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沐宾馆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砌筑范畴:依照建设单位确认施工图纸
砌体材质(尺寸及抗压强度M5\M7.5\M10):粉煤灰实心砖、粉煤灰空心砖、水泥发泡砖、红砖(电梯井)砌筑砂浆型号:M7.5水泥砂浆(用于地下)Mb5.0专用砂浆砌筑(用于地上)
二、施工难度
1、层高大,超高施工,上料难度大,功能减少;
2、外墙已施工完毕,材料运送难度大,功能减少。
3、存在较大数量窄墙(90单皮墙),技术难度很大,功能很低。
4、墙体转角多、墙体分散、零乱,影响施工功能。
5、外墙已完毕、内部施工需进行暂时照明。
6、暂时变更较多,导致一定窝工、误工,也对整体施工筹划安排导致影响。
7、管道井、风井内壁均需抹灰,空间狭小,抹灰难度大。
8、四季大厅(P~S轴交3~7轴,搭设高度:6.000~15.300米)搭设悬挑搭设双排脚手架。
裙楼西侧中空(N轴交3~7轴、J轴交3~7轴,搭设高
度:6.000~25.700米;3轴交J~1/N轴、7轴交J~1/N轴、3轴交E~G轴、7轴交E~G轴,搭设高度:10.800~19.200米)搭设双排脚手架。
裙楼西侧中空(1/3~4轴交G~H轴、6~1/6轴交G~H 轴,搭设高度:6~15.6米;E~G轴交3~7轴搭设高度:6~25.7米)满搭脚手架。
宴会厅(30轴交K~M轴、32轴交K~S轴,搭设高度:-0.400~10.800米;30轴交M~1/T轴、1/T轴交20~30轴、24轴交M~Q轴、M轴交24~30轴,搭设高度:-0.400~14.500米;20轴交Q~1/T轴、Q轴~20~24轴,搭设高度:-0.150~14.550米)搭设双排脚手架。
东大堂(G轴交29~34轴、34轴交G~K轴、K轴交32~34轴、K轴交28~30轴,搭设高度:-0.400~11.850米)搭设双排脚手架。
南大堂(10轴交B~J轴、14轴交B~J轴,搭设高度:-0.150~14.785米;1/B轴交9~10轴、1/B轴交14~15轴、9轴交1/B~E轴、15轴交1/B~E轴,搭设高度:-0.150~10.390米;B轴南侧交10~14轴,搭设高度:-0.150~7.800米;10轴交J~1/L轴、14轴交J~1/L轴,搭设高度:6.000~14.785米)搭设双排脚手架。
南大堂(1/L~M轴交10~14轴板低抹灰,搭设高度:6.000~14.025米)满搭脚手架。
宾馆塔楼二层(A~C轴交18~33轴按摩包房、卫生间及走廊,搭设高度:6.000~12.900米)满搭脚手架。
西侧裙楼三层半设备间(E轴交3~7轴,1/N轴交3~7轴、G轴交3~7轴、J轴交3~7轴山墙)搭设双排脚手架。
塔楼八层半(21~30轴交A~F轴水箱间、管道井及山墙等)搭设双排脚手架。
东侧裙楼办公区(M~N轴交20~22轴库房二至机房层)满搭脚手架。
宾馆所有管道井内侧、电梯井内侧、楼梯间内侧砌筑抹灰满搭脚手架。
邻边侧抹灰需自地面起搭设双排脚手架或悬挑搭设双排脚手架。
9、与其她各专业交叉施工,影响功能。
三、施工准备
1、材料
1.1砌块:砌块强度级别必要符合设计规定,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明及实验报告。
1.2水泥:宜采用3
2.5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实验报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1.3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具有草根等杂物。
配制水
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强度级别等于或不不大于M5时,砂含泥量不应超过5%。
1.4水:应采用不具有害物质干净水。
1.5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禁止使用脱水硬化石灰膏。
1.6植筋:植筋长度、钢筋间距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规定设立。
1.7其她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2、作业条件
2.1砌体砌筑前应做好砂浆配合比、技术交底及配料计量准备;
2.2砌块在砌筑前一天应浇水湿润,湿润后空心砖含水率宜为10%~15%,不得即时浇水淋砖,即时使用。
2.3砌体施工应弹好建筑物重要轴线及砌体砌筑控制边线,经技术员进行技术复线,检查合格,方可施工。
2.4楼层外墙砌筑前,外脚手架已按施工规定搭设完毕,并经检查验收符合安全及使用规定;
2.5砌体施工:应设立皮数杆,并依照设计规定,砌体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变化部位;
2.6依照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抄
平检查,如砌筑第一皮砖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禁止在砌筑砂浆中掺填砖碎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容许采用两侧砌砖、中间填心找平办法。
2.7为了楼内砌筑工程顺利施工需要搭设4台物料提高机。
详细位置及照片详见附图。
吊盘位置1/N轴交3~4轴一至三层;
N轴交4~5轴二层至三层半设备层;
J轴交13~14轴一层至二层;
A轴交27~29轴室外地坪至八层;
四、施工办法
1、拌制砂浆
1.1依照实验室提供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准度控制在±2%以内;砂、石灰膏配料精准度控制在±5%以内。
1.2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
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1.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要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
2、组砌办法
2.1采用三顺一丁砌法。
弧形砖墙采用全丁砌法。
2.2砖墙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普通为10mm,但不应不大于8mm,也不应不不大于12mm。
2.3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步砌筑,对不能同步砌筑而又必要留置暂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墙斜槎长度不应不大于高度2/3。
如暂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要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数量按每12cm墙厚放置一根直径6mm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不大于1米,末端应有90°弯钩。
2.4隔墙和填充墙顶面与上部构造接触处用立砖斜砌挤紧。
3、砖墙砌筑
3.1排砖撂底: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先后纵墙应排顺砖。
依照已弹出窗门洞口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垛)长度尺寸与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筹划。
所砍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她不明显部位。
3.2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
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规定后才可以挂线砌墙。
3.3挂线:采用单面挂线;如果长墙几种人同步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种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3.4砌砖:采用三一砌砖法。
三一砌法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砂浆刮去。
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
经常进行自检,如发既有偏差,应随时纠正,禁止事后采用撞砖纠正。
砌混水墙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灰迹块刮除。
3.5预制块(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解决,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预制块(木砖)数量按洞口高度拟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
预埋预制块(木砖)部位普通在洞口上下四皮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
3.6暂时留设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不大于500mm,洞口顶部设立预制过梁,不可设钢筋砖过梁,墙体接槎留阳槎,留槎规定按规范规定执行。
3.7墙体与柱联接处按构造规定设立2φ6@500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500mm。
3.8砌筑时试摆砖。
外墙排砖从大角开始,内墙排
砖以轴线交点为起点,遇构造柱时从柱边开始排列。
3.9砌体工程工作段分段位置,设在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种楼层高度,也不不不大于4m。
3.10砌体暂时间断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高度。
3.11墙每天可砌筑高度,不超过1.8米,如遇雨天施工时,减少砂浆稠度,每日可砌筑高度不超过1.2米,收工时,砌体顶面应予覆盖。
五、质量控制办法
4.1砌筑砖砌体时,依照气候条件,砖提前1~2天浇水湿润,砖含水率控制在10~15%,禁止砌筑前暂时浇水施工办法,以避免砖表面存有水膜。
4.2施工现场抽查砖含水率简化办法可采用现场断砖,砖截
4.3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不大于2分钟。
4.4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盛入贮灰器中,如砂浆浮现泌水现象,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砂浆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要分别在拌成后3~4小时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要分别在拌成后2~3小时内使用完毕。
4.5墙中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于砌筑时对的留出或预埋。
需在墙体上开电线管槽,采用开槽机,开槽深度不深于5厘米。
墙槽洞口等必要填粉M10级以上水泥砂浆或C10级以上细石砼。
4.6当室外日平均气温持续5天稳定低于5℃时,砌体工程应采用冬期施工办法,并在气温突然下降时及时采用防冻办法。
4.7每个墙体尺寸和位置要进行实测实量,随时检查、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