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设问模式系列(一)地理特征描述类一、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二.答题模板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如下: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三、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5)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6)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 ——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7)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及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8)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9)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10)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2)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3)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例题1(2010·上海高考)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
例题2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7分)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例题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该国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
(4分)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任答一点即可)例题4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例题5.(2010·重庆高考)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
根据图和下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底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①原材料丰富;②土地、劳动力成本低;③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④靠近国际国内市场;⑤优惠的政策。
例题6 例题7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
(左)描述图示时刻台湾岛北部天气特征。
(右)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受热带气旋影响,吹偏南风,风力强劲,降水强度大,湿度较高,气压较低。
例题8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10所示区域的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①流量较大,流速较快;②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③含沙量小;④无结冰期(8分)例题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②有春汛和夏汛,③有结冰期,④含沙量较小。
例题10读“我国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所示河流段的水系特征。
(8分)①流向自西向东;②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③流域面积较大;④流经平原地区的河道弯曲明显例题11试述该河流的水系特征?流向自西向东;上游: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中下游:支流较少,河道弯曲.例题12分析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24分)水文特征及其成因:①流量小。
(2分)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河流流量小。
(2分)②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
(2分)原因:以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气温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大。
(2分)③汛期在夏季。
(2分)原因: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
④有结冰期。
(2分)原因:最冷月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
(2分)水系特征及其成因:①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流程短。
(2分)原因:河流多发源于天山,上游支流多,下游多流经荒漠地区,河水下渗,蒸发旺盛。
(2分)②流域面积小。
(2分)原因: 河流水量小,支流少,流程短。
(2分)例题13试述图中甲乙两地的农业生产的特征。
甲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和水稻。
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
乙地: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
机械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小农经营,商品率低。
例题14读“法国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水系图,判断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6分)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 (2分) ,西部为河谷、平原(2分) ,东部为高原、山地(2分) 。
例题15(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年降水量大多在150~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例题16(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
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
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
(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
地形:平均海拔4 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
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
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