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PPT演示文稿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PPT演示文稿
❖ 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前三类都 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发育 的物质,而乙烯则主要是一种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4
❖ 有些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能比植物激素的还好,在低浓 度(1mmol/L)下对植物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 作用,包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等,其中 有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化合物, 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还有一些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 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有机化合物,如萘乙酸、矮壮素、 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
5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 1.生长素(auxin)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 2.生长素发现的一些关键性试验: ❖ (1)英国的Charles Darwin和他的儿子Francis Darwin: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 照下,产生某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都,造成背光 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P168图8-1)
❖ 2.分类: ❖ (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3
❖ 3.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 机物;
❖ 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 合成的物质。
2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矿质元 素和有机物质作为细胞生命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外,还需 要一类微量的生长活性物质来调节与控制各种代谢过程,以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这类物质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 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一些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11
P169图8-3
12
(2)运输的速度大约为1~2.4cm/h 。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的运输过程: ❖ A.其运输速度比物理的扩散约大10倍; ❖ B.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地阻碍生长素的
运输;
❖ C.生长素可以逆浓度陡度运输。 ❖ (4)极性运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这里介绍化
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
四、生长素存在状态
❖ 1.分类: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内呈不同化学状态。 ❖ 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易于提取的生长素称
势,对一些植物来说是唯一的生长素合成途径。 ❖ (2)吲哚色胺途径:植物中占少数,而大麦、燕
麦、烟草和番茄枝条中则同时进行这两条途径。 ❖ (3)吲哚乙晴途径:十字花科、禾本科、芭蕉科
植物 ❖ (4)吲哚乙酰胺途径:细菌途径,最终使寄生植
物形态发生改变。主要存在于形成根瘤和冠瘿瘤的 植物组织中。
17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能量的转变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第三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新陈代谢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 生长(growth)是植物体积的增大,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
长来完成的; ❖ 发育(development)则指在整个生活史中,植物体的构造
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它的表现就是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 在植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逐渐丧失了分裂和伸 长的能力,向不同方向分化,从而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构造 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 根据这个原理,他创立了植物激素的一种生物测定 法-------燕麦试法,(胚芽鞘段伸长法)。定量测定生 长素含量,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8
实验图示
9
❖ 3.生长素的分离: ❖ 荷兰的F.Kogl(1934)等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分离和
纯化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IAA。这个工作大大推动了 植物激素研究向前发展。 ❖ 4.生长素种类: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以IAA最普遍,植物 体内还有其它几类.
❖ 后来发现,质膜上有特殊的生长素-阴离子运输蛋 白,大部分集中于细胞底部,可使IAA-被动地流到 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P170图8-5)
14
P170图8-5
15
P170图8-5
16
三、生长素生物合成(略)
❖ 1.合成部位: ❖ 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成熟叶片和根尖也
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微。 ❖ 2.合成前体:色氨酸。 ❖ 3.合成途径: ❖ (1)吲哚丙酮酸途径:本途径在高等植物中占优
10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传导
❖ 1.分布: ❖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根、茎、叶、花 Nhomakorabea果实、种
子及胚芽鞘中都有。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而在趋 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 ❖ 2.含量:每克鲜重植物材料,一般含10~100ng生长素。 ❖ 3.生长素运输: ❖ (1)生长素运输方式: ❖ ①通过韧皮部,运输方向则由两端有机物的浓度差决定. ❖ ②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 下端运输。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 运输。( P169图8-3)
13
❖ 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
❖ IAA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
(IAAH)较亲脂,易通过质膜;在碱性环境中呈离
子型(IAA-)较难透过质膜。
❖ 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释 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的pH较低(pH5),此处 的IAA主要呈IAAH,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 细胞质的pH较高(pH7),所以大部分IAA呈IAA-较 难透过质膜而积累在细胞底部,因而呈极性运输。
6
P168图8-1
7
❖ (2)荷兰的F.W.Went(1928) 实验图示 用琼 脂收集自燕麦胚芽鞘尖端输出的生长物质,然后把 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的一侧,该胚芽鞘 即使在黑暗中也会向没有琼脂块的一侧弯曲,其弯 曲程度在一定限度内与收集的生长物质的量呈正相 关。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从鞘尖传到琼胶,再传 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确是化学本质,Went称之 为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