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计—华东院

浅谈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计—华东院


人员密度指标是:13㎡/人(建筑面积)或者:8.4 ㎡/人(使用面积)。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在暖通节能设计的条文说明 中,已确定了甲级办公楼的人员密度为8 ㎡/人(使用面积)
(2)安全等级 疏散程序: 房间 --》走道 --》前室 --》楼 梯--》避难层--》楼梯--》大堂--》室外 安全等级: 房间 --》走道 --》前室 --》楼 梯--》避难层 右图为一栋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公楼层 平面。人数2 万人、疏散时间约 2小时,由 于人们心理压力的作用,疏散时间可能还 会增加。
避难层
素水泥砂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耐火极限2小时的楼板
功能区
谢谢! Thanks!
b.利用楼层已有的新风空调箱 (简洁实用) c. 核心筒内设置补风管井,避难层或屋面设置补风风机(增加投 资)。
4、针对避难区的设计 应是一个类似楼梯间的封闭正压空间,外墙应采用常闭的防火玻璃窗,以避免下部烟
气的蔓延侵入
第二部分 当前政府部门对超高层建筑消防审批要点
一、建筑屋顶直升机救援问题
1. 规范要求 2. 着陆坪
浅谈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计
ECADI 党杰
第一部分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的消防设计研究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预防 二、超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 三、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预防
1.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总体区域性的特点:
整个区域建筑密度大,间距有限,数量密集,多为综合体
二、超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策略 1. 区域超高层建筑群的人员疏散策略分析
(1)疏散人员的“出”和救援人员的“进”
(2)疏散车辆的“出”和救援车辆的“进”
疏散人员
救援人员
2. 建筑物内的人员疏散策略
(1)人数的确定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
应小于4㎡,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0㎡。 • 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区域已建成的甲级办公楼的实际租用情况调查, 平均
4)底层防护雨棚
3、超高层建筑内火灾扑救的关键点:
(1)消防控制中心------》指挥中心,了解全局,指挥、管理救援和疏散 (2)建筑内部通讯------》有线、无线、自带无线中继通讯器材......确保通讯通畅 (3)应急电源------------》保证水平路由的安全,防水、防火,多路并联 (4)防排烟---------------》防烟:正压密闭;排烟:补风
三、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
1. 建筑总体上的火灾灭火与救援策略
1)保证该区域路网安全通畅。
2)建筑的四周必须由消防双车道环绕,至少要有2条城市干道相邻。
3)以100m~200m为一个街坊形成密路网,可以形成不同的进入和疏散通道。
三、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
2.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方式及策略 关键要素: 1)环形消防车道 2)消防登高救援场地 3)救援窗
若将该平面的核心筒为一个亚安全区
域来进行设计考虑(筒内走道加压处理), 则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时间将缩短, 而且房间内排烟补风的效果更加明显。
(3)疏散策略
竖向区域性的局部疏散:“告知”与“隐瞒”相 结合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在竖向每隔 15 层或 45 米设置 避难层 根据火灾位置,对其附近的楼层进行报警,使这
5、埋地发电机储油罐
<150m³(地上建筑)高层:35m/17.5m 裙房:30m/15m 150m³ ~200m³ 高层:40m/20m 裙房:35m/17.5m 当储油罐埋地时,间距可减少50%。
若达不到要求,则需设置防火墙
6、锅炉房泄爆口
索引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7、锅消防水泵接合器位置
位置应靠近消防登高场地
机型:米格-17
旋翼直径:21.3米
机型:米格-171
旋翼直径:21.29米
机型:黑鹰S-70C(UH-60)
旋翼直径:16.36米
(4)外围安全区不小于3m
( 5 )目前国内常见尺寸: 25m--30m直径或边长
(6)标志:见右图
二、总平面中的消防关键要素
1.消防车道
2. 扑救面
3. 扑救场地 4. 救援窗 5.埋地发电机储油罐 6.锅炉房泄爆口 7.消防水泵接合器位置 8.燃气调压阀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预防
2.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 (2)建筑物单体的预防: • • • • 建筑物内的设备井道 建筑物内的燃气井道 建筑物内的电梯井道 建筑物内的烟气的“堵”和“排”
二、超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策略
1. 区域超高层建筑群的人员疏散策略分析
2. 建筑物内的人员疏散策略 3. 辅助疏散策略
2、着陆坪
(1)形状可为圆形或方形 (2)尺寸(边长或直径):旋翼直径的1.5倍
(3)目前国内外常见机型号及旋翼直径
机型:直 -11 旋翼直径: 10.69 米 机型: AC313 -8F100) 旋翼直径:> 18米 机型:直 -9 (直 旋翼直径: 11.68 米
机型:直-15
旋翼直径:未公布
一、建筑屋顶直升机救援问题
1、规范要求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 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 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2)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宜小于0.90m。 (3)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4)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二、总平面中的消防关键要素
R=12米
消防登高场地 55米×15米
距离:10米
1、消防车道
距离 :5 米
消防登高场地 15米× 8米
消防登高场地 15米× 8米
2、扑救面
3、扑救场地
4、救援窗
50.800
救援窗指示标识
塔楼消防救援窗选用`固定式,安装可击 碎钢化中空非夹胶玻璃
索引图
塔楼非消防扑救场地救援窗设置_南和北立面
全封闭空间机械排烟的补风措施: 1)具体措施: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有利于人群疏散和消防人员进入,提供人员呼 吸 和给环境降温;排烟期间,补风机防火阀绝不能在70℃关闭。
2)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以下。
3)补风方案:a.自然补风 b.机械补风 。
4)补风方式:a.利用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最经济)
8、燃气调压阀
重要建筑(一类): 8m 一般建筑(一类以 外):4m
二、在建筑设计中的消防关键要素
1. 核心筒环形疏散走道 2. 避难层隔热措施
10、核心筒环形疏散走道
避难层
耐火极限2小时的结构楼板
9、避难层隔热措施
空气间层 功能区
C型龙骨 防火喷涂 防火岩棉
150mm高架空活动地板和地板支架(成品) 75mm厚防火岩棉 20厚1:2.5水泥砂浆压实赶光
塔 楼形式。 (2)建筑本身特点: 楼内人员密度高、疏散距离和时间较长,功能分区复杂、 设备和系统众多,受 烟囱效应影响。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预防
2.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 (1)总体区域性的预防策略: • • 超高层建筑群区域的防火隔离带 超高层建筑区域内的防灾避难场所
(2)建筑物单体的预防策略: • • • 建筑物内井道的消防策略 建筑物内燃气井道的消防策略 建筑物内的烟气的“堵”和“排”
2 )疏散用穿梭电梯具有消防电梯同样的性能。
3 )除主电源之外,设置应急电源,在主电源 停电后起动,确保必要的供电时间。 4 )避难层的穿梭电梯设置前室,电梯井通过
加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
5)确保电梯井防水。 6 )火灾时确保电梯井以及电梯机房防火隔热。 7 )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常驻防灾中心和消防分
控室,指挥避难用电梯内的专职驾驶人员。
些楼层的人员疏散至附近避难层或至底层出口。
减少疏散人员的拥挤和恐慌,避免一些非火灾因 素的损失。
3、辅助疏散策略
考虑到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内老弱病
残人员的疏散问题,有必要采用一些特
殊的疏散方法和手段,如采用电梯进行 辅助疏散、直升机疏散、专用逃生设备 疏散等。
电梯疏散的配置条件
采用穿梭电梯进行辅助疏散,在设计时考虑了 以 下一些措施: 1)穿梭电梯疏散全部在避难层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