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电池化学平衡

原电池化学平衡

原电池化学平衡1、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其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到Li+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0.35NiO22Li0.85Ni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 = Li (B)充电时,Li发生氧化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2、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高铁酸钾用做还原剂 B.制备高铁酸钾时1molFe(OH)3得到3mol电子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用到了其强氧化性,且其还原产物能水解产生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胶体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4、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C.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D.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6、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中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氧化为Li2SO3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7、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 H2O Fe(OH)2+Ni(OH)2 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向正极方向移动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8、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9、2009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

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

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边为该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10、如右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相连,置于稀硫酸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溶液的pH逐渐减小C.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D.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1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CH4+8OH--8e==CO2+6H2O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值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1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 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 NiOOH + H2O + e- == Ni(OH)2 + OH- B.放电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14、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

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为:Zn 十2 MnO2十H2O = ZnO 十2MnO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C.当 0.lmol Zn 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l023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2MnO2 十 2e一十 2H2O = 2MnO (OH)十2OH-15、一种新型的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来制备硫酸的方法已经问世,其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工作时,一极通入SO2气体,另一极通入O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入O2的电极为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电池工作时H+移向负极D.负极反应式为:2SO2 - 4e- + 4H2O = 2SO42- + 8H+16、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放电过程中,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17、新型 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右图,(已知硼氢化钠中氢为-1价),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B材料中含MnO2层,MnO2可增强导电性 B.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BH4+ 8OH—8e= BO2-+ 6H2OC.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每消耗1L 6 mol/L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6N A个1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是: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8min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 20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C.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19、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 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ΔH >0),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0、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CO2(g)+H2(g) CO(g)+H2O(g),ΔH>0 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C.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从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21、可逆反应aA(g)+bB(g)cC(g)+dD(g);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A. a+b>c+d T1<T2ΔH<0B. a+b>c+d T1<T2ΔH>0C. a+b<c+d T1>T2ΔH<0D. a+b>c+d T1>T2ΔH>022、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温度的措施D.图Ⅲ表示在10 L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23、一定温度下,lmol X和n mol Y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Y(g)2Z(g)+M(s),5min 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B.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 X,v (正)增大,v (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24、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T1温度下若由a点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D.c点v (正)<v (逆)25、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26、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ΔH<0。

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