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2008-01-14 20:05出处:互联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3-12-21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例题巩固。

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

(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

(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巩固练习]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4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6朝而往,暮而归。

7掩口胡卢而笑。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3秦师轻而无礼。

1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余闻而愈悲。

1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7灭滑而还。

18军惊而坏都舍。

19而翁归。

20若欲死而父。

21而母立于兹。

2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3如是而已。

24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25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26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7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8三月而后成。

29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0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3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何⑴什么。

⑵怎么样。

⑶哪里。

⑷多么。

⑸为什么。

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何如」怎么样,怎样。

「何消」哪用得着。

「何若」如何。

「何尝」并非。

「何为」⑴什么是。

例:何为“护官符”?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⑶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何意」⑴什么意思。

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由」⑴如何。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何得」怎么能。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何曾」有什么益处。

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巩固练习]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3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4却看妻子愁何在?5豫州今欲何至?6何由知吾可也。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9作计何不量!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1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3徐公何能及君也?1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5君谓皇上何如人也?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7你说的何尝不是。

乎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⑸同“于”。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巩固练习]1天下事有难易乎?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然,胡不己乎?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5君将哀而生之乎?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8孰为汝多知乎!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0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1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忽乎吾将行兮。

1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8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9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0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2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23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2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6幽独处乎山中。

2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8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乃⑴于是,就。

⑵才,这才。

⑶却。

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

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

⑻可是。

⑼而,又。

⑽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3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4良乃入,具告沛公。

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7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8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9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10今君乃亡赵走燕。

11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12视之,乃庞德也。

1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5诸葛亮真乃神人。

16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1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0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21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巩固练习]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9妻跪问其故。

1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11成以其小,劣之。

1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其:它们)1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4其孰能讥之乎?1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6其为死君乎?1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20今存其本不忍废。

2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5则齐国其庶几乎?2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7其若是,孰能御之?且⑴暂且,姑且。

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

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⑼如果。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巩固练习]1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2存者且偷生。

3这个,你且收着。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今且九十。

7不出,火且尽。

8且为之奈何。

9若属皆且为所虏。

10旦夕且死。

11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2肃宣权旨。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1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4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15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6且矫诏纷出。

17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

1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0且秦强而赵弱。

21且相如素贱人。

22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2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6河水清且涟漪。

27示赵弱且怯也。

28磐石方且厚。

29四体康且直。

3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3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32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33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然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⑵然而,但是。

⑶是的,对的。

⑷如此,这样。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

表示转折。

[巩固练习]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2夫子喟然叹曰。

3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4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5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7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8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9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10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

11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12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1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7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

18然后得一夕安寝。

19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0然后以六合为家。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24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

25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6然而隐忍以行。

27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

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

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

例:以闲敝邑,若何?「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