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从目前来看,智慧城市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对未来发展的意义已被广泛认同。
智慧城市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对宁波来说,无论从我市发展的基础,还是发展的要求来分析,建设智慧城市是可行的,又是必须的。
这些年来,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特别是通过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靠什么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转型提升,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提升,走出一条有智慧、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深刻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意义第一,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产业发展高端化的城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本的是要形成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功效”,提高经济的知识含量和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一方面,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化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由“一般制造”向“智慧制造”转变,使制造业水平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催生一批软件产业、金融航运、网络视听、动漫制作、电子商务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同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一批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孵化基地,推广一批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有利于形成低碳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运行管理高效率的城市。
现代城市越来越面临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越来越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创新来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建设智慧城市,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建立统分结合、协同运行的城市管理智慧应用系统,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的协调高效运行。
特别是通过建立实时感测、智能响应、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传感器和网络把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毛光烈│宁波经济│2010.11 6各种资源,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市民生活高品质的城市。
当前,民生需求的全面性、均等性、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
我们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最终目的是要让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便利、更高品质、更具幸福感的生活。
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民生项目建设,促进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信息的广领域互联、需求的精细化服务,在共建共享智慧城市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突出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扎实稳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的思路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基础先行、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开放合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快重准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力争在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应用示范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具体来说,重点要抓好“四大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骨架。
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拥有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相互感知能力和高水平的信息利用能力。
要具备这种能力,前提是要把智慧城市所需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起来,形成一个融合化、泛在化、安全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融合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多网融合”。
泛在化,就是要抓好新兴网络扩面建设。
安全化,就是要确保信息安全。
二是加快推进网络数据平台建设,强化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
智慧城市要拥有“智慧”,最核心的是形成强大的数据收集、存贮、集成和处理系统。
近年来,我市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处理中心建设进展很快,但总体上还缺乏一个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政府数据中心和一批实力强劲、技术高端的数据处理运营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原始、比较分散、比较低端,“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下步,要突出抓好“三大重点”。
在政府数据中心建设上,重点是抓好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
在行业数据中心建设上,重点是抓好高端运营商的引进培育。
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重点是抓好信息资源市场的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智慧城市的核心能级。
智慧技术研发在智慧产业体系中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各个产业的智慧化都要以智慧技术来支撑。
智慧技术应用,不仅仅是放大本身的综合效应,更重要的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我市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看,总体还呈现两个“薄弱”:一是基础产业比较薄弱,这些年我市软件产业连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总量规模仍然偏小。
二是产业应用比较薄弱,信息技术在提升产业水平和产品档次上的运用还不深入。
要围绕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智慧产业集群。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智慧技术基础产业。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智慧化。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用。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是要促进智慧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实现成果转化的最大化和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扎实推进“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更好地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突出人性化。
另一方面,要坚持联合建设,突出整合化。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智慧城市建设早见效早出成果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渐进式过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载体和体制机制,力争取得更多的成果和更好的成效。
就当前来讲,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五个一批”。
宁波经济│2010.11│7│宁波经济│2010.118一是制定一批扶持政策。
要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决定》的落实,细化制定一批具体的扶持政策,形成“1+X”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体系。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效率的智慧建设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建立动态有效的政府财力保障支持机制,推动财政专项资金和税收减免政策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产业基地倾斜,切实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
在投融资政策方面,要以“三网融合”、云计算和专业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一批专业化的投资运营公司,制定一批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和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项目授信和审贷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
在人才政策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资源,自主培养一批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信息运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推进一批先行试点。
要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稳步扎实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次市委、市政府确定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开展先行试点工作,即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展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展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试点,物流系统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医疗系统开展智慧健康保障试点。
三是抓好一批重大项目。
智慧城市是一座需要大量高端的、安全的网络技术平台和传输处理系统作支撑的信息化城市。
没有大投入、大项目,再好的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
要切实抓好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智慧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一要抓落地。
对已经签约的奠基性、试点性、产业性、民生性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班子的模式,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扎实做好项目跟踪和报批工作,确保早日落地开工建设。
二要抓统筹。
要科学评估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产业带动能力,统筹规划一批近期和中远期重大项目。
特别是要按照技术性、兼容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做好重大项目的评估选优和规划编制,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要抓引进。
充分利用展会、论坛等载体,建立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纽带的开放合作机制,引进一批以国内外智慧系统开发商、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为投资主体的重大项目,汇集更多的全球智慧和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四是培育一批领军企业。
建设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型、实力型、领军型、总部型的企业,推动广大企业由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
下步,要突出抓好四类领军企业的培育工作:一是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通行标准,在研发专业应用系统方面具有领先水平的软件开发领军企业。
二是要培育一批研发生产新一代宽带移动装备、信息传感产品,在构建物联网和多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具有领先水平的信息集成领军企业。
三是要培育一批从事海量搜集、处理各类信息资源,在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方面具有领先水平的信息商业服务模式创新的领军企业。
四是要培育一批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智慧设计、智慧制造方面具有领先水平的“两化”融合型先进制造领军企业。
五是制订一批标准规则。
要抓紧组建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引进和培育一批标准研究机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标准研究创新团队,争取制订一批与现行信息化基础相兼容、与信息化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和安全标准,创新一批系统整合、高效便捷的运营规则和商业模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建设智慧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