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因产地而得名,但并非特指该区域的玛瑙,准许地讲是指凡属于此种特征的红玛瑙;其典型的南红产地主要是云南,最具代表性区域为该省区保山市的玛瑙山,当年徐霞客所记,“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
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
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我们最应当清楚的是,“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这是南红的最为关键的特点概括。
南红的产地其次是甘肃和四川及内蒙等地区,通常也被称之为“甘南红”,云南的南红就被称为“滇南红”了。
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收藏和使用群体的认同及称谓习惯,已经成为流行。
许多人已经被市场不良误导混乱了认识,实际上那里所产的红玛瑙并非每一块矿料或者是每一颗子石都是满红,正如我们熟知的翡翠,并非都是绿色或者满绿,有的即便是满绿也不见得最有价值。
其品质及美学指标很多呢。
因此,南红玛瑙除我们容易识别的质感以胶质呈现为最佳,就是我们伟大的地理地质学家徐霞客所描述的特征。
南红玛瑙精选优质料所制作的珠宝摆件等,存世稀少,更多是相对次之品,其市场价值与我们所能见到的相对有量的甘南红(甘肃四川内蒙等地产)差异较大。
好的旧甘南红成品,实际存量也不多。
至于新矿料,产量也不大,所以,天然红玛瑙的价值始终可观。
红玛瑙很早前就被人们开采利用了,红玛瑙的古称“赤玉”,南红玛瑙是红玛瑙中最优质的一类,严格地讲它属于西红玛瑙。
即天然红色玛瑙,对应的品种是“东红玛瑙”,即目前最多见的化学物理手段烧红玛瑙。
)东红玛瑙也是被承认的红玛瑙,只是区别于天然红,其市场价值低得极其悬殊。
南红玛瑙,常见的优质颜色为云南等区域出产的大红(柿子红),朱红,甘肃四川等地出产的柿子红(包括朱红大红),桔红,其次品质的就是深红,紫红,粉红,月白等。
还有其它地区出产的深红(酒红、枣红)、樱桃红,以及紫红等。
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玛瑙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局部有红意者,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
南红玛瑙颜色的透明程度只是决定品质,并非是什么程度为南红什么程度就不是南红,只是相对不通透。
南红玛瑙的质感为胶质,除柿子红、朱红、大红以外,有的的颜色也是多种或者不够均匀,有的也会有细小的点状物构成存在,这种点状结构,在放大镜和相机微距下极为明显,通常称其为芝麻料。
而其白色的纹路的存在,则是地质通常的分层所致,即缠丝。
红玛瑙颜色最佳者红色端庄雅丽而具殷实感,浮艳者为其次。
南红玛瑙滇料,在清乾隆年间,滇红南红玛瑙基本开采绝迹,现在传下来的南红玛瑙基本为大清早期及以前历代,尤其已经有表面老化的,通常在汉唐及更早。
近年来开采出的南红矿绝大多数颜色更加浅,色粉而泛表,偶有佳者,也是弥足珍贵,物以稀为贵。
分辨方法颜色特征:柿子红,也即指朱红,否则以红柿子理解,就是误导,因为柿子的红色阶次很长的,可以叫出很多种,甚至包括了淡红到深红及紫等所有红。
质感特征:从视觉上南红是呈胶质感的,透光相对弱,即透感而实不露,大料从视觉上透光弱得多,小料,比如20MM以下大小的珠子,相对透些。
价值认识:颜色方面,可以看到颜色由内到外是通透的,相对均匀为佳,这种成品或原料极罕见了。
目前几乎没有出现成功作假的案例,除非老料新工从拳头大或更小料中抠精品。
质地好,色均匀的是极其稀有的,价格高得极其悬殊。
作假南红:主要特点是颜色太均匀而太完美,料也通常无瑕疵。
更多识别方法,此不缀述。
老旧成品:老制品的风化纹,大部分老玛瑙外表特别是老玉髓,都会有风蚀点斑,也有的呈现半月形纹或者不规则条纹,因为长时间使用的原因,人体分泌的酸性物质及外部直接腐蚀物质作用,加速表面风化腐蚀。
人为作旧的纹理,放大后是可以看到物器雕凿的不自然痕迹,需要凭经验。
天珠和其他高价值的老珠已经出现新仿的敲打制成的风化纹,但是可明显看出和表面包浆不符,而且由于是机器生产大小过分统一,造型也规律且呆板,老风化斑纹明显的通常也要有光泽为佳。
暂时没发现大批量产的染色南红做有风化纹,大部分都是直接高温烧色时候做出的玛瑙表面的裂痕,包括某种方法的腐蚀。
总之不自然,仔细放大看会识别的,并非神秘不可测。
成品形制与包浆:形制上,南红料小,颜色均匀的体积更小,所以凡大点的都会做摆件,小的用来做珠子或挂件等。
除挂件,常见的有橄榄型勒子,正圆珠,鼓形珠,桶形珠,车轮珠,算盘珠,瓜珠,隔片,滴型珠(坠子),多为圆形珠,也有根据料块所做的各种雕件。
南红珠子的打孔以及孔内表现:南红玛瑙的打孔很有特点,可能为大料先双面打孔再出珠。
清代以前的孔通常大些,其后钻具进步,孔有的也较小。
由于硬度高,钻工为慢工细研,孔内螺线不明显,也不会有白色粉末存在。
经过长时间使用,孔内因会磨损相对光润。
目前,南红玛瑙原料稀少,高品质南红罕见,旧品存世也不太多,相对次之品也是量微。
这是看到的南红原料参考图,大家可以多一份参照,但不是全部。
互生邻近的矿物会影响,所以,南红才会有些许甚至较大不同的,总之,优质南红的胶质感觉还是主要依据。
其中产地的问题值得多说两句,以下根据可能性的高低进行排序:一、第一产地肯定要谈云南的保山,这个地点在今天仍然供应着新南红制品九成以上的原料,南红原矿虽然被认为于清晚期绝迹(所谓清乾隆绝迹基本属于以讹传讹,我们曾经听到甘南区的藏民老人讲述在1949年之前还购置新南红,也看到过民国时期还在贩卖给外国人品相十分完好的大量南红珠串的照片,甚至北京故宫所藏的南红手串也明显具有清晚期手串的特点。
这些证据都可以提供南红至早在清晚期才绝迹的旁证),但是今天的保山仍然每年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原矿遗存供现代人予以加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诸多的所谓“柿子红”南红就是产自那里。
其实徐霞客对于云南产南红就有记载,《徐霞客游记》中说云南有个玛瑙山,玛瑙山“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
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
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这个玛瑙山在哪里尚有争议,不过作为一个辅证还是需要列明。
二、第二产地我们需要谈到的是甘肃的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的密度异乎寻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
我们找不到县志方面的有关记载,但是我们根据一些回忆录性质的记载表明北京首饰公司80年代曾经在迭部开过矿,尽管我们认为这类开矿基本就是表面捡拾的方式,但是仍然可以基本认定这是一个重要产地。
三、第三产地估计大家听得都比较少,尼泊尔。
这个观点大概比较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的学术刊物,我们没有资料和条件判断这种产地说的正确与否,但是尼泊尔的老南红数量是绝对不少的,并且有近年大量流入(或流回)中国的实际证据。
四、还有一些零散的说法是在青海南部、川西区域的说法,不过至今为止实在缺乏证据,不足采信。
五、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最近这几年以宜昌为代表的金沙江-长江流域发现小块南红原石的说法,据称这些是顺金沙江而下的,本文亦不做讨论。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南红爱好者根据这些小块原石就得出南红分为籽料、山料的区别,是相当缺乏依据的。
说到这里,再谈南红在藏区流行的历史、原因,甚至内涵,篇幅已经很不够了,所以也只能考虑在下文另开一篇。
不过这里一点剩下的篇幅也不想浪费,不妨让我们就着原石的问题谈谈南红的内部结构。
我们在前面谈到了红缟的肉眼结构是层涂式的,而在南红之中的肉眼结构是点墨式的,即三价铁在肉眼上呈现的是非常细小的红点。
红色色度较高的南红是因为红点的密度高,肉眼就不太好分辨,而色度较低的南红就会很容易看出很清楚小红点的分布,正如本文选取的图3、4。
【这一点看起来虽然无足轻重,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鉴别是否南红材质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现有的用以伪造南红的料子中,还没有看到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
】另外还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新的南红制品中疯狂爆炒的概念——柿子红(图5),这个概念只是一个颜色定义的概念,它符合了现代人对于南红审美的要求,也很好的解决了老南红绺裂出现率极高、品相通常较差这些问题。
但这绝不代表着产地和品质的根本差异。
如果说有差异只是一般柿子红南红的原矿通常都比较小(原因尚不可知,也许是因为矿脉中缺乏水晶化杂质的原因),如图6。
但从总体而言,可以肯定只是由众多保山产南红原石中选取的具有柿子红这种色彩的南红而已。
红玛瑙其实,“南红”称谓由来不久,只是近年才于玩家和市场间产生。
其产生简称的前提是,“云南保山红玛瑙”。
红玛瑙的传统学名是“东红玛瑙”和“西红玛瑙”,“东红”玛瑙是以烧色成红的玛瑙,其工艺产生源头为表面正统实际造假最甚的日本鬼子;烧色玛瑙比较脆,硬度下降太多,颜色缺少纵深感及胶蜡质感。
“西红”玛瑙是指天然原矿为红色的玛瑙。
其主产地,即得名产地为云南的保山。
云南保山红玛瑙早在《徐霞客游记》中就已经有了权威记载,徐霞客当时到了云南一个叫玛瑙山的地方,玛瑙山“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
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
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据考玛瑙山就在云南保山地区。
明万历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中记载,“生南方者色正,红无暇,生西北者色青黑,谓之鬼面”,“红色者为重,内有五色缠丝者胜之”。
而从张增琪先生《滇国与滇文化》中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就是滇国的墓葬中玛瑙饰物出土很多,有红玛瑙,白玛瑙,灰白色条纹玛瑙和浅红色缠丝玛瑙。
大多半透明,玻璃光泽(抛光所致,断面当是胶蜡质感),有不同的式样。
汉时滇人就以红玛瑙为贵了。
目前所见有量的南红玛瑙来源,多是从哀牢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百姓手里收购的。
那里的人们,尤其他们的先人,以红为贵,以红为美,将珠子串做项链挂在脖间,将珠子缀在大块的布上披在背上,除装饰外,更是认为可以通神。
经过数年淘换,南红制品如今已经是极其罕见了。
徐霞客说的玛瑙山,就在哀牢山的支脉。
南红很早就被人们开采利用了,红玛瑙古称为“赤玉”,其中已经包含了南红玛瑙品种。
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云南等区域出产的大红,甘肃四川等地出产的柿子红(包括朱红大红),桔红,还有深红(酒红、枣红)、樱桃红,以及紫红等。
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玛瑙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局部有红意者,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
颜色视觉为胶蜡质感,除大红、柿子红以外的颜色都是由极细小的点状物构成(此种以甘肃四川为典型)。
这种点状结构,在放大观察时较为明显。
南红玛瑙中的胶琉质感者常常被误以为最贵,实际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