 性颗粒
蛋白质膜
卵壳
卵黄颗粒
+ 1. 粪检查虫卵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即可
满足诊断要求,也可采用沉淀法和浮聚法 提高检出率。 + 2. 痰中查蛔蚴 用于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引 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 3. 驱虫治疗性诊断 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 鉴别。(见图)
+ 蛔虫的流行农村多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目前,
我国农村多数地区感染率为60%-90%。 + 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使 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是 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 狗和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起一定作用。 + 人感染是由于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经口 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卵;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 生菜、泡菜和瓜果等而造成感染。
1.人是唯一终宿主 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3.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 4.感染途径 经口 5.成虫寿命 一年左右 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 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 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粘膜 和粘膜下层-入血-右心- 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 -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 皮,第一次(卵内)、第二 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 四次(小肠内)。
蛋白质膜 卵壳
卵细胞 间隙
虫卵无色透明, 无蛋白膜。 其它结构同受精蛔 虫卵。
卵壳
卵细胞
发育成熟的蛔虫卵,卵内可见一条盘曲的幼虫。
蛔虫从受精卵发育到感 染期虫卵,最后到幼虫孵出 的过程。
蛔虫所致的肺炎

胆道蛔虫症病是 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 症,蛔虫多侵入胆总 管,主要症状为突发 性右上腹绞痛,间歇 性加重,疼痛难忍, 并向右臂及下腹部放 射,伴有恶心,呕吐。
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孟宪霖
寄生虫病真的 已经离我们远 去了?
肠道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
+ + + + +
估计全球13亿人感染蛔虫 13亿人感染钩虫 9亿人感染鞭虫 全球人口的1%感染阿米巴 2亿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 我国可感染人体的寄生虫229种,1988年-1999 年调查我国寄生虫感染率为62.63%,感染人 数达7.08亿。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 代谢产物毒性刺激 损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痛等。重度感染 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2.变态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可能是蛔 虫变应原被人体吸收后,引起IgE介导的变态反应。 3.并发症 蛔虫的特性:钻孔习性,喜酸厌碱,扭曲成团。 寄生环境改变:如人体发热、胃肠病变、食用辛辣食物以及不当的驱虫 治疗,常可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强,容易钻入胆道、胰管和阑尾等开 口于肠壁上的各种管道。 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
+
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为寄生人体 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感染率 高达71%以上。其成虫寄生于人的 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特别是蛔虫引起的并发症,是对人 体的主要危害。 公元前300年,我国医书中就有蛔 虫的记载,称之为“蛟蛕”、“蚘 虫”、“长虫”,对蛔虫病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有许多论述。
+ 2005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 + + + + +
查”结果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 2006年初,卫生部下发了《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 2008年初,政府又将常见寄生虫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还将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 (≤3%)列为卫生城市、卫生城镇考核指标。 由各地卫生部门牵头,CDC组织实施“四改一驱”(改厕, 改水,改造环境,改善行为 和驱虫)。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
+ (一)成虫形态: + +
+ + + + +
+
+
1、外形: 虫体长圆柱形,头、尾两瑞逐渐变细,似蚯蚓。体表光滑有细 横纹,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侧线。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 曲,有时可见两根伸出的交合刺。(见图) 2、颜色: 活虫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 3、口唇结构: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 3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背 唇瓣1个,较大,亚腹唇瓣2个,略小。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 4、雌雄区别: 雌虫大小为20~35×0.3~0.6cm,尾端钝圆。消化道末道开口于 肛门。阴门位于虫体腹面前、中1/3交界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 虫大小为15~31×0.2~0.4cm,尾端向腹面卷曲,消化道末端与射精管 开口于泄殖腔。有交合刺一对。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5、蛔虫横切面: 蛔虫食管壁较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