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郑州三、语言文字运用为了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校学生会计划开展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
假如你是校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请你组织部门成员积极策划此项活动,完成下列四项任务。
任务一:学生会拟在校刊上刊载一篇题为《红楼谁宝和氏璧》的文章,但搜集到的文段在词句和文法方面有需要斟酌之处,请你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并做出恰当选择。
楚国卞和因欲献璞玉而遭祸,而几经历史沉浮,他那块举世无双的宝玉,终为后人所识,称其“价值连城”。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中可有“和氏璧”?有,那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价值长期被遮蔽扭曲,也像那块被包裹在石头里的玉璧。
(),因为它的“玉质”根本没有被发现和认识。
《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真文化,都被层层粗陋的砂岩,这层层砂岩的外壳,还很坚固且不易被打破,它的结构也很复杂,要辨别和清除颇为费力。
这像“玉”的“砂岩”是什么?有好几层第一层是后四十回的续书,它,把曹雪芹的原著做了篡改,混淆了世人的耳目。
第二层是社会常情的惰性和惯性,喜欢陈陈相因,懒得动脑筋思考问题,追求真相,学习钻研。
第三层是后来西方文化东渐,不能和原有的中华文化完全,在带来许多宝贵新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教条和模式,一些新的“套路”,时间长了,成了另一类型的“陈腐旧套”,而读者惟“新”是趋,惟“西”是宝,把这些教条框架硬往《红楼梦》上套,并且这一套就是正宗,《红楼梦》的“大美”“真美”无非如此如彼。
还有第四层、第五层……读《红楼梦》不容易啊!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世人也赞美它,却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B.虽然被世人赞美,也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C.世人即使赞美它,也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D.世人虽然也赞美它,却是赞美它的“石质”而非“玉质”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掩藏移花接木水乳交融认为B.掩盖移花接木浑然一体认为C.掩盖偷梁换柱水乳交融认定D掩藏偷梁换柱浑然一体认定【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
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解答】(1)A.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前后句主语都是“世人”,当将“世人”提前;B.被动语态与前后句衔接不当;C.“即使”表假设,根据语境《红楼梦》的“玉质”被掩盖、“石质”被赞美是现状,用“虽然”更合适。
故选D。
(2)“掩藏”指遮掩隐藏;“掩盖”指遮盖或隐藏。
“掩藏”一词主观隐瞒的意愿更明显,而此处“层层粗陋的砂岩”为喻,取“遮盖”之意更合适。
“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偷梁换柱”比喻暗中耍手段,改变事物内容,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语境是把曹雪芹的原著做了篡改,续书改变了原作的内容,故选“偷梁换柱”。
“水乳交融”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或感情十分融洽;“浑然一体”指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此句强调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是否能紧密结合,故选“水乳交融”。
“认为”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认定”是确定地认为;明确承认。
语境是确定得认为这一套就是正宗,“认定”的语义比“认为”强烈。
故选“认定”。
故选C。
答案:(1)D(2)C【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
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
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任务二:为了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研习作品,学生会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你组织大家认真讨论、审核,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正确答案。
20.下面五副对联都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⑤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A.稻香村大观园正殿沁芳亭藕香榭潇湘馆B.潇湘馆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沁芳亭藕香榭C.藕香榭大观园正殿沁芳亭稻香村潇湘馆D.沁芳亭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潇湘馆藕香榭【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解答】对联①宝玉为有凤来仪(即后来的潇湘馆)所题的对联。
“茶闲”“幽窗”“棋罢”正合潇湘馆是个清幽读书的所在,“烟尚绿”正暗指潇湘馆幽静竹林。
对联②是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
元春作为皇帝妃子回家省亲,在题联时犹思表达对皇帝恩德的感怀。
对联③是宝玉为杏林在望(后改为稻香村)所题的对联“浣葛”“采芹”正应农家风味,与稻香村相合。
对联④是宝玉为沁芳亭所作的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用“三篙”“一脉”代而言之,雅丽蕴藉又分别隐“红”“绿”二义,与“怡红快绿”有暗暗相关之妙。
对联⑤出自第三十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藕香榭柱上对联。
故选:B。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
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
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
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
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任务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为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校学生会征集到几位同学的《红楼梦》读书感悟,准备在读书沙龙上分享。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提交稿子的部分内容,请你组织大家讨论这段文字的逻辑性,并提出修改意见。
2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并修改。
读罢“香菱学诗”的故事,我不禁惊叹于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
她高屋建瓴,先向香菱道明学诗的规律要领,继而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
对待香菱,黛玉主动、率真,乐为人师。
同时,我也感动于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她认真听取黛玉指导并及时消化,为作得一首好诗,废寝忘食,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
作品的这部分内容对提高我们的读诗写诗能力也有极大帮助,我建议大家好好阅读!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
①并非沦落异乡、身份低微,就一定会立志学诗,写出好诗。
②③【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例句找出类比的逻辑,即提出一个具体的推论,具体分析其中的谬误,指出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从而支持观点。
仿照该逻辑和句式重新写一个例子。
【解答】本题的推断问题在最后三句,其中“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是例句。
“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存在两处逻辑错误,第一处是“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第二处是“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这两句表述过于绝对,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
根据例句应改为: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答案:②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
③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点评】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
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
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
分析过后进行确认。
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
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
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最后写到答题纸上。
任务四: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拟向全体同学发出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请你组织大家讨论这份倡议书草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22.下面这份草拟的倡议书在格式、内容、标点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关于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通过读书能使我们眼界开阔、头脑充实、思想睿智、身心愉悦。
文学名著是人类知识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无论时间多么久远,那些经典之作都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大放光彩。
阅读文学名著,对于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领悟人生都大有裨益因此,特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一、选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坚持每天阅读;二、必须做好摘抄,做到日积月累;三、常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近期,我们将根据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为同学们列出推荐阅读书目。
愿同学们在这些优秀作品的滋养下,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此致敬礼××中学学生会2020年×月×日①②③④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