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从提出“门罗主义”至今,美国已经从一个地区大国演变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

相应地,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先后形成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霸世界的野心逐步表露无遗。

同时也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主要是关注他国利益。

追求本国的霸权利益是美国的一贯做法。

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作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

美国谋求国家霸权利益的早期例证,就是门罗主义。

美国打着维护拉丁美洲新国家利益的幌子,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以此掩盖把美洲划作其势力范围的真实意图,是由于当时美国的实力和范围还仅限于美洲,因而谋求美国在美洲的霸权就成为美国最实际的国家利益。

“冷战”前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否定他国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由地区性大国变成世界性大国。

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导致“冷战”的出现。

美国此时的国家利益也由隐讳的霸权利益转为公开的霸权利益。

以美国国务院顾问汉斯·摩根索为首的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实力—利益”的理论,认为国家利益是通过权力来获取和实现的。

美国的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持权力、炫耀权力”,“发展国家利益表现为攫取权力,而最重要的是占据军事优势。


“冷战”后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蚕食他国利益。

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国际政治力量趋向多极化,为了保持“世界领导地位”,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人提出了“相互依存”的理论。

从公开追求霸权转而谋求合作,以便从中攫取他国利益,美国要求它的驻外机构除了执行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上的传统职责外,还要对驻在国从事广泛的国事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各方面的管理利益。

后“冷战”时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覆盖他国利益。

苏联解体,导致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凸现;“冷战”结束,致使美国失去战略对手。

任何国家的综合国力都不能够与美国相匹敌,美国认为,由它们打造单极世界的历史时机已经到来。

为了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1994年7月,克林顿总统签发《参与和扩展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美国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谋求霸权利益的基本战略。

新世纪初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进入21世纪,实行单边主义。

美国执政当局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不征求盟国的意见,甚至不顾盟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单独采取行动,不惜损害别国利益,以确保美国自身利益。

采取“冷战”行为。

美国执政当局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国际社会中威胁或潜在威胁其利益的国家,并把它们当作现实的和未来的敌手加以对峙抗衡。

加强反恐合作。

然而在反恐怖主义的行动中,美国的某些做法更加专断。

在谋求不得已的多边合作时,美国始终保持其主导地位,时时显现单边行为的本质特征。

而美国出兵阿富汗、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列出美国可能对7个国家进行核打击,则是霸权主义嘴脸的进一步暴露。

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是追求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霸权利益,用自己国家的利益取代他国利益,甚或将其本国利益凌驾于全人类利益之上。

美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实行其霸权主义,通过强行干预和渗透,竭力将其利益全方位地覆盖于他国利益之上。

试图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然而,我们已经认识到美国霸权主义由来已久,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随着实力的增长而不断扩展其内涵和外延,其手法不断变换,但追求单极霸权的目的不会改变,其本质是将美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格局内,美国霸权主义还会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因此,认清美国霸权主义新时期的表现及其实质,不为它所
迷惑,警惕并合理制止它所挑起的各种“事端”,维护世界真正的和平,将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