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一)提课题:淡永祥:高中学生该如何缓解压力?陈然:高中学生如何利用好时间高效学习?周德鹏:高中学生学习对视力的影响?刘永新: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态度?何松:高中学生应该进行怎样的娱乐活动?张建栋:高中学生如何解决在学习中面对的压力,且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二)研究背景陈然:自从到高中以后,高中的学习任务繁多,时间比较紧。
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整天浸在学习当中,学习完全占据了他的整个生活,学习却不见得怎么好;而有些同学在极少的时间里下功夫,成绩卓有成效。
这让我们小组引发了深思,也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当中掌掌握好方法尤为重要。
效率决定了工作的成效。
张建栋: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
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
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淡永祥: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
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
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
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刘永新: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
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
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
周德鹏: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
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
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
何松:学习无兴趣、不重视,一些学生对学科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前课后都没有产生什么浓厚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他深刻的阐述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研究目的淡永祥:缓解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成绩。
陈然:在高中学习阶段时间是有限并且宝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把握、和利用好时间在高中学习中至关重要。
周德鹏:提高视力,不仅有利于学习,更有利于生活的便捷。
刘永新: 改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何松: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保证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张建栋:提高高中学生个人素质与面对困难时的解决能力。
(四)研究内容1.当你搞到身心疲劳时,听音乐可以是心情舒畅,也可以余老师父母交通,缓解压力。
2.调查不同成绩段的学生,是如何在课前、课上、课后进行学习的.3.调查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提高视力的方法,还要教会同学们如何预防近视的困扰.4.调查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用采访的方式取得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5.采访一些学生进行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制定一个流程表,引导同学进行健康娱乐活动.6.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支持力,支持力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五)创新之处和拟解决的问题:高中学生如何利用好时间高效学习(六)研究进程:制作一个问卷(关于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是如何学习?)调查高一、高二、高三各个阶段的学生,并且在进一步由成绩分成合格生、中等生、优秀生进行逐一调查及问卷,在课前课上课后进行调查。
(陈然负责)研究结果高三明显比利用时间的效率比低年级高。
优秀生10个调查中有9个回答他们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少数人会把预习当中不解的知识点圈出来。
课上认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走神的时间较少。
一些典型的好题和错题会摘抄下来,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学完一个单元后会定期复习。
并且还共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题来做。
其中有一个同学的回答“他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熬夜学习,而是上课认真听讲,睡觉前在脑子里过一遍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中等生:多数人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有时走神,课后不会做的作业,时常放弃。
每一次给自己定下的计划和目标,实施不了多久就放弃。
坚持的毅力还不够。
合格生: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少许人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
课后作业几乎不做或者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更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七)2011重庆高考理科状元链接晚上7时许,记者见到了孙涛。
他告诉记者,考了690分,有点超出自己的意料,原本估计是在670~680分。
“每天的计划和总结很重要。
”说起学习方法,孙涛认为,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自己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都要把每一项写在纸条上,在睡前作总结。
孙涛不赞成把休息时间用来学习,他觉得劳逸结合很可取,他喜欢打羽毛球,周末经常约几个同学打羽毛球,有时候和老师一起去爬山。
晚上11点前就睡觉,不会开夜车。
(八)参考文献1)紧抓复习环节: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
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 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
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数学学习一定离不开大量的习题,但习题的质量一定要高、要精。
建议选择一本或两本系统的资料,从头至尾认真做,遇到好题还要摘抄下来,写出严密、详细的过程,并做个注解或写个感想什么的。
错题整理可以把最关键的错误之处、原因等,列成表格,归纳小结一下。
下次遇到时,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立即提醒自己,减少失误。
理科生不能忽视英语和语文学习:语文和英语文理科学生都要学,然而在学习中,有些理科生往往轻视这两个学科的学习。
但这两个学科在高考中每科占150分,又特别重要。
有些理科生之所以忽视这两科的学习,就是认为这两科在考试中拉不下分数。
事实上,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深有体会,这两科实际上也能相差很多分。
比如语文学科,同样学习,也能拉出二三十分的差距。
提醒高三理科学生对英语和语文的学习一定要重视起来。
2)平时考试试卷不能扔平时考试试卷不能随便就扔掉,一定要保存好。
并且在做错的地方要画出来,做出标记,以便下次考试前再进行复习。
有些同学不注意整理题单,考过的题单弄没了,复习时就手足无措了。
还有平时订阅的各科报纸也要整理好。
一位高三毕业生说,像英语学科最后复习时就经常用到三年来发下来的报纸。
那上面的习题有的很典型。
3)注意体育锻炼考生学习越是紧张越需要适当放松,那种整天埋头学习未必就能取得好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呢?对此,一位高三毕业生提醒说:多做体育锻炼有利于激活脑细胞。
哪怕下课时走下楼梯,到外面望一望天空也行。
课间上下楼爬楼梯本身就是一种健身行为。
还有也可以利用下晚课时间在操场上跑跑步都是一种健身的办法。
练后反思的习惯: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
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4)积极应考的习惯: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
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
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
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
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5)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6)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