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竞争分析ppt课件
↓
•
砍价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
• 在重度聋时,只有佩戴人工耳蜗才有可能听到声音 • 没有替代品
市场地位与竞争战略
• 市场主导者:澳大利亚的Cochlear • 市场挑战者:奥地利的Med El • 市场追随者:瑞士峰力 • 市场补缺者:一些国有企业
THANKS !
波特五力模型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2、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3、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5、替代品的威胁
背景资料(节选自经济参考报)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高端医疗器械,已经牢牢占据了 中国市场的“高端地位”,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经 过十多年时间卧薪尝胆之后,试图在高端市场上“分一杯羹”。这场“无 声的竞争”正在人工耳蜗领域开展,而中国每年 新 增 的 三 万 多 听 力 障 碍 儿 童 和2780万的听力障碍人士能否分享“竞争红利”,仍需要拭目以 待。
• 早在199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最近几年时间迎来了爆 发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全社会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识程度正在不 断提高,另一方面,整个中国社会正在逐步建立的医疗保障体系,无疑是 这块市场发展最具潜力的空间。
•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听障人士2780万,其中 0岁至6岁听障儿童13.7万,重度以上听障儿童为84%。
公司是澳大利亚的Cochlear奥地利的Med El,国内没有一家能独立研发人
工耳蜗的公司。瑞士 phonak集团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上海力声特医学
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海南海药(11.17,0.17,1.55%)副董事长许力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力声特所生产的人工耳蜗更加适用于“汉语系”,而海外进口的人造耳蜗
仍是在英语的基础上研发生产的。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供应商的行业集中度高。 • 消费者对电子耳蜗的需求量大(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听障人士2780万,其中0岁至6岁听障儿童13.7万,重度以上听障 儿童为84%。) • 重度听力损失只能佩戴电子耳蜗———无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澳科利耳人工耳蜗,目前在中国 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5%,从1981年开始运 营以来,公司的产品在100多个国家拥有23万消费者,占植入式耳蜗市场 份额的75%。
• 二、人工耳蜗市场八成被国外品牌占领
•
三方势力 人工耳蜗两家独大:主要的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