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A.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不足
B.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C.崇尚早生贵子
D.风俗习惯
(2)中国法定的婚龄是( B )
A.男25 女23 C.男20 女18
B.男22 女20 D.男25 女20
(3)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D )
A.稳定婚姻关系
B.延长生育时间
C.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D.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 A )
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
(2)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D )
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文化与地域文 化及其影响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意义
栏目导引
课后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
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现象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4.2012年11月6日晚,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招待酒会, 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各国记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
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3)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2.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
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3.中国人口文化变化的意义
逐渐革除的陋习
婚俗和制度
早婚早育
发扬光大的文化 晚婚晚育
积极意义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 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多子多福,多育多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观念
子,重男轻女
样,少生、优生
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富
传统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
致多育多子;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___实__行__计__划__生__育__,__控__制__人__口__增_长_____。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试述中 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二 文化背景与人口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①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偏__低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_生__育__时__间___
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___加__快___了人口的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降__低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 一般会__降__低___人口的出生率。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物__质__财__富__和__精__神__财__富___的总和。 2.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___特__定__文__化___现象。 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__文__化__传__统____对人口发展___持__续__地___产生作用。
重仕轻民,重农轻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职业选择
工、轻商
快,工商业快速发展 水平
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父母 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 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 地域范围扩大
不同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促进 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 素质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记知识纲要
2.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人__口__增__殖_____→形成_较__高____的出生率。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三 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集中在__生__育___、职业选择、__人__口__流__动___等方面。
2.中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变化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
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3.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婚姻法规 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 A )
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
化、习俗、宗教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1)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①。
(2)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