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课程建设思路
发表时间:2014-08-22T16:37:21.62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侯爱霞张忠雨[导读]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岗位技能课。
侯爱霞张忠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402160)
摘要:《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课程是电子信息、应用电子等专业重要的岗位技能课程,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强的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对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很大。
本课程处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能力”模块,是《电路分析与应用》、《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和《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等课程构成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基础上的“技术应用”平台,后续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程。
关键词: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岗位技能职业能力
一、概述
课程设计贯穿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内容中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
《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岗位技能课,通过对《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rotel DXP 2004电路制图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另外使学生对工业制板系统做了较深入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使用Protel DXP 2004进行电路图的设计,并具备工业制板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岗位技能课。
教学对象是已完成《电路分析与应用》、《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和《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继续学习后续课程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及其它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Protel DXP 2004基础,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编译与检错及报表生成,编辑、创建原理图元器件, PCB电路设计基础,PCB设计提高,PCB库文件设计等。
四、课程实施和建议
1.教学手段。
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有意识、有目的和有重点地营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氛围,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实物、图片资料、动画、CAI课件和计算机仿真,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2)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教学。
(3)实施“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情境式”教学。
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讲、学、练”融合,优化课内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并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应用;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训练,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训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方法。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骤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资讯阶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法,通过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计划与决策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
小组成员分别制定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终设计方案,教师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实施阶段,采用独立工作法。
学生利用Protel DXP软件完成PCB图的布局和布线,包括设计环境、元件库的添加、元件的布局设计方案、设计规则、DRC检查、报表文件的生成。
在检查阶段与评估阶段,采用交互检查法、讨论法、小组演示法。
交互检查法,即学生在做完原理图、PCB图或PCB板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讨论法,例如,在制作PCB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会指导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
小组演示法,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示范性演示,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
五、小结
本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另外,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蓝乙林 Protel电路设计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娟曾 Protel电路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韩晓东 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