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
摘要: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若能恰当地使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非一般的意义。
教师应当重视课堂用语的作用,提高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并利用恰当的反馈用语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用语;规范性;实用性;反馈用语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学习指导下,许多英语教师尽可能营造出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来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用语缺乏规范性
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搭配和时态,句子的语序以及一些个人习惯性的错误等。
有的老师课堂用语缺乏严谨,要么用“中国式的英语”,要么“中英文混搭”,随意性较大,导致给学生的指令模糊不清。
还有的教师课堂用语缺乏交际性,脱离了实际语言交流的环境,并不能起到学习并真正应用语言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本身知识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课堂用语的规范组织。
殊不知,这些不规范的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效率。
二、课堂用语缺乏鲜活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教师通常会用经过修改、简化了的语言从事教学,如用简单通俗的词、语句来代替较为复杂的词句等。
久而久之,老师们便形成了课堂教学用语总是千篇一律的那么几句话,这些话咋一听是没什么问题,但很枯燥缺乏新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便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回答,缺乏学习的热情。
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使得英语的教学工作更加难以顺利开展。
三、课堂反馈用语缺乏有效性
在课堂用语中,课堂反馈用语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一种评价和促进,它的有效与否对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反馈用语偏多,主要表现在追问或重述学生的错误等方面,如,揪住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出现的口误和其它的小问题,打断学生的思路,通过重复学生的错误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还有的教师反馈用语缺乏情感的融入,一味生硬地评定学生的不足与错误,无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利于另外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甚至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恐惧心理。
针对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借鉴:
1、促进教师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
教师自身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用语组织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树立自信心,虚心学习并大胆实践,可借鉴于较专业的书籍和语言材料以及优秀的实际教学案例,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词汇量的扩大、正确处理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问题,养成用英语正确表达思维的良好语言习惯,以身作则,用流畅动听的语言给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自身对课堂用语的把握和操控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的效果。
2、创设相对真实性的语言环境
相对真实性是指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现有的环境和需要,尽可能地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其中得到发展。
通常教师会对真实的语料进行简化和修改,即适度微调。
3、增加课堂教学用语的鲜活性
课堂是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
所以,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活动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事先无法预设的东西,即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再结合科学而生动的语言去创造活泼新鲜的教学气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欲望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
但在注意趣味性
的同时,绝不可以忽视问题的真实性。
四、重视并加强课堂反馈用语的有效利用
课堂反馈用语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起到引导方向和连接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其独特的一面,教师及时并有效的反馈用语对推动课堂互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在共同探索的氛围中,尝试着使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如适当的纠错性反馈、延长反馈时间、提高反馈频率以及融入情感态度和个人观的反馈等,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实现更多的语言交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出教学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用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示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其输出的正确与否对于学生的理解和知识构建系统极为重要。
身在一线教学的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进修,了解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多了解西方民族文化诸因素,并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各方面的资源,应用规范恰当的语言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互动活动,再结合以有效的反馈用语来促成有效教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