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资料

初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资料

初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资料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⑥一何:多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4、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8、比邻:并邻,近邻。

9、无为:无须、不必。

10、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1、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不过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旧友。

更尽:再喝完。

朝(zhāo):早晨、清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日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⑻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⑼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扁舟:小舟,小船。

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

酥:酥油,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⑦皇都:长安。

⑧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持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阕: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红艳,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像那流水长向东。

下阕: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持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层:处。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能够望见太阳升起。

清平乐(yuè)·村居①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

最喜小儿亡⑧赖(又有一说为“无赖”),溪头卧⑨剥⑩莲蓬(peng)。

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个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个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是说彼此之间很亲热。

⑤翁媪(ǎo):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去豆田里的杂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亡”通“无”,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⑩卧剥:趴着剥(莲蓬)一个人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