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粉路流程分析 (13)第二节相关工艺参数及设备选型 (13)《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1.3 生活用水工厂应有足够的生活用水,方便工人的生活需求。
1.4 厂区和道路1.4.1 厂区路面应坚硬(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无积水。
1.4.2厂内停车场及其他场地的地面为混凝土。
1.4.3 厂区其他地带应绿化,厂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1.4.4 道路的规格包括宽度、路面质量等,应符合城市建筑的相关规定。
1.5通风生产车间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时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
1.6照明工厂应有充足的自然照明或人工照明。
亮度应能满足工作场所和操作人员的门常工作需要。
1.7更衣室、厕所等设施1.7.1面粉工厂应该设有厕所、浴室、休息室。
这些场所应灯光明亮、通风良好、洁净,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
1.7.2面粉加工车间的洗手设施在面粉工厂的适当位置,应设有非手动的冷、热水洗手设施以及用于干手的热风吹干器或一次性纸巾。
使用一次性纸巾应配有废纸贮存箱。
1.8包装1.8.1材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四章的规定;使用前须经严格检验。
贮存包装材料的仓库必须清洁,井有防尘、防污染措施。
1.8.2操作包装操作必须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
包装时应防止产外溢或飞扬。
包装容器的表面必须保持清洁。
1.8.3标志所有包装容器上必须压印或贴符合GB7718规定的标签。
1.9成品贮藏与运输的卫生成品的贮藏和运输条件应符合GB5410中4.14.4的规定。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验产品的卫生指标,保证安全卫生。
1.10 检验室检验室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标准)抽样,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检验,检验方法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出口的产品最好采纳国际标准。
凡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得出厂。
1.11 检验记录食品工厂应有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出厂检验记录等,各项检验记录保存3年,备查。
1.12设计范围项目设计范围包括:配电室,机修间,食堂,职工宿舍,毛麦仓,立筒库,工作塔,下粮坑,成品库,生产车间,办公楼,浴室,洗手间,门卫室,化验室,场内运输,绿化美化布置等,在总平面布置图上可以全面反映。
第二节设计原则2.1总平面设计原则总平面设计应按批准的设计说明书和可行性报告进行,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后,严格遵照设计文件要求布置设计,既要结合厂址自然条件围绕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又要注重技术经济性、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和留有发展余地。
2.2厂址设计原则2.2.1 符合国家方针政策,行业布局,地方规划和食品工厂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
2.2.2 拥有充足优良的小麦原料,符合国家标准。
2.2.3 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生产车间要注意朝向,保证通风良好,生产厂房要离公路有一定距离,中间设有绿化地带。
厂区周围没有有害气体,粉尘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受其他烟尘及污染源影响(包括传染病污染源,污染严重的河流下游)。
2.2.4 具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靠近长江,便于产品的运输。
2.2.5 动力供应设施应靠近负荷中心。
2.2.6 厂区距离镇江、南京、常州这些大的消费市场较近,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7 场地有效利用系数较高,并有远景规划的最终总体布局。
2.2.8 有一定的基建施工条件和投产后的协作条件。
2.2.9 厂址的地质应适于建筑,且厂址应选在坡度<7°的地区。
2.3车间设备配置原则2.3.1 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在满足车间特殊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从车间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2.3.2 必须满足工艺上各方面的要求,保证工艺流程通畅,加工运输方便,生产周期短。
2.3.3 必须考虑生产及劳动保护。
2.3.4 车间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最好采用一定形式的线式流水线布置方式。
2.3.5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与设备应做到上下左右相互呼应,尽量保证工艺流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
2.3.6 物料的输送应尽量减少其提升次数。
2.3.7 车间中吞吐原料和成品的设备,要配置在车间内的通道或靠近车间大门的附近。
2.3.8 相同或同类型设备应尽可能集中排列,以便于集中管理。
2.3.9 应尽量留有设备更新,升级的余地。
2.3.10 彼此衔接工序设备间应尽量靠近(取并列或上、下重叠配置),力争线路顺直、短捷,以减少运输设备及管道阻力,便于对堵塞物料的清理;统筹组织车间内人流与物流线路,避免混杂交叉。
2.3.11 设备的配置应保证便于工人操作、检修及保障人员的安全。
即应有足够的通道(合理利用下的)和拆卸、检修设备所需的空间;提供人员操作的平台、通道、栏杆及防滑措施等。
第三节建筑规模和产品方案3.1设计规模日产250吨等级面粉日产250吨面粉,年产62500吨,生产时间250天。
3.2 产品方案3.2.1 生产产品:等级面粉3.2.2 生产数量:日产250吨3.2.3 生产班次:每天3班3.3 产品执行标准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3.3.2 《工业企业设计标准》(TJ36—79)3.3.3 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HACCP体系3.3.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3.6 《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第四节项目进度建议项目进度如表1所示表1 项目进度建议第五节主要原辅料供应情况原料的供应主要有三块,本地、江苏省其他市及安徽附近地区提供,在原料供应旺盛的季节由工厂进行收购并定量储存。
第六节厂址概述1.自然环境:镇江全年温度,湿度适中。
周围没有污染等不利于食品厂建厂的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本厂厂址地处镇江市京口区,产业技术先进,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得到江苏大学的技术支持和镇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3.基础设施条件:工厂厂址选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靠近长江,交通便利。
第七节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7.1给排水工程7.1.3 全厂用水估算生产用水量:由于每日处理250t物料,着水量为0.2%~0.5% ,着水两次,可以计算得,每天生产用水为25t,取30t/日;生活用水量:2t/班;消防用水量:3t/月;其他用水量(包括汽车冲洗用水量和绿化用水量):10t。
7.2 供热工程宿舍和办公室采用空调来调节温度。
7.3 通风与空调工程首先考虑自然通风,因此在车间的设计上面开有多个窗户,办公楼安装空调。
7.4 供电设计与照明由11KV高压电线输送到工厂,经过变压器变为380V和220V,用于全厂的生产生活。
设置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进行供电,以防止出现停电事故,变配电设备留有一定的余地。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及运输第一节总平面布置1.工厂总平面设计按任务书进行,布置紧凑合理,节约用地。
2.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1)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
(2)将辅助车间,材料库尽可能布置在接近其所服务的主要车间,按照生产性质,工艺流程,动力需要,货运方向和人行线路等要求,把一些同类车间和设施布置在一个地段内。
(3)全厂的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的运输应由各自路线尽可能为直线,运输距离最短,并减少运输线路和工程管路的交叉点。
(4)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
(5)上下水的连接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3.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食品工厂卫生要求。
(1)生产区,厂前区与生活区分开(2)生产车间采用南北间,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4.厂区道路采用沙石泊油路面,形成坡度,保持清洁并不会打滑。
5.厂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应简单,布置应紧凑,以便厂区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
且建筑物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防火,通风,采光,绿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6.相互有影响的车间,尽量不放在一起。
7.厂区的管线网,除必须转弯外,应尽可能取直,不应在铁路和道路路基下面敷设各种管线,集中埋放地下管线地带应位于建筑物和道路之间。
8.布置建筑物时应考虑日照方位及主导风向,应保证室内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及防止日照辐射热的投入,若有往大气中大量排放煤气、烟、灰尘及不良气体的建筑物,当主导风向非常明显时,该建筑物须布置在其他建筑物的下风侧。
9.应根据地形起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条件好的地段,以节约建设投资。
10.应使厂内外铁路、公路、动力线路、卫生工程线路和本地区的其他设施连接合理、工厂与住宅区的联系方便。
11.易燃、可燃和燃料仓库必须布置在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下风侧,经常散出大量火花以及有明火源的车间,均应布置在易燃、可燃和燃料仓库的下风侧。
根据年产量所得的全厂各功能区的面积估算如下表所示:第二节工厂运输原料在车间的运输采用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绞龙。
采收的原料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
加工好的成品采用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叉车为辅助运输工具。
第三章劳动定员第一节劳动力定员组成食品工厂职工按其工作岗位和职责不同可分为2大类: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
其中生产人员包括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非生产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基本工人就是岗位生产人员,保证生产的动力、维修、化验、运输等人员属于辅助人员,食品工程中的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属于管理人员,而像警卫、卫生等后勤为服务人员。
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根据企业规模、性质、生产组织等情况而定,实行责任制,工人实行岗位制。
第二节劳动力定员的依据在对食品工厂进行劳动力定员的时候,通常按以下几方面考虑:1、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
如产品品种和产量。
2、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维护定额和服务定额。
3、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
4、出勤率(指全年扣除法定假日,病、事假等因素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数)。
5、全厂各类人员的规定比例数。
第三节劳动定员根据制粉工艺流程的需要,拟设定每班生产班长一名,负责本班次工厂的正常运转;四楼操作工一名,负责四楼的维护打麸机、清粉机、去石机等的正常工作;五至六楼操作工,负责五到六楼着水机、高方筛、布袋除尘器的正常工作;麦间放仓操作工2名,负责麦仓里的毛麦流量平衡;下脚处理工2名,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初清操作工一名,负责原料的预处理;初清倒灰工一名,负责处理初清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打包工3名,负责成品的包装;接麸工一名,负责处理麸皮;堆粉工3名,负责成品集中摆放;叉车工2名,负责成品的进出。
有如上安排,可总结为下表:发人员3名,销售人员2名,人事一名,质检2名,财务一名。
厂办人员每天只需一班,每天工作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