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落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消费政策不健全和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
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推行国际化战略、独立性战略和自主开发战略。
在对内政策上,要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本着实行必要的适度保护的产业政策,对汽车销售融资政策和汽车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1.1经济规模问题1.1.l汽车工业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要求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各类型汽车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为,国家汽车工业汽车生产量为200万辆以上;轿车企业为20万辆-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0万辆-12万辆;重型载货汽车企业为1万辆-8万辆。
目前我国现有124家总装厂,52家改装厂以及2000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和配套件企业,只有一汽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辆。
按照国际上25万辆-30万辆的经济规模临界点要求,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即使上海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桑塔纳”轿车也只达到23万辆的规模。
我国汽车工业距离达到具有开发宽系列产品能力的200万辆规模的要求相差甚远。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90%;日本三大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占本国汽车产量的80%,汽车生产集中度极高。
中国汽车厂家数量超过美、日、西欧的总和,相反,全年产量却只相当于一家国外汽车大公司几个月的产量,这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落后状态。
1.1.2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我国汽车行业现有固定资产不足4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导致了成本过高。
1.1.3汽车工业厂点分散、管理多头、相互封闭,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各省市、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了保证本地的经济利益及税收,各省市对本地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对外地企业设有地区间的进入壁垒。
从而造成了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混乱和产品老旧的企业仍然赖以生存,不思进取,同时也妨碍了国内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并导致了多数国内企业互相排斥,对合作讳莫如深,宁可与外国公司合资,也不肯与国内同行业企业合资的现象发生。
1.2技术、开发水平落后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设备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即使在一汽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中,80年代水平的机器设备也只占20%-30%,其工艺、监测和试验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只能达到国际70年代的水平,引进的汽车新型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仍然不高。
我国汽车行业科研人员缺乏并分散,科研投资少而又少。
例如,长春汽车研究所并入一汽集团后,科研经费只占一汽集团销售额的1%。
而美国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科研费用所占销售额的比例是一汽集团公司的数倍。
目前只有一汽集团具有独立开发轿车能力,但关键部件有些还要依赖进口,以前的轿车整车项目几乎全靠引进。
1.3进出口极不平衡中国汽车进口总额为2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0亿美元。
进出口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贸易逆差。
现在,我国汽车关税仍定在80%-100%之间,如果关税再下降,这种逆差还要持续攀升。
中国目前已开始把汽车产品的产销圈定在国内市场,主要解决进口替代问题,这就使中国汽车工业一时很难走出国门。
1.4消费政策问题其一,目前中国轿车的进口关税为80%-100%,即实际上中国自己生产轿车的价格并不具备实质的优势。
其二,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价外收费现象非常严重。
据某省对汽车购置环节税费征收情况的调查,有据可查的就有22项费用。
除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占车价10%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外,还有占车价3%的道路增容费。
入户检测费,以及号牌费、司机上岗证费。
防盗锁及打字费、入户手续费和废气检测费等。
轿车人户上路之后,还有车辆保险费、养路费等各种负担。
北京市的汽车上路,还要机动车泊位证明,这一项还不得不花1000元-3000元。
据调查,养一辆私家车,除了一年耗油费约4000元之外,每年至少还需花去其它费用9000元-10000元。
1.5服务与管理落后中国汽车的销售行为与国际惯例相比差距很大,服务水平也较落后。
我国汽车市场目前基本上是现货现款的销售方式,缺乏信贷、购车储蓄、分期付款和租赁销售等促销手段。
同时,汽车销售、保修维修、配件供应和信息资料咨询等服务功能也很不健全。
中国人均工资是欧美的1/20,汽车价格却不比人家便宜,原因之一就是低下的管理水平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
中国企业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竞争力的对策研究2.且对外开放方面国际化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要发展汽车工业不能只顾国内市场,必须打开国门。
一方面,必须走出去;一方面,又必须承受来自世界的冲击。
加入WTO后,我们已无法再通过各种壁垒同以前一样保护本国工业,所以在保护期内,必须调整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方向。
2.1.l国际化战略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为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挑战,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国际竞争本质是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争夺。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已趋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世界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
进入WTO后,中国汽车企业将不敌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丧失部分国内市场份额。
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将趋弱,企业靠本身力量是远远不能生存的。
为开拓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企业也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
例如,上海一大众公司、江铃汽车公司及上海汽车系统零部件企业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的联盟等,都为今后组建和参与战略联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失去独立。
面对跨国汽车集团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迅猛地向全球推进,中国汽车企业应是多维和多变的。
关键是要使跨国汽车集团的战略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
首先,中国汽车企业要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二三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集团,再以此进一步与跨国汽车集团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壮大集团竞争力。
其次,中国汽车集团应逐步放弃零部件配套自成体系的传统思想,建立几家具有规模效益的零部件集团,以此与一些世界级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并成为这些世界级供应商区域性的战略伙伴。
2.1.2独立性战略要达到独立性战略目标,就不能再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与外国大企业合资,这样只能成为外国大企业的子公司或兼并的对象。
要使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只能是选择适当的战略伙伴结成联盟,即所谓的韩国模式。
我国企业要具有与外方互补的优势或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即要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拥有知识产权,这就要先在国内进行强强联合。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本国企业国际化的目的,形成战略伙伴联盟。
同时,这样做不但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权,也加强了进入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2.1.3自主开发战略2.1.3.l以吸收、消化外方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为重点对外开放的重点要放在吸收、消化外方的先进技术及管理上,并最终使我国汽车企业走上自主开发、自我发展的道路。
实现从只注重引进技术向注重自主开发创新转变,从引进国外车型向独立自主开发自己车型转变。
a.增加科研、开发经费我国企业的开发研制费用只占销售额的1%或更少,远远少于国外同行业的开发研制费用,应调整到3%以上,才能为开发更具水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做资金上的保证。
b.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应用体系计算机技术是企业的又一生产力。
尤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造型CAS、设计CAD、工程分析CAE、试验CAT和制造CAM一体化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它的应用不但能节省人力、物力,更能提高效率,尽快开发出新产品。
C.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应该加快培养轿车、客车和载货汽车开发测试技术人才和CASCAD、CAE、CAT、CAM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和电子技术的人才。
2.1.3.2产品开发方向a.向更舒适、安全、适用方向发展调查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物美价廉的小型中低档汽车将会是绝大多数私车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对象。
因此,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全力开发,以抢占市场份额。
另有业内人士说,大众型汽车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高档汽车是制造商取信于用户的金字招牌。
不论是大众型车,还是高档次车,在购买时,消费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既要求更舒适、安全。
方便和耐用。
这一需求特点无论在国际汽车市场还是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上都可以看出来。
b.环保、节能型汽车是发展的方向世界各个国家都已意识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和出台各种汽车排放标准和鼓励开发使用新能源。
因此,未来的汽车想在世界各地的公路上行驶,就必须符合各地的标准。
日、欧、美各国正积极准备制订一项国际协定,旨在把目前因地而宜的汽车标准与限制一体化。
在国际协定生效后,日。
美、欧可能制定最严格的具体标准。
这样,将会给其它国家和地区带来影响。
国研中心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下)2.2对内政策方面2.2.l促进产业重组,发展民族品牌汽车工业是典型规模经济产业,规模不达到有效批量的要求,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
汽车价格昂贵,根本谈不上市场竞争力。
自1998年以来。
世界汽车工业已开始了新一轮的购并浪潮,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却仍处于“散、乱、差”的局面,使有限资源分散使用,迟迟形成不了规模优势,这是造成中国汽车工业日益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在经济调整时期,资本经营的重点不再是盲目的扩展,而应是以内部整合为主,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中心,实施资本的重组。
主要措施有,必须扶持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集中投资,加快整合,提高工业集中度;不乱铺摊子,向高起点、大批量和专业化发展;继续治理不合理结构,关闭效益低下的中小企业,将其纳入专业化大生产体系中,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多层次垂直分工协作模式;增大企业规模,并以相对稳定的集团内部交易取代市场调节。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称,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有意与广西五菱汽车公司重组改造成合资企业,使五菱的微型汽车产量从目前的8万辆提高到20万辆。
通过二期。
三期建设,逐渐把规模扩大到40万辆和100万辆,从而加快地区开发力度和规模经济水平。
重组后企业应大力发展民族品牌,创立名牌企业。
自主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政府也应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正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全国统一的收费及税收政策,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2.2.2产业与消费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计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政策,其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内部的优化配置,以建立高效益均衡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