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

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

赵楼煤矿关于印发《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的通知矿属各单位、机关科室:赵楼煤矿开采深度大,老顶中砂岩岩层厚度较大,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且因火成岩侵入导致局部变质影响,区域内断层构造发育,在掘进、回采期间,已经发生了多次强矿压显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保护职工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为切实做好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预防或减少冲击地压事故发生,依据新版《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结合赵楼矿实际,重新修改制定了《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自本细则下发之日起废除。

2011年3月4日赵楼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经北京煤科院开采研究所鉴定,赵楼煤矿3煤具有强冲击倾向,根据《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确定煤业公司赵楼矿为冲击地压矿井的通知》精神及实际情况,赵楼煤矿为冲击地压矿井。

因此,3煤开采时,除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原煤炭部《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中有关规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和《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确定煤业公司赵楼矿为冲击地压矿井的通知》外,还要认真执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

赵楼煤矿3煤开采时,必须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和采场条件决定是否按冲击地压煤层管理。

第2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由矿长总体负责,主要解决冲击地压防治所需的人、财、物和冲击地压防治与生产的重大关系协调,分管副矿长对分管范围内落实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负责,总工程师负责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工作,分管副总工程师对分管范围内的防冲技术工作具体负责。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简称防冲办公室)根据冲击危险区域的具体情况编制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并监督、指导措施的实施,防冲队负责防冲措施的现场实施。

第3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必须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开采有冲击危险区域的3煤必须有防治冲击地压设计或补充设计,根据设计编制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

长远规划、年度计划由防冲办公室编制,报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防冲设计由设计部门牵头防冲办配合编制,按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

第4条冲击地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从设计、计划、生产、防治、员工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预测预报、卸压解危、煤层注水、顶板处理、躲避减灾等防治手段。

第5条井下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应及时汇报矿调度室,调度室要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及有关领导和防冲办公室,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矿井重大事故救援预案》迅速处理事故。

防冲办公室事故后及时填写冲击地压事故卡作为档案保存。

第6条井下人员都要进行冲击地压常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防冲措施和避灾路线的学习。

第7条由于我矿3煤具强冲击倾向、采深大、地压高,所以暂定整个矿井具有冲击危险。

工作面方案设计时必须进行冲击危险评估,必须列入冲击危险区域管理。

鉴于我矿是新建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有待继续研究,在生产实践和研究中应及时补充和纠正。

第8条冲击危险区域的工作面接近断层带、向斜轴、背斜轴、冲刷带、应力集中区等地区时,冲击危险应上升一个级别管理。

第9条冲击危险区域的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冲击危险应上升一个级别管理。

第二章开采设计第10条 3层煤是具冲击倾向性煤层,编制采区(工作面)设计方案时必须同时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项设计,正在生产的采区(工作面)应编制补充设计。

第11条采区(工作面)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设计回采工作面时,必须对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

有冲击危险的工作面除编制专项防冲设计外,在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制定专项防冲措施。

2、同一采区内的工作面必须按顺序进行开采,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

由于村庄压煤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孤岛工作面,必须逐面进行冲击地压评估,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3、相邻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应对齐,避免出现梯形、三角形或锯齿形等不规则煤柱。

多煤层(或单一煤层分层)开采时,下层工作面不应越过上层工作面的切眼或停采线,开采上层煤不应留下给开采下层煤带来困难的煤柱区。

4、采区一翼内各工作面应向同一方向推进,严禁相向回采。

回采工作面均应背向采空区方向推进,避免形成孤岛煤柱。

5、同一区段(条带)采空区两侧不得同时进行采掘(巷修)活动,掘进工作面不得在采煤工作面影响区内掘进。

6、严重冲击地压厚煤层中的所有巷道应布置在应力集中圈外。

第12条边角煤、采区内残留煤柱、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开采前,必须首先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估,然后再进行开采设计,制定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报煤业公司审批后方可回采。

第13条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专门设计,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工程图。

设计说明书除一般采掘工程设计的内容外,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质条件——煤层的地质年代、赋存情况、地质分层及其冲击倾向和有关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的岩性和厚度、地质构造;2、开采条件——开采范围、储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上下煤层和本煤层相邻地区的开采情况(包括遗留煤柱、开采边界、工作面错距、开采时间等);3、冲击危险程度——根据本区地质开采条件、过去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相邻地区及地质开采条件相似地区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评价本地区的冲击危险程度;4、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①计划采取的冲击危险预测方法——经验类比法、钻屑法、电磁辐射法、微震监测法等危险指标及预测预报的工作制度;②计划采取的冲击地压治理方法——规定煤层注水、钻孔卸压、爆破卸压等实施的时间、地点、相应技术参数及检查实施效果的方法。

专门设计的工程图应有:1、采掘工程图与地质构造图——应标明本区及相邻地区开采情况及地质构造;2、上下煤层对照图——应标明上下煤层的开采情况、遗留煤柱的位置、尺寸及对开采煤层的影响范围;3、防治冲击地压专门措施的工程图——应标明预测预报、防治方法及生产技术性专门措施的实施地点、实施顺序和实施方法等;4、地质剖面和柱状图。

第三章掘进和回采第14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内掘进和回采时,必须在保护带内进行,保护带宽度不小于3.5倍的采高或巷道高度。

第15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应避免双巷同时掘进,必要时两条平行巷道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联络巷道应与两条平行巷道垂直,两工作面的前后错距不得小于50m。

如相向掘进的巷道相距30m(机掘50m)时,必须停止一个头掘进。

停掘的巷道要加固,继续掘进的巷道除加强支护外,冲击地压危险严重时,还必须采取解危措施。

第16条巷道应采用锚网支护,不具备锚网支护条件的可采用带整体性结构的可缩性金属支架,严禁采用混凝土支架和金属刚性支架。

超前60米加强支护。

第17条采煤工作面停产3天以上,在恢复生产的前一班,要进行包括煤粉监测在内的冲击危险监测,监测无危险时,方可正常生产,否则,要采取解危措施。

第18条在冲击地压煤层进行回采,同一煤层同一采区双翼开采的,两翼工作面不得对采;其他情况下相邻工作面必须进行评估。

回采工作面应背向采空区及煤柱区开采,避免面向采空区或煤柱区开采而产生应力集中。

断层附近的回采工作面应背向断层方向推进或面向断层的斜交方向推进。

第19条工作面向采空区、断层带、向斜轴、应力集中区回采时,应先进行冲击危险性监测,有冲击危险必须先采取卸压措施,解危后方准回采。

第20条开采严重冲击地压煤层时,不应在采空区留有煤柱。

如果在采空区留有煤柱,必须将煤柱的位置、尺寸以及影响范围标在采掘工程图上。

第21条冲击地压煤层的回采工作面,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的,大面积悬顶时必须实施强制放顶措施。

第22条在冲击地压特别危险区段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保证躲炮距离和躲炮时间,躲炮半径不小于150m,躲炮时间不小于30分钟。

第四章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第23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各采掘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程度预测预报结果由矿井总工程师组织审定,提出处理意见,逐一建档,以备分析。

第24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微震监测系统,积极推广应用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等新技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第25条防冲办公室必须利用经验类比法、钻屑法、电磁辐射监测法、微震等多种手段对冲击地压进行预测预报。

每天的综合监测日报由防冲办公室负责报分管副总工程师审阅,分管副总工程师根据预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第26条有冲击危险的开采区域必须摸清以下地质参数:1、煤层性质:包括煤的冲击倾向、煤的强度、弹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煤的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煤的含水率、孔隙度、煤层结构等物理性质。

2、煤层顶底板性质:赋存煤层的上覆坚硬岩层的厚度、强度、冲击倾向、距煤层的距离等,底板岩层的厚度、性质等。

3、地质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情况,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等。

第 27条用经验类比法评定冲击危险级别时,应着重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3、老顶为厚度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型、半孤岛型煤柱或本煤层支承压力影响区。

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6、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

7、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带。

8、煤炮剧烈、频繁。

9、巷道煤岩体位移量。

第28条冲击危险程度评定采用综合指数法,冲击危险程度分为五级:A、无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3。

所有的采矿工作可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进行。

B、弱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3~0.5。

①有的采矿工作可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进行。

②作业中加强冲击地压危险的监测。

C、中等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5~0.75。

下一步的采矿工作应与该危险状态下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起进行,而且至少通过预测预报确定冲击危险程度不再上升。

D、强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75~0.95。

①应当立即停止采矿作业,不必要的人员撤离危险地点。

②矿主管领导确定限制冲击地压危险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控制检查方法,确定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人员。

E、不安全。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95。

①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应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应采取特殊条件下的综合措施及方法。

②采取措施后,通过专家鉴定,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如果冲击危险程度没有降低,停止进行进一步的采矿作业,该区域禁止人员通行。

第29条有冲击危险采掘工作面必须视危险程度定期现场监测,重点区域必须每班监测。

检测方法主要有钻屑法、应力在线监测法、电磁辐射仪监测、微震监测等。

以钻屑法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参照采场矿压监测数据预测预报冲击危险。

第30条在被认定为冲击危险区或已经发现有冲击地压现象的地点,应实施煤粉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