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 TP=Q=f(L) 一定投入要素下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AP=TP/L 几何意义: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 MP=ΔTP/ΔL= dTP/dL 几何意义: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工人人数
0
1
短
2
期
3
产
4
量
5
表
6
7
8
9
10
2 141 200 245 283 316 346 374 400
1 100 141 173 200 224 245 265 283
1 234 5 67 8
劳动投入量 L
组合 K A6 B3 C2 D1
L 1 2 3 6
产出 245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 稳定的前提下,某种投入数量与产量间的关系。就短期要 素调整的特征看,劳动要素是最常调整的可变要素,因此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分析劳动和产量间的关系。通过短期产 量函数、短期产量表和短期产量曲线的方式,总结和刻画 短期生产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 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 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 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农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作用 农业用地政策——制度创新的作用
评价
它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一般性概括,现实生活中对绝大 多数生产都适用。
MRTS =(Y2-Y1)/(X2-X1) = ΔY/ΔX ΔY·MPY=ΔX·MPX
MRTS=MPX/ MPY
某厂为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拟采用五 种投入方案,问这些方案是否处于合 理界线内?
资金(Y) 劳动力(x)
60
10
30
20
20
30
14
40
10
50
注意: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要素互相替代的 范围是有限的。劳动和资本存在替代关系,在这个范围 内等产量线的斜率是负值,超出这个范围,等产量线的 斜率变为正值。由负斜率向正斜率变化的点联结起来的 线称为“脊线”。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所形成的区 域以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资要素的组合。西方经 济学将这一区域称为“生产区域”。
1 目前总经理决定使用400名熟练工,100名非熟练工,这 个决定正确吗?
2 若决定每天的工资总额控制在5000元,熟练工和非熟练 工各应用多少?
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K
KB
B A
KA
LB LA
L
对投入要素征税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影响
对一种要素征税意味着该投入要素价格的相对提高。 如果企业谋求生产成本的最低化,就会少使用这种价格 相对较高的投入要素,多使用其他价格相对较低的要素。
哪种成本最低呢?有必要引进等成本曲线。
Y
O
E=PX·X+PY·Y
Y= E/PY - PX/PY·X
X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K
K
A
D
B
C
0
L0
L
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条件
MPX = MPY
PX
PY
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
MRPy=MR•MPy= PY MRPX=MR•MPX= Px
通过将钻床移到生产过程的起始部分,同样的10个工人和 一台钻床能够使每天产量达到150台,此外,这位生产工程师 不能再发现进一步改进工序提高产量的方法了。
Q=ƒ( K, L )
Q
K
L
三维产量山
Q 100 K 0.5 L0.5
产量Q
资 本
8
283 400 470 565 632 693 748 800
MRPy=MEy
变动投入要素 边际产量 投入要素价格 成品价格 边际产量收入 边际利润
Y
MPY
PY
PQ
π MRPY M
19
5
30 7.5 37.5 7.5
20
4
30 7.5 30
0
21
3
30 7.5 22.5 -7.5
工人人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Q 98 L 3L2
假定产品的单价2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均为40 元,而且工人是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问为谋求利 润最大,每天应雇佣多少工人?
等产量线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 等产量曲线
Y
表示各种投入要素的不同
4
数量的配比,生产某一规定的
2
最大产出数量的曲线。
1
0
Q Q’ c d
12
e 4X
❖性质
较高位置的等产量线总是代表较大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Y/ △X,当要素组合发生变 化时,比如,劳动力数量增加了,由于产量不变,资 本 的数量必然减少。所以,在等产量曲线上,资本 与劳动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等产量曲线的斜 率必然是负值。
解:
MPL= dQ/dL=98-6L MRPL=MR·MPL=20×(98-6L) MEL=40 20×(98-6L)=40 L=16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长期生产函数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多种可变投入 要素组合和产量间的关系,通常研究资本和劳动均可变时产 量和劳动、资本投入组合的关系。
最优组合即企业谋求能使利润最大的产量。 为寻求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需要利用等产量曲线和等 成本曲线。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 企业生产
生产投入
生产转换
产出
➢ 企业投入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
➢企业投入分类
固定投入是指那些在考察期间使用量不易变动的投 入,这并不是说这些投入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增加, 而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不易增加或减少。 变动投入是指那些在所考察期间使用量容易变动的 投入,这也不是说这种投入由于价格低廉容易增加 或减少使用数量,而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容易 调整其使用量。
随替代土地的劳力增多到某种程度,挤满麦田的众多农 民会把小麦踩倒。如果保持小麦产量,随人力增多,土 地也要增多,因为增加的人必须有立足之地。
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一定的产量可以有不同投入要素组合方式,但等产 量曲线反映的是一种实物关系,它说明生产一定的产 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为确定资本和劳动的最优组合,还要把投入要素的 成本信息加进去。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
企业是一个把资源组织起来进行加工以生产产品、直 接或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单位。企业可以小到一个 人在家烤苹果派卖给邻居;大到跨国联合企业,但基本点 是相同的——它们都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并向市场出售。企 业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活动获最大利润。
企业面临的一般生产决策问题是如何确定生产多少产品 和使用多少劳力和资源,以便最有效地生产这些产量。为 了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把表现生产函数形式的技术信息和 关于投入物与产品价格的经济信息结合起来。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通用汽车公司的实物资本存量的价值约为360亿美元, 假定这是企业的固定投入,约有760000工人在使用这一 资本存量。根据什么原理来做确定雇佣人数的决策?
一般而言,为了使利润最大,只要因增雇一名工人而 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大于因雇佣这名工人而引起的成 本,企业就应雇佣新工人。
它作了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假定,而没有预测技术水 平变化的情况。
强调其他投资要素保持不变,没有说明各种投入要素 同时等比例变动的情况。
短
产 量
期
TP
生
产
三
阶
OⅠ
Ⅱ
Ⅲ
L
段
MP
与
AP
生
MP
产
合
AP
理 区
O
AB
L
已知短期生产总产量函数为Q=21L+9L2-K3, 推导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函数,并讨论生产过程 中三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范围,同时确定短期生产 的合理阶段。
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Q=f(L,K,D,…)
bQ=f(aL,aK,aD,…)
b>a, 规模收益递增 b=a, 规模收益不变 b<a, 规模收益递减
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 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工人的专业化生产 专门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 大设备单位制造能力和运转费用比小设备要低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1000吨高炉,产量达1000吨才能充分利用) 其他因素(大规模生产便于大量销售和采购)
S
极大值点,递增
与递减的转折点
R N M
L0 L1 L2
TPL
TP切线斜率 = MP,如点M TP连线斜率 = AP,如点N 点R切线、连线斜率 = MP&AP
拐点,凸弧与 凹弧的转折点
L3 L
三者关系
MP>AP,AP必然上升 MP<AP,AP必然下降 MP=AP,AP达到最大值 MP>0, TP必然上升 MP<0, TP必然下降 MP=0, TP达到最大值
Q=f(X1,X2,X3,…) Q=f(L,K)
生产函数的表达形式:表、 几何图形、 代数方程。 生产函数所反映的函数关系是就某一时期而言的。 在考察期,假定技术水平不变。 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是用实物量衡量,而不是货币单位。 生产函数中的产出是指企业运用投入要素所能生产出的最大数量产出。
一家生产电动机的企业使用流水线操作,这条流水线在 将电动机送到计算机控制的钻床前,要经过5个人工步骤。在 钻孔阶段,钻床要钻出最后组件需要的36个孔,在打孔中要 损耗2磅铁。用这套生产工序,企业要雇10个流水线工人和1 台计算机控制的钻床,以保证每天140台电动机的产量。一位 生产工程师通过研究这套生产工序发现将计算机控制的钻床移 动到流水线的起始位置,即在5个人工步骤之前,将节省劳 动——电动机送到工人面前时,已减轻2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