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生物七下10.2《人体的血液循环(4)血液循环》经典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下10.2《人体的血液循环(4)血液循环》经典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4)——血液循环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对照插图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
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

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讨论、实验,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到的有关哈维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一杯凝固的猪血,两根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
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2、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出问题:心脏为何不停的跳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协作完成书本P18的两个讨论和课堂练习(一);②带着问题,观看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并模拟哈维的实验;③血液循环的概念。

整合点二: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学生的作业,且便于批改,让学生印象深刻。

3、新课
活动一
教师活动:出示血液循环图片。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17的图14-13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活动二
教师活动:
资料1显示: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资料2显示:在心脏的结构中,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的功能相适应。

展示血液循环动画,结合书本P17图,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血液流动的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路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及发生部位。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整合点三: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学生无法观察活体的循环过程,借助于动画,课件结合白板,便于学生反复观看,便于教师讲解时进行圈点。

活动三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

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二氧化碳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利用复习提问②解释,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则分离。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扩散。

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

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肺泡
二氧化碳↑↓氧气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动脉血。

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

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尝试将体循环肺循环连接起来,并用红蓝箭头描出体、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再次播放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判断: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②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一先一后的进行的吗?③血液循环有何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总结回答:①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血液的名称,即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

②血液是循在一个密封的系统中循环有序地不间断的进行着,不分先后。

③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活动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关于血压的内容,了解血压的相关概念,如何测量血压的相关知识,并教给学生在网页上通过输入关键词搜集资料的方法,俩学生演示操作测血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对血压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利用白板上网搜集①高血压的起因、症状及如何预防的资料;②了解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具体数据,如何测量血压;③根据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及该如何止血。

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整合点四:安排在拓展部分让学生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做到现查现用。

4、总结练习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的意义,以及和血压有关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幸福,使他们懂得要利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保养身体。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所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练习。

一、请绘制血液循环图(用红、蓝两种颜色彩笔):
三、知识拓展
小明在开学大扫除中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脚,脚趾严重发炎,需要静脉注射消炎药(俗话所说的挂盐水),你能说一下消炎药到达脚止的路线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课外拓展:
1、关爱家人的健康:你的血压————( ), 你家人的血压————( ),( ),( )
2、上网收集知道何为冠脉循环。

如何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六、板书设计
(一)血液循环
全身毛细
组织O 上下腔
CO 细胞2营养物质静脉
细血管网CO 2
O 2肺泡
2废物
(二)、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七、教学反思
鉴于初二学生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而他们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课时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理解,并辅以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还有就是在课堂上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题目要力求做到精简有梯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