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是指新闻这种文体的“结合构造”的样式。

新闻有无结构,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种文体都是有结构的。

这里要讨论和研究的是:新闻这种文体的结构有没有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闻在广义上说,分新闻(指消息,下同)、通讯和特写三大类。

这三大类中,通讯和特写的结构,我们以为至今还没有什么特点,它们与一般写实记事文体的结构大体相同。

如果一定要套用“凤头、猪肚、豹尾”等说法,也只能衍化出“生动的开始,曲折的过程,巧妙的结束”等一类大同小异的模式来。

因此,可以这样说,通讯和特写作为一个总体,它们的结构还说不上有什么特点或特色。

新闻则不一样了。

它在漫长岁月的演变中,特别由于它的功能——快速传播信息的功能的突出发展,它已经在结构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或特色。

换句话所,新闻作为一个总体,它和通讯、特写不一样,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结构样式了。

“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来源于国外(美国)的一种有关新闻结构的说法,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所谓“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指新闻的结构样式,如同倒过来的金字塔,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紧接着的是次要事实,然后是再次重要的事实……,以此递减到结束。

例如——尼克松耳后切除一块癌肿块美联社纽约8月8日电纽约市康奈尔医疗中心的医生上周为前总统尼克松做了四小时的手术,从他左耳后面切除了一个一平方英寸(六点五平方厘米)的癌肿块。

上星期四用一种当地的麻醉剂为尼克松做手术的普赖奥洛医生说,“肿块已全部切除”。

普赖奥洛昨天说,尼克松患的是一种基础细胞癌,类似于从里根总统结肠内切除的皮癌。

这是一种“非常轻微类型的癌,实际上永远不会向别处扩散”。

普赖奥洛说,“这是一个大肿瘤。

”并说他从尼克松左肩取下一块皮肤移植到伤口上。

尼克松在切除肿瘤的当天便出了院,并到他的新居休养。

这种结构样式的新闻,有助于最迅速地传播新闻消息,并方便编辑编发稿件、读者阅读新闻,因此至今仍为大多数新闻工作者所接受。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说法也有缺点:第一,它容易使人机械地理解,新闻结构非要这样严格地按照“第一重要内容”、“第二重要内容”、“第三重要内容”……这样的排行来安排不可,而客观事实的重要性,时常是很难像用天平那样秤得准足的。

第二,新闻工作实际中的情况也非完全如此,有时候最重要的内容也许不在第一自然段,而在第二自然段,或在第一和第二两个自然段里。

例如——台湾同大陆转口贸易显著增长台湾官员表示“暂时不加干涉”据新华社香港5月1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经济部”官员对记者说,台湾目前对同大陆的转口贸易“暂时不加干涉”。

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

1984年后台湾通过香港转口大陆的贸易额达33亿港元,比1983年增加37%。

当记者问台湾“经济部”官员对此有什么看法时,这位官员说,“目前台湾经香港转口大陆的贸易额并不大,因此暂时不加干涉”。

据报道,去年台湾经香港转口大陆的产品,主要是电器、纺织等轻工业产品。

去年日本经香港转口大陆的产品占第一位,台湾占第二位,韩国占第三位从上面这篇新闻看,最新鲜、最重要和最吸引人的内容,确实不全在第一自然段,至少是第一和第二两个自然段;而编辑同志尤其着眼在第二自然段里的内容,把“台湾同大陆转口贸易增长”标上了主题。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总是放在前面而不是后面。

“倒金字塔”式结构说,它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新闻结构的基本形式,我们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新闻结构的最好说法。

但是,它有缺点和不足,需要修正,我们应该研究探索出比之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说法来。

“大熊猫”式结构这是我们给我国传统并延续至今的新闻结构形式所虚拟的一个称呼。

我们目前报纸上发表的新闻,除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外,比较多见的就是这种“大熊猫”式结构。

所谓“大熊猫”式,是说这种新闻结构的特征,很像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一个“大头”(指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是肥肥胖胖的“身体”(指正文部分的内容,常常要交代众多的背景,甚至要写全过程,非常臃肿);“尾巴”(指结尾)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上很小了,常常就紧贴在“身体”的后边。

这种结构形式,可说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结构形式。

它是长期来我国新闻写作盲目要求“指导性”、“思想性”和求全求大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体。

经过多年的改革:导语比较像样了,就是文字还嫌长些,像个“大头”;结尾基本上和正文部分结合了,没有过去那种“大而不掉”的“大尾巴”,这是一大进步;问题出在正文部分,由于承担过多、过重的任务,就成了一个“大肚子”。

如果说大熊猫的肚子大,还有趣、好看的话,那么,新闻的“大肚子”实在倒入胃口,需要“减肥”了。

例如下面这篇新闻——机制僵化几年赔进两个车间拍卖产权当年盈利两百多万台州“洛克”崛起在市场本报讯同样产品,同样场地,原国有玉环酒厂啤酒车间短短几年赔进去600多万元(约是原车间资产的两倍)。

而换了“老板”后的台州“洛克”啤酒有限公司当年生产能力就翻了一番,盈利200多万元。

今年一季度产值、销售、税利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57.8%、42%。

原玉环酒厂是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其啤酒车间是1984年上马的。

当时啤酒是热门产品,产品对路效益可观。

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制约,经营者和职工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管理上不去,产品质量上不去。

据原车间的同志介绍,有一次倒掉劣质啤酒4000箱,雇人倒酒费还花去490元,还淹死了附近的四株树。

总资产300多万元的车间,到1991年底累计债务600多万元,等于亏空进去两个车间。

车间不得不在1991年11月停产关门。

在市场价值规律面前,产权模糊和机制僵化使企业无法活下去。

1992年11月,县委县府从实际出发决策拍卖啤酒间。

乡镇企业玉潭啤酒厂厂长陈昌元以175万元买下了啤酒车间的产权。

1993年4月,陈昌元与港商黄玉敏合资在车间原址兴办了中外合资台州“洛克”啤酒有限公司。

公司产权清晰,责职明确,利益、风险主体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机制运行。

通过优化组合人员、合理调整布局、组织科学管理,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场地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

1993年头一年经营,公司产值800多万,销售711万,利润200多万,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经济效益指标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

现在公司谋职的原啤酒车间的职工在接受采访时说,同是生产啤酒,“老板”换了,好坏相差太大了。

如今“洛克”公司生产的“洛克”啤酒在台州、温州两大市场享有盛誉,据总经理陈昌元介绍,到4月初公司已订出产值1000多万元的供货合同,经常有从苍南、瑞安、福建等地来的船只和客户立等装货,啤酒供不应求。

这是一篇比较经典的“大熊猫”式结构写法。

“虎头蛇尾”式——新的结构形式我们知道,形势从内容产生,又转而为内容服务。

新闻结构的形式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在研究新闻结构的特点的时候,首先也应该和必须从研究新闻的特点入手。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呢?简单点说,我们以为,新闻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地反映新事物(说的更通俗些,就是“通风报信”)。

也就是说,要使这些新事物“让读者早知道”。

正是为了这个“让读者早知道”,新闻从传递过程开始就采取了与其它文体迥然不同的方式——电传,即用电报拍发,电波传送;通讯社、报社、电台和电视台,都千方百计、想法设法,让新闻最快地传播到读者、听众和观众那里。

也正是为了这个“让读者早知道”,新闻写作从篇幅长短、结构样式到表现手法,都有合乎这个文体特点的规定和要求。

比如:篇幅要短,文字要精炼;在结构上有一个不同于一般文章的开头——导语,强调开门见山;在全篇写作中,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东西放在后边;等等。

打个比方,写新闻就像报火警,要让消防部门(读者、听众、观众)尽快地了解你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你的意见和要求,如果多耽搁了一分一秒,人民的生命、财产就要多受一分一秒的损失。

因此,新闻写作通常不提倡什么“悬念”“迂回曲折”之类的表达形式和手法,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这是由新闻的性质、作用、任务和要求等决定的。

一句话,由它的职能决定的。

上面所说“倒金字塔”式结构至今认为大多数新闻工作者者所接受,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他们看到了这一点,抓住了这一点——由研究新闻的特点入手,来研究新闻结构的特点,从而得出了比较科学、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论断。

现在,新闻工作的实际向前发展了,人们的认识也向前发展了,我们完全有可能得出比以前人更科学、更合乎实际的结论来,而且还应该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的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那么,我们所需要、新的新闻结构的形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认为,如果可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般文章结构的特点的话,那么新的新闻结构形式就是——“虎头蛇尾”式。

所谓“虎头”,指的是必须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像“虎头”那样虎视眈眈地放在前面,但又不拘泥于“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次序;所谓“蛇尾”,指的是让新闻的完篇,向“蛇尾”那样由大而小到尾梢,自然地收结。

不必像“狮头”,因为新闻贵在用事实说话,“狮头”虽大,但半是“鬣毛”,不如“虎头”扎实;也不必是“兔尾”,因为好多新闻并不需要单独的、明显的结尾段,到可收、可止处即收、即止就行了,“蛇尾”恰到好处。

我们认为,这种形式所遵循的认识“头重脚轻”的新闻结构形式的规律和法则,在吸收国内外一些优秀形式优点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的实际,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