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机制建设总结报告
2020年7月6日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报告
本单位按照《沧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河北省安全监管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沧安监〔2017〕142号的相关工作要求,参照《非煤矿山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结合生产实际,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全面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严格落实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构建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框架,实现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
为了推动此项工作,本单位于6月底完成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体系试运行,通过试运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逐步加以完善。
一、做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保障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是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根本保证。
为全面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本单位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书记为组长,安全总监为副组长,机关部门和直(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办公室(安全科),负责拟定建设计划、开展培训,进行危害辨识、分级管控等工作。
初步形成了安全科主抓,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网络体系。
2、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手段。
为规范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本单位出台了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办法,细化了管理内容,从机制的运行、奖惩等入手,制定了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简洁明了的制度。
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起到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
同时为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本单位进一步完善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利用厂长奖励基金,对参与度高,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极大提升了岗位员工的参与热情。
从制度层面推动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真正起到了全员参与,消除隐患的良好效果。
3、加强员工安全能力培训是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推手。
本单位为推动双控体系的建设及全员对双控体系的理解,召开了“双控体系建设培训会议”,各单位主管领导和骨干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单位安全副总监对双控体系建设培训进行了授课,重点讲解了“双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风险分析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安全科科长对今年以来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各单位与会领导及骨干人员,会后组织本单位全体员工进行了双控体系建设培训,培训采用知识讲座的形式,对本单位培训会议精神和要
求进行了传达,同时对本单位建设双控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讲解,并结合自身理解对下一步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具体做法,同时各单位员工积极对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全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也使员工了解了双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工作职责。
通过全员培训加强了全员对风险防控、隐患识别相关内容的理解,为全面推动双控体系建设打好了基础。
同时本单位又先后三次邀请专业公司系统设计人员对主要生产单位、相关科室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对系统的操作进行了现场演示,并对培训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各单位利用专题会议和周例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培训,共培训4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本单位员工安全素质,使双重预防机制体深入人心,充分保障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发挥效果。
4、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是做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础保障。
今年以来,在双重预防机制建工作中,本单位先后投入几十万元用于开发软件、购置设备,确保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顺利实施。
并多次对该系统进行完善、升级,全面确保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体系的正常投产、运行。
二、建立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系统
本单位建立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险分级防控系统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两个系统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真正起到了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的作用。
1、强化风险分级防控
本单位制定了《风险评估程序及标准》及《风险分级防控手册》,将本单位风险分为井喷、溢油、油气泄漏、食堂中毒、火灾爆炸、硫化氢中毒、机械伤害、交通事故等8个方面。
制定了《风险管理报告》,逐项确定了主责部门和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本单位又对8个方面的风险进行了细化,由基层员工对自己管理的属地、设备、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并由各单位主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共同采用LEC法进行打分,将识别的风险按照红、橙、黄、蓝四色进行分级,对分级后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针对识别后发现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单独列表管理,制定更为详细的防控措施。
最后由安全科对发现的风险进行汇总备案,并对各单位提出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审核,提出完善意见,并将最终方案派发至隐患所在单位,形成统一风险清单,目前本单位共识别安全风险920项,其中蓝色风险328项,黄色风险564项,橙色风险28项,全部制定了防控措施。
本单位将识别的全部风险及相关制度全部导入风险分级防控系统,全体员工随时可以查看,并对照系统指导日常
工作,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的风险也可以通过上报后,对数据库进行补充,以辐射的方式提升全厂安全素质,有效防控生产中存在的风险。
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本单位确立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是基于HSE管理体系及新安全生产法,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企业分布在各地的生产场站现场、管理人员联接,实现企业各部门远程协同作业安全指导;通过任务清单管理,逐一清理隐患数据;通过政策知识库,自动适配安全隐患点;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实现企业生产场站现场安全隐患检查闭环管理的新模式。
从下到上分为4个层级,分别是员工、注采组长(班组)、作业区(基层单位)和本单位。
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采取全员参与、主动上报的机制。
员工发现隐患后上报本班组,本班组长确认后上报作业区,作业区确认隐患问题级别后,能够自行整改的立即安排人员自行整改,不能够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和控制措施报本单位主管部门,本单位主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定时间、定责任人、定资金进行整改。
基层员工通过手机端对现场存在的隐患问题直接拍照并上传,就可以将隐患问题上报给基层班组电脑端,班组长对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能够现场整改的问题立即进行现场整改,并将整改照片上传系统,做到闭环管理,如果无法立即整改,就通过系统中的隐患上报选项,将隐患问题上报
基层单位主管领导,由基层单位领导安排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并上传隐患整改后照片。
如果基层单位对排查出的隐患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原因无法自行整改,则通过隐患排查系统,将隐患上报本单位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或本单位领导进行整改。
并将整改后照片上传系统确保闭环管理。
同时HSE监督工作站对整改后的隐患问题进行逐项复查,以确保不出现任何遗漏的隐患风险。
本单位结合双重预防机的建立,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本单位要求,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各岗位员工发挥岗位作用,对各作业区接转站、油气重点所、后勤场站开展了专项隐患排查工作,对各生产现场设备设施、安全附件、消防区域等开展了全面排查,从每个闸门、每条螺丝查起,各班组从每台设备、每个角落查起,基层单位从每个班组查起,采取拉网式,全覆盖的排查方式。
三、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取得的成效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使得本单位风险和隐患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和削减,实现了“两个杜绝和一个零事故”。
杜绝了一般B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了新增职业病;没有发生一般B级员工伤害事故。
10项安全管理过程主要指标受控运行。
同时,员工上报隐患操作更加简单明了,流程更加清晰直观,隐患整改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单位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本单位提质增效、稳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不断完善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化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严控作业风险,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安全指标,确保各项工作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