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兽医资格(兽医全科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1题型1)

执业兽医资格(兽医全科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1题型1)

执业兽医资格(兽医全科类)考试-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1题型1)1、干热空气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A.121℃,15~20分钟B.160℃.2~3小时C.100℃,15~20分钟D.115℃.30分钟E.121℃.1小时2、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A.鞭毛B.细胞壁C.胞浆膜D.芽孢E.荚膜3、细菌的休眠结构是A.鞭毛B.细胞壁C.荚膜D.芽孢E.菌毛4、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分泌型IgAE.IgE5、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正常体液的抗菌作用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E.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6、下列哪项是检查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A.悬滴法B.革兰氏染色C.抗酸染色法D.柯氏染色法E.暗视野显微镜检查7、感染后可降低鸡机体对其他疫苗体液免疫应答能力的病毒是A.马立克病病毒B.鸭瘟病毒C.新城疫病毒D.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E.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8、侵害神经系统,引起感染动物神经兴奋意识障碍,最后麻痹死亡的病毒是A.狂犬病病毒B.口蹄疫病毒C.痘病毒D.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猪瘟病毒9、犬细小病毒血凝试验应用的红细胞是A.鸡的红细胞B.鸭的红细胞C.犬的红细胞D.绵羊的红细胞E.猪或恒河猴的红细胞10、诊断犬细小病毒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A.病毒分离B.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C.琼脂扩散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中和试验11、属于腺病毒科的病毒是A.伪狂犬病毒B.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C.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犬传染性肝炎病毒E.马立克氏病病毒12、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13、病毒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因是A.结构简单B.只含单一的核酸C.化学组成缺少水D.缺乏自身代谢所需的酶系统和细胞器E.在细胞外的抵抗力弱14、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B.布氏杆菌C.肉毒梭菌D.结核分支杆菌E.产气荚膜梭菌15、病毒与其他微生物最重要的区别是A.体积微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B.结构简单,分布广泛C.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在活细胞内生长E.对干扰素及中草药敏感16、感染动物后引起母畜流产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多杀性巴氏杆菌C.猪丹毒杆菌D.布氏杆菌E.破伤风梭菌17、临床用于布氏杆菌病诊断和检疫的主要方法是A.镜检病料中的布氏杆菌B.检查血清中的抗体C.分离培养病料中的布氏杆菌D.临床检查E.变态反应诊断18、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鉴别意义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B.墨汁染色法C.柯氏染色法D.抗酸染色法E.镀银染色法19、青霉素串珠试验阳性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杆菌D.炭疽杆菌E.腐败梭菌20、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肉毒杆菌C.炭疽杆菌D.分枝杆菌E.产气荚膜梭菌21、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腐败梭菌E.诺维氏梭菌22、结合临床症状可做炭疽病初步诊断的直接涂片镜检结果是A.找到革兰氏阳性芽孢大杆菌B.找到有荚膜的竹节状革兰氏阳性大杆菌C.找到有芽孢链状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D.找到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E.找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23、对炭疽杆菌易感性最强的动物是A.马、猪、山羊等B.牛、绵羊、鹿等C.肉食兽D.禽类E.所有动物24、大肠杆菌大多数菌株I、M、Vi、C试验结果为A.-、+、-、+B.+、+、-、-C.-、-、+、+D.+、-、+、-E.+、+、+、+25、菌体最大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C.多杀性巴氏杆菌D.结核分枝杆菌E.炭疽杆菌26、染色后,多杀性巴氏杆菌呈两极着色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氏染色B.美蓝染色C.抗酸染色D.柯氏染色E.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27、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类属抗原E.超抗原28、细胞因子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为A.ADCCB.免疫调节C.调理吞噬D.清除免疫复合物E.特异性杀伤29、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A.杀伤作用依赖抗体B.杀伤作用不依赖抗体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D.杀伤作用不依赖补体E.与TC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30、下列具有ADCC作用的一组细胞是A.T细胞和B细胞B.K细胞和NK细胞C.TC细胞和B细胞D.T细胞和NK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1、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B细胞抗原受体B.IgGFC受体C.红细胞受体D.B细胞表面抗原E.补体受体32、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T细胞抗原受体B.白细胞介素受体C.红细胞受体D.T细胞表面抗原E.补体受体33、能够对抗原进行捕捉、加工和处理的细胞是A.免疫活性细胞B.抗原递呈细胞C.K细胞D.NK细胞E.TH细胞34、具有造血贮血和免疫双重功能的器官是A.脾脏B.胸腺C.淋巴结D.腔上囊E.哈德氏腺35、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A.SmlgB.TCRC.FcrRD.BCRE.ILR3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淋巴结内缺乏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K细胞E.NK细胞37、以下不是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脾脏B.淋巴结C.哈德氏腺D.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骨髓38、外周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淋巴结、脾脏、腔上囊C.骨髓、胸腺和脾脏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胸腺、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39、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A.淋巴结和脾脏B.骨髓、胸腺和腔上囊C.淋巴结和骨髓D.脾脏和骨髓E.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0、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B.骨髓、胸腺和腔上囊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4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效应分子D.全身组织器官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效应分子42、关于内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43、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神经中毒B.发热C.休克D.DICE.白细胞反应44、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H抗原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45、细菌在机体的组织内生长繁殖产生的扩散因子是A.菌毛B.脂多糖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4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孢4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D.侵入的数量E.侵入的途径48、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A.芽孢被完全消灭B.鞭毛蛋白变性C.菌体DNA变性D.荚膜被完全灭火E.繁殖体被完全消灭49、杀灭细菌芽孢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50、下列哪项是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A.100%B.95%C.75%D.50%E.30%51、适用于血清、抗毒素等除菌的方法是A.加热56℃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52、下列物品不能用于高压蒸汽灭菌的是A.普通培养基B.玻璃器皿C.生理盐水D.血清E.实验动物尸体53、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54、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A.200~300nmB.265~266nmC.300~365nmD.350~400nmE.400~450nm55、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56、玻璃器皿干烤2h灭菌的最佳温度是A.100~150℃B.160~170℃C.170~250℃D.250~300℃E.300~400℃57、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58、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不连成片的A.菌落B.菌苔C.菌丝D.菌团E.菌膜59、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A.分离单个菌落B.增菌C.检测细菌毒素D.鉴别菌种E.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60、硫化氢试验是检测细菌分解A.色氨酸B.含硫氨基酸C.尿素D.葡萄糖E.硝酸盐61、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可由真菌产生B.可由放线菌产生C.可由细菌产生D.只对与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E.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62、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抗毒素E.抗生素63、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破伤风杆菌B.大肠埃希菌C.多杀性巴氏杆菌D.炭疽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64、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A.葡萄球菌B.肺炎球菌C.结核分枝杆菌D.大肠埃希菌E.沙门氏菌65、无机盐对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不包括A.构成菌体成分B.调节菌体内外的渗透压C.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D.促进酶的活性E.是细菌某些酶的组成成分66、革兰氏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B.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C.碘液→乙醇→稀释复红→结晶紫D.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乙醇67、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结构是A.荚膜B.异染颗粒C.芽孢D.鞭毛E.菌毛68、关于菌毛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多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69、细菌的芽孢是A.是细菌的繁殖B.是细菌的有性遗传物质C.通常在缺氧的条件下形成D.通常在营养好的条件下形成E.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有抗性的休眠体70、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71、下列哪项是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72、大多数细菌荚膜的化学成分组成是A.脂多糖B.蛋白质C.多糖D.磷壁酸E.脂蛋白73、有关质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E.可自行丢失74、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75、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76、关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粘肽含量多B.粘肽为三维立体结构C.缺乏五肽交联桥结构D.有磷壁酸E.含脂类少77、构成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脂多糖B.肽聚糖C.磷壁酸D.脂蛋白E.分枝菌酸78、关于菌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D.一个细菌细胞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79、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细胞壁B.细胞质C.菌毛D.核质E.细胞膜80、细菌的大小介于动物细胞与病毒之间,其测量单位为A.cmB.mmC.nmD.μmE.dm8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细胞壁B.细胞质C.核体D.荚膜E.细胞膜82、可加入高浓度的抗生素,充分混均后,置4℃冰箱内处理2~4h或在冰箱里过夜,离心后取上清液做接种用的原始病料是A.肝脏B.脓汁C.咽喉拭子D.淋巴结E.肺脏8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目前已知的病毒分为73科,其中以脊椎动物病毒为主的有A.7科B.5科C.15科D.17科E.31科84、可感染人,属专性需氧菌,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的是A.鼻疽伯氏菌B.链球菌C.炭疽D.结核分枝杆菌E.支气管败血波氏菌85、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A.淋巴结和扁桃体B.脾脏和扁桃体C.脾脏和骨髓D.胸腺和法氏囊E.脾脏和淋巴结86、病毒分类的最主要单位是A.目和科B.科和属C.亚科和目D.属和目E.亚科和属87、属于慢生长型和胞内生长菌,可导致牛间歇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的是A.牛分支杆菌B.炭疽芽孢杆菌C.鼻疽伯氏菌D.副结核分枝杆菌E.多杀性巴氏杆菌88、严格厌氧,姬姆萨染色和镀银染色均可使其较好着色的是A.猪密短螺旋体B.牛分支杆菌C.副猪嗜血杆菌D.鸭疫里氏杆菌E.猪肺炎支原体89、革兰氏染色阳性,具周生鞭毛,有”巨鞭”之称的是A.拟幼虫芽孢杆菌B.蜂房球菌C.蜜蜂螺旋菌质体D.白僵菌E.猪痢短螺旋体90、鼻疽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是A.卵磷酯素B.胶原酶C.脂酶D.荚膜多糖E.绿脓素91、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的毒素不包括A.皮肤坏死毒素B.支气管细胞毒素C.骨毒素D.菌毛血凝素E.腺苷酸环化酶溶血素92、朊病毒感染主要造成A.神经胶质细胞增生B.炎性反应C.宿主免疫反应D.宿主B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E.宿主T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93、猪链球菌根据荚膜抗原的差异可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可引起人感染的血清型是A.1型链球菌B.2型链球菌C.7型链球菌D.9型链球菌E.1/2型链球菌94、关于细菌样本采集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精品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严格无菌操作B.样本必须新鲜C.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样本D.采集样本时局部消毒E.采集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样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试题,强烈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