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团体: 政治团体是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分权制衡:分权制衡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利,他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政体: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政府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制:总统制是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
国家: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是一种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国家的实质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总理负责制”
含义:总理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与负全部责任相联系的是他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副总理、国委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5)国务院各部、委,也都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都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含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
1、各国主权平等
确认各国都拥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确认各国主权之间的平等性,确认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纠纷和争执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
3、互不干涉内政
任何国家、国家集团或者国际组织,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以任何方式干涉一国的内政。
4、互不侵犯
任何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发动侵略战争。
5、和平共处
任何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都应该在尊重国际法和其他国际政治准则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并且实行广泛的国际合作。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一、君主制: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的政体。
由单一国家领袖行使名义上或是绝对的政体权力,通常为世袭制,且为终身任期。
君主制政体形式有贵族君主制、等级代表君主制、专制君主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
共和制政体形式有贵族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制。
国家本质与职能
1、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的本质是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的。
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
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表现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从功能上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论断。
(1)一方面,宗教是生活在苦难的阶级社会中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民众的一种自我安慰和一种抗议。
(2)另一方面,宗教的安慰是空幻的,宗教的抗议是消极的。
宗教在客观上是有利于维持现实的压迫制度的。
因此,马克思辩证的称宗教是“鸦片”,它既是镇痛的药品,又是麻醉人的毒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
含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是系统、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观。
其基本看法是: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政治发展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和趋势。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政治发展归根到底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来认识。
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政治发展从实质上说也首先是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质变过程,它构成了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英国政治制度
英国是一个单一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1、当代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其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
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维持英联邦的团结;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
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
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国王任命在国会下议院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或执政联盟的首领出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
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既有分权,也有制约,体现了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2、政党制度: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现在英国有三个主要政党,分别是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
英国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
①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
②一党内阁和阁员只对下院负责,如失去下院信任,内阁全体辞职;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新的一党内阁。
③下院最大的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
英国曾经出现过几次由两党或三党组成的联合内阁。
2011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的议席,从而形成了自1974年以来第一个“无多数议会”。
未获得半数以上议席的第一大党保守党与议会中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共同执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两党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地方在地方事务上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行政自主权。
4、议会制度: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上议院主要由贵族组成,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
下议院的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
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