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带一路
资料1 将沙漠治理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安全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
如不科学应对和解决,势必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为此,我提议,将沙漠治理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面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就沿线国内地区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过我国中西部地区。
在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从总体来看,我国西部1/3是沙漠。
具体到省区,新疆沙化率达到64.34%,宁夏55.8%,内蒙古52.2%,甘肃45.12%,青海26.7%。
就沿线国外地区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东、中亚等地区,荒漠化也日益加剧。
土地荒漠化,导致沿线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集聚,甚至时常诱发严重的社会和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正视土地荒漠化问题,并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方面使沙漠治理问题的紧迫性凸显,另一方面,也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同时,我国沙漠治理的技术与模式日渐成熟,已经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
如能将沙漠治理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起到多重积极效果。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
沙漠治理,能够直接改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是环境治理最直接、最见效的方式。
例如,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经过20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6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400毫米;沙尘天
气次数减少95%,由每年80多场减到2至3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
联合国研究表明,如果修复全球5亿公顷退化的耕地,就能吸收全球由于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1/3。
二是缓解我国耕地压力。
据报道,由于重金属污染、乱侵乱占等原因,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另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人口将超过14亿,土地缺口将高达10亿亩。
如何补充10亿亩土地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将有条件的沙漠改造成耕地,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完全可行的思路。
经过努力,库布其沙漠已改良出150万亩厘米级厚、初具耕作条件的土壤。
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称,我国26亿亩沙漠中可治理利用的达6亿多亩,如能推广库布其沙漠治理技术和模式,至少可以改造出3亿至4亿亩耕地,相当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1/6。
三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民生的平衡发展。
我国西部沙漠空间辽阔,蕴藏着丰富的光、热及生物资源。
库布其沙漠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公益化的模式,带动沙区10多万人脱贫致富,创造了305亿元的GEP(生态系统总值),成功探索出一条兴沙之利、避沙之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估计,如果将库布其治沙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国可治理的沙漠,将创造2万亿元GDP和上百万个工作岗位,使2亿多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从而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四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新亮点。
可以考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修复合作机制”,利用该机制为沿线地区沙漠治理提供技术援助。
试题1
材料一: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全球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开两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新疆能源优势明显:其中煤炭资A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
材料三:公元2100年前张岑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丝路正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
而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
高铁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通道。
(1)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其能“花开两季”的原因。
(6分)
(2)简析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及新疆地区天然气开发的限制因素有哪些?(9分)
(3)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
(8分)
试题2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
材料一: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如图所示)东起我国新疆喀什,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一段,新疆喀什实施的“东联西进”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两大内流河,两条河流下游平原地带是该地区重要棉花产区。
(1)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4分)
(2)新建中吉乌铁路成为我国南疆与地区的重要通道,铁路经过地区居民多信奉(宗教)。
(4分)
(3)结合材料,喀什人“东联”是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优势,“西进”是要利用西部国家的优势。
(4分)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8分)
(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我国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8分)
试题3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4. 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
(3分)
45.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2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16分)
试题4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