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
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2)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2、学法:教学过程中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氧气(五瓶)、木条、硫磺、木炭、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镊子。
六、教学设计:(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
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
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
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 + 氧气二氧化硫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1)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⑶P34讨论: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说明了什么?【电子板书】课本P34讨论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肯定并讲解】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它说明: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4.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三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3]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请描述现象。
(1)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3)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板书】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碳 + 氧气二氧化碳5.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演示实验4]铁丝的燃烧(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3) 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反应式。
【板书】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
(1)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无法燃烧起来,仅有残留的火星。
将木条放入氧气瓶中后木条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2)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2.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硫在氧气中燃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突出了实验,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渐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因为烟花、爆竹中含有硫,而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3)硫 +氧气二氧化硫【通过实验填学案表】3.讨论回答(1)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产物是一样的,说明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了木炭与氧气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点燃。
【填学案表】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为了避免剧烈燃烧时火星散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爆裂。
(3)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填学案表】4.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上述四个演示实验:从上述四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多媒体】回顾小结【板书】小结: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回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跟随教师总结,巩固所学。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5.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跟随教师总结,巩固所学。
认真思考、理解体会3、课堂小结6.揭示规律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消化7.知识运用指导学生练习(作业)书36>页1、2、3、5题⑴-⑶思考回答学以致用课题2 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⑴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检验氧气)⑵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 氧气二氧化硫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碳+ 氧气二氧化碳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3、小结: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⑵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八、教学反思:在本课题中,主要学习了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知道了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而化合反应的特点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
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授课方式,(尤其是采取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较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也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概念时主要运用了分析实验的授课方式,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总结的能力,但是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如果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