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

[医学]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

2、外形:似茶壶, 有出入水孔,具 被囊。
3、内部构造: (1)体壁:具外套膜,能分泌
被囊 (2)消化系统:
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口具缘膜及缘膜触手; 咽具背板、围咽沟和内柱,并 具腺细胞,能分泌粘液; 胃壁具微细分枝管状消化腺。
(3)呼吸器官:咽鳃 (4)循环系统:
具心脏,位于围心腔内; 有鳃血管和肠血管之分; 无动、静脉之分(血流 不定向)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7)排泄系统 由一组肾管(90-100对)组成 位于咽壁背方两侧,一端通体腔,另
一端通围鳃腔
(8)神经系统 具背神经管
文昌鱼神经管前段背面观
(9)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体壁两 侧有26对生殖腺
(10)繁殖与发育 6-7月份产卵 水中受精 胚胎期短(3天以内) 幼体期长(3个月) 一年后性成熟
(5)神经系统:
成体仅具一神经节,位 于出水管和入水管交界处。
(6)排泄系统:
无专门排泄器官,仅在 肠弯曲处有一团司排泄功能 的细胞(小肾囊)。
排泄物排入围鳃腔,从 出水也排出体外。
(7)生殖系统:
生殖腺位于肠管附近, 雌雄同体;
精卵成熟不同步(不能 自体受精);
精卵巢各一生殖导管通 入围鳃腔。
分3个纲 1、尾海鞘纲(幼形纲)---无变态(如住囊虫) 2、海鞘纲---------------有变态
(如柄海鞘、玻璃海鞘、菊海鞘等) 3、樽海鞘纲-------------有或无变态,体呈
桶状且具环状带。(如樽海鞘、小海樽等)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一、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动物门的三 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贯全身。
二、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1、生活习性:潜居浅海沙滩中。对沙粒的粗细 及环境的理化性质(盐度、酸碱度等)均有一 定的要求。
2、外形特征: 体长约50mm,体形似鱼非鱼; 体侧扁,双头尖,呈银白色,半透明。 鳍、触手、腹褶等均可直接观察到。
3、咽鳃裂
脊索动物咽部两侧壁上成对的与外 界相通的裂孔。
❖ 咽鳃裂在原生水生脊椎动物中终生存在; ❖ 在陆生及次生性水生脊椎动物中仅见于胚
胎或幼体,成体消失。
❖ 动物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或整个生活史中, 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即为脊索动物。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的比较
其它主要特征: 1、心脏(如存在)位于消化管腹面。 2、尾部(如存在)位于肛门后方。 3、骨骼(如存在)系活的内骨骼。
[医学]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
脊索外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 里层:纤维组织鞘 外层:弹力组织鞘
在高等动物中,脊索只见于胚胎 或幼体,成体则被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 ❖ 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神经管。 ❖ 在高等动物中: ❖ 前部膨大成脑,神经管腔形成脑室。 ❖ 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4、个体发育与变态 成体与幼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巨大 幼体外形似蝌蚪,并具脊索动物门的三 大特征。
变态:逆行变态
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变 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 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三、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全世界约有1370多种(我国已知有14种), 分布于世界各个海洋。
4.爬行纲
有颌类 5.鸟纲
6.哺乳纲
羊膜类 :在胚

胎发育

中出现

羊膜、

尿囊
第三节 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一、主要特征 1、脊索仅存尾部 2、大多仅幼体具脊索和背神经管 3、大多成体具被囊(被囊动物)
二、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1、习性:海产,营 固着生活
Cephalo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前二个亚门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不出现脊椎, 终生有脊索。
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纲
无颌类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不 出现羊膜、尿囊
有头类
与高等无脊动物共同的特征 三胚层、后口、次生体腔、两侧对称等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 意义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的 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 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
❖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3、躯体构造 (1)皮肤:薄而透明
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真皮为冻胶状结缔组织 具单细胞腺 幼体体表具纤毛,成体消失
(2)骨骼系统:无骨质骨骼 终生具脊索(纵贯全身)
(3)肌肉系统:具原始分节现象 呈“<”形,尖端向前
(4)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咽、肠、肛门
口:触手、口笠、前庭、轮器、缘膜、缘膜触手 咽:鳃裂、鳃棒(杆)、背板(咽上沟)、围咽
三、分布: 北纬48°~南纬40 °之间的浅海域; 我国主要分布在厦门、青岛、广东等。
渔 场
四、分类 本亚门仅1纲、1科、2属 我国已知有3种。
头索纲(狭心纲)、鳃口科
鳃口属(文昌鱼属):厦门文昌鱼,日本文昌鱼 不对称属(偏文昌鱼属):短刀偏文昌鱼(P344)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沟、内柱(咽下沟)
❖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流动线路:

食物

内 柱
围 咽 沟
背 板
过 滤 泥沙
水 鳃裂

肛 门
肠:平直 肛门:开口于臀前鳍与尾鳍交界处左侧 消化腺:肝盲囊,位于咽腔右侧
(5)呼吸系统:咽鳃 (6)循环系统:
无心脏,但具能搏动的腹大动脉,入鳃动 物基部的膨大部分(称鳃心)亦能搏动物。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大多数种类以脊椎代替脊索 3、原生性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性水生
动物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4、大多数出现了上、下颌 5、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7、大多数具成对的附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