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一、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1.说尺子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
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
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
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
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
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
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
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
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
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
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
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2.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妈妈:你送我到学校门口,我顺着人流走进考场,没有回望,我能够想象你眼神里复杂的情绪,我想我还是走得淡定一点吧。
可是眼前的漫画却让我思绪翻滚。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100分,脸上一个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55分,脸上一个掌痕,第二次考试61分,脸上一个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动。
按通常意义,第一个小孩是优生吧,第二个算是很普通的学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悲喜交替,无处可逃。
我有些不安,妈妈,那个对孩子又打又亲的人是谁呢?她可能是你吗?她正是你对吧?求学十二年,你没少亲我,也没少骂我,有时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师的话说我要成为优质的做题机器,可是我的老师总会接着说更要成为优质的人啊。
可是妈妈,你似乎简单了些,在陪伴我的路上,你的眼里似乎只有我的分数了,仿佛那就是我整个人的价值体现。
是的我从小就会读书,就会考试,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资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绩的意义,它会让我更受宠爱和欣赏,它会让你更有成就和尊严,它会改写我们家的处境和命运,它会让我更便捷地获得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诸如此类。
可是长大后目睹你因此而生的悲喜,我常常觉得是那么遥远。
你呢?你有没有发现我越来越长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没有发现我越走越快的脚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会夜半,无言独上西楼,看月色如钩?你可知道,我会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叹无人会,登临意?有时候竟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甚或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一直告诉我你爱我如命,所以我听话,我听你的话,不问他事,不贪享乐,不玩,不打排球,不弹我好的吉他,不看我爱的武侠……我力求考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可是卷面有难有易,精神有奋有颓,也有失误比别人考得低的时候,还有命运捉弄人的时候。
记得初二下学期期中考数学,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后告诉你你脸色立变,不只是你,我爸他让我跪下思过,我不跪他一个巴掌甩过来,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两个小时,可是第二天老师告诉你说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还是全年级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搂过我亲了又亲,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凉凉。
妈妈,我无法承受,这是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吗?我曾试着与你们沟通可是无效,我羡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绩平平可是说起父母却眉飞色舞,我更羡慕那些书里知道的大师和他们的孩子。
鲁迅让他的儿子周海婴完全的解放,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拂逆他的喜爱;梁启超对他的女儿说未能立进大学有什么要紧说天下事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梁培宽追忆父亲梁漱溟时说父亲的教育是信任且开放式的,有一次他考了59分,他拿着补考通知书给父亲看,父亲只一眼就还给儿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些小孩受了信任与激励,后来都有了出息。
妈妈,你可知道我羡慕他们?三个月前,百日誓师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传来朴树的歌: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它会好吗?还是更烂/对我而言,是另一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门口突然泪奔,那天我索性在湖边哭得昏天黑地像一个英雄,哭完我安静地回到教室晚自习。
妈妈,这是你不知道的。
有人抨击当代中国教育,说是天才教育,而所谓天才教育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
我自问我尚不是畸形儿,妈妈,我为此感到庆幸,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样被卷在了这样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会好吗?我们的明天,它会好吗?妈妈,我仍然愿意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用它来回报你。
不过,明天之后,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兴兴地庆祝我高中毕业了,好吗?您永远的女儿:~2016年6月7日于考场3.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又到六月考试季。
考试又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
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
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生拥有呢?拥有的时间又能有多长呢?即使考好了,一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
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
每到考试时我就手忙脚乱。
考试前一天,心里下着小雨,忧虑像一张网,牢牢地束缚着我;考试时,或风平浪静,或笑逐颜开,或一筹莫展;一旦考砸了,心中宛如暴雨即将来临,阴沉得怕人。
考试卷上一个个鲜红的大叉,就像一把把沾着殷红鲜血的小刀,让我痛苦不堪。
我不明白:老师曾无数次告诉我们考试只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可是为什么分数却成了我们最大的负担?分数到底是什么?在家长的眼里,它代表了荣誉、面子。
每次坐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成绩,家长可以骄傲地向周围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我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
可是你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子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你们买来的课外书、复习资料,每天都苦读到深夜。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镜。
即使这样刻苦地学习,分数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考好了,又担心下一次被别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万分,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
分数给我的压力也很大。
我记得有一次单元测验,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
老师同学或严厉,或惊异,或惋惜,或不屑的目光压得我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
终于放学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
爸爸微笑着问:纤纤,考了多少分啊?我低着头,小声地说:63。
慈爱的父亲不见了。
父亲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对我咆哮:你怎么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这么大,你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我吓坏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责问,只是躲在一角默默流泪。
此时,我是多么痛恨考试,痛恨分数啊!考试原本只是为了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自己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可是残酷的分数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让他们成为考试的笼中鸟。
分数啊分数,你左右了我的喜怒哀乐,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负担,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如果分数不是那么重要该有多好!4.让教育如春风拂面(58分)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
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
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
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
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是近年来一位女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
春风化雨的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
美国著名的N 1教育也近似如此。
比如对漫画中拿了98分满脸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2分就十分完美。
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于的巴掌言情。
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
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的花心精致的英雄雄们。
木心的关切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的温暖细腻。
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摸,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
她的学生们回忆:叶生生字迹隽秀工整,谈吐温和,气度不凡。
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是总是不急不徐,慢慢回答。
让人虚而往,满而归。
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莫大的心灵鼓励,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草纷芜。
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享受风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太重要的话题。
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
父母在家中,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
如此,便是尽父母之德,行仁义之事。
克尔凯郭尔般的教育,也会在家中徐行。
三毛有诗言:种桃种李种春风。
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评语】文章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论点,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生的事例阐明春风拂面的教育所具有的风范、所产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