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欢愉!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
生:想
师:好,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

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师:1只青蛙生:4条腿。

师:2只青蛙生:8条腿。

师:( )只青蛙生:( )条腿。

师:你们脑子转得快,太棒了!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
生:42=8
师:8只青蛙呢?
生:48=32
师:20只青蛙呢?
生:420=80
师: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好,真能干。

提问:谁能说说在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板书:因数因数积)
(评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首先从创设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健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胜利的体验。

)
二、探究活动,发现规律。

师:启发学生:观察这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师:小组讨论好了。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和积都例外。

生:都有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积变了。

生: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变了,越变越大,积越变越大。

师:好样的,观察得真仔细!
为了便当研究,我们先给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

如果把①式作为标准,②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① 4 2 = 8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24)(84)
积也乘4。

② 4 8 = 32
师:③式与①式比,因数和积各是( 210)(810)
怎样变化的?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③ 4 20 = 80
10,积也乘10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
生: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规律读一读。

生:读规律。

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示)比一比谁能用规律来算,而且算得又对又快。

① 65=
② 625=
③ 650=
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
生:①式等于30;②式因数6不变,因数5乘5得25,积30也乘5得150;③式因数6不变,因数5乘10得50,积30也乘10得300。

师:(板书第二组算式):同学们再看一组题,它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⑴ 205=
⑵ 105=
⑶ 55=
师:你发现这组算式的特点了吗?
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变了,越变越小,积越变越小。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规律读一读。

生:读规律。

师:(课件出示)用规律来完成,你一定行!
⑴ 1512 =180 ⑵ 15 6 = ⑶5 12 =
师:谁来说说怎么想的?
生:⑵式一个因数15不变,另一个因数是12除以2得的6,积180也除以2得90;⑶式一个因数12不变,另一个因数是15除以3得的5,积180也除以3得60。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并且运用它来完成了一些练习,谁想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数学讲究简短美,能说得再简单些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例外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1617=2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34= 1668=
1651= 1685=
师:1634的积是多少?
生:544
师:怎么算的?
生:以1617=272为标准,把1634与它作比较,一个因数1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等于544。

生:我发现每个算式的一个因数1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3、4、5,积也乘2、3、4、5。

师:观察能力很强,运用规律算得可真快!
师: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评析:让每个学生在尝试写算式的过程中再次运用规律、验证规律。

这个过程,手脑并用,使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我知道积的变化规律是同学们观察、比较发现的。

师:同学们用明朗的双眼,聪惠的大脑发现、运用了积的变化规律。

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惠才智把这道题填一填吗?①1830= ② 554=
(182)(302)= (59)(549)=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生:为什么每组算式的积是相同的?
生:两个因数变了,积却不变。

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师: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胜利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热情,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学习的喜悦。

教学的胜利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了概括总结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激起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情境,并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想。

教学时,我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算式及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导入了新课。

问题的设计偏向于学困生,给他们胜利的体验。

激发了例外层次的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民主的、阻抑的、调和的课堂气氛,创设好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时刻填塞着兴趣。

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他们笑着去学习,使他们喜欢学习,在体验胜利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