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码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码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码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本部分工程量包括沥青砼12364 m3,级配碎石垫层112300 m2,以及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12400 m2,以及部分传力杆钢筋等。

1.1 砂砾石垫层施工施工条件:该施工区地基处理完成并验收合格,该垫层下各类地下管道和检查井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

材料的采购,符合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进场后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具体要求所用的碎石为连续级配。

砂砾石应是透水性和级配良好、质地坚硬。

砂砾可采用级配砂砾或天然砂砾,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砂砾的压碎值33%。

天然砂砾垫层颗粒组成范围瓜米石:瓜米石是5mm<粒径<10mm的砾石,瓜米石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不得含有软质岩石和其他杂质。

砂砾石垫层的施工:(1)砂砾石垫层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工作,砂砾石垫层的边线超出路基范围15cm。

原基层上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有车辙、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翻松、清除或掺加同类材料重新整修。

所有基层都须压实至符合和整形至规定的线形、坡度的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层施工。

(2)摊铺:在验收合格的地基上摊铺碎石基层,30 cm 以下砂砾石垫层作一次完成,采用推土机推平,配合人工找平的方法摊铺。

(3)压实:砂砾石经摊铺和整平后,在全宽上先用20T 的压路机静压1遍后,再振动碾压1~2遍,最后用20T静压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止。

直线段由边侧到中间依次连续均匀碾压。

每道碾压与上道碾压相重叠,使碎石基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压实后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或隆起。

(4)级配砂砾石质量标准分层厚度和压实度应达到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碾压后表面应平整密实,嵌缝料不得浮在表面或聚集成堆,边线应整齐,无松散现象,中型压路机驶过无明显轮迹。

外观鉴定: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现象。

砂砾垫层的检查项目见下表规定。

砂砾垫层检查项目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选购:水泥稳定碎石所用的砂砾石级配选择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要求,混合料拌和均匀,施工时避免离析现象。

所用材料的质量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水泥采用P.O 32.5水泥,水泥掺量按照设计图纸确定。

砂砾、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有机质含量超过2%,硫酸盐含量超过0.25%,颗粒组成见下表规定。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水:采用江水。

(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规定。

水泥稳定混合料的设计考虑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进行试验,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最佳的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

在需要改善土的颗粒组成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根据拌和方法不同,最多不超过0.5%~1.0%,并应取得监理人的批准。

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具体的材料试验项目见下表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和基层原材料的试验项目(3)施工工艺控制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基层验收→拌合→摊铺→初压→标高复测→补整→终压→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及养护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相关规定实施。

水泥稳定碎石安排在非雨天施工,人工配合摊铺机摊铺,保证其均匀性和快速性,同时保证压实度。

混合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根据气温情况,拌和时较最佳含水量增加0.5~1%。

水泥稳定碎石属于水硬性材料,采用覆盖养生,在养生期间保持其潮湿状态。

养护期间采取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4)施工方法首先施工一段长100m的试验段。

通过修筑试验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

修筑试验段的任务:检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标准施工方法包括: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合方法,拌合速度,拌合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整平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基层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前首先对基层进行验收,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基层过湿,应适当晾干。

拌合:稳定料由水稳拌合机集中拌制。

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

每天开始拌合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

特别是根据天气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合水用量,拌合时确保足够的拌合时间,使稳定料拌合均匀。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通过时,速度宜慢,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以防止离析,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

摊铺: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修整。

水稳料厚度25cm的一次摊铺完成,40cm厚的分两次摊铺,先摊铺的一层应经过整型和压实,在监理人验收合格后,将先摊铺的一层表面拉毛后再继续摊铺上层。

按照试验段的松铺系数确定现场摊铺的厚度。

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摊铺前准备:设置好控制表面高程控制线,按照间距10m布置一个控制点。

摊铺过程中:按规定速度沿放样线向前摊铺,摊铺推进过程中注意同料车的配合,并掌握好进料速度,每隔10m检查一次摊铺厚度。

摊铺后随时检查平整度、坡度及厚度,个别未达到要求时,用人工及时进行修正,不允许用人工大量摊铺混合料,修整时最好不站在刚铺好的表面或在其上行走。

每条摊铺纵向搭接10cm,以使接缝紧密。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

摊铺一段后,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超标的地方立即进行找补。

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初压:碾压时由边到中,由低到高,重叠不少于20cm。

初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裂纹,用轮胎式压路机或双钢轮压路机碾压,前进时不挂振,后退时挂振,碾压速度25~35m/min。

复压:复压紧接初压进行,用双钢轮压路机返往振动碾压,碾压速度80m/min,碾压两遍,根据摊铺层厚采用适当的振幅和振频,再用轮胎压路机压两遍,速度为70m/min,根据碾压密实情况增加碾压遍数。

终压: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速度80~100m/min,终压主要是消除轮胎压路机的轮迹,增加混合料的密实度,同时尽量修整路面的不平,必要时局部碾压可加振。

碾压机械的停滞、加水必须离开新碾压段,在铺筑的混合料的路面上进行,且选择在边缘一侧,以避免影响平整度。

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掉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超正在摊铺的方向。

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按试验地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纵横接缝处理:由于本工程纵向冷缝、起步横缝处理平整度好坏,直接影响质量,为了做好这项关键工序,采取以下措施:成立专职接缝收边小组。

选择有施工经验的道路工,负责纵向横向缝作业。

接缝修整时认真仔细,毛面用细骨料充实,保证一次碾压成型后不再修补。

保证接缝的外观良好。

特殊条件下施工:工地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行施工,并应在重冰冻之前一个月结束。

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5)养护:对已完成碾压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生,不能延误。

养生直接洒水养生。

按规范要求养生期不小于7d,在养生期间由专人负责限制车辆行驶,除洒水车外,绝对禁止重型车辆行驶。

本标段采用小型洒水车进行养生。

(6)施工质量检查取样和试验:水泥稳定土在施工现场每天进行一次或每2000m2取样一次,检查混合料的级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标准方法进行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进行压实度试验,每一作业段或不超过2000m2检查6次以上。

基层应取钻件(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

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达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

质量基本要求:集料符合图纸和本规范要求;水泥用量按图纸要求控制准确;混合料拌和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养生符合本规范要求。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按下表执行。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外观鉴定:(1)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无软弹现象,边线整齐。

(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1.3沥青面层施工方案包括稀释液体沥青透层油112400m2,1cm单层表面处治下封层112400 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112400 m2,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868m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496m3。

1.3.1施工准备矿料的级配:各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矿料的级配。

沥青材料:①采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沥青,品种及标号选定后应确保施工用量,以免中途更换。

②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厚度选择沥青的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基层和施工机具:①施工前,应按基层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地方应进行处理或修整。

②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具作全面检查,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并处于性能良好状态,重要机械落实备用设备。

1.3.2配合比设计在确保混合料满足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定混合料的经济配比、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1.3.3铺筑试验段①试验段的长度选在直线段长为200m。

②试验段分试铺和试拌两阶段,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施工标准。

1.3.4热沥青混合料的拌制①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实行厂拌法,拌和厂设置在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的地方,排水设施、电力供应配套,设置现场试验室。

②原材料堆放处应清洁坚硬,防止不同集料的掺混。

装运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

③严格控制进料方法、速度保证冷集料供给的精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