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 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之一是资源雷同,尤其是群体开发的村寨 间资源雷同状况在所难免,因此村寨资源 的独特性要素显得异常重要。
• 资源评价中应尽量找寻挖掘村寨之间资源 的差异,突出各自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并 对差异性特征进行适当的放大,并作差异 性的包装与开发,这样才能推出差异化的 旅游产品。
• 第一,少数民族乡村的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 或者说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化,极易受外来 文化的冲击。
• 许多民族村寨是由于偏远和封闭,较少受 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而使原生文化得 以较好保存,但与之相伴随的往往是贫穷 落后,生存问题仍然是很多村寨的头等大 事,因而文化的自然保护能力薄弱,缺乏 进一步保护的动力和机制。
• 各少数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实 践中创造了各民族独特的民间艺术, 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多种多 样,尤其是在传统的乡村地区往往 还保存着一些独特的民间艺术形态, 构成极具旅游吸引力的资源。
• 1、民间音乐
• 民间音乐是由广大民众自己创造 而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最能表达人民的性格、思想 和感情。
• 四、社会性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 性资源,盛大的节日、隆重的接待仪式, “来者都是客”的纯朴民风,“夜不闭户” 的农家客栈,恬静、缓慢而幽闲的生活节律, 友善而亲切的人际关系,无不体现出很强的 社会性特征,这是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所不 能企及的。
• 五、脆弱性和易变易损性
• 脆弱性和易变易损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2、资源的完好性与代表性:
• 村寨旅游资源的完好程度及其是否具有代表 性是决定旅游资源品位的重要因素,
• 在我国的传统乡村,无论是节日庆 典、辞旧迎新、盛大民族活动,还 是自娱自乐,舞蹈都是最常见的一 种情感渲泄方式。
• 不同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
• 比如蒙古族的舞蹈粗犷、剽悍, • 维吾尔族的舞蹈洒脱、活泼, • 朝鲜的舞蹈含蓄而典雅, • 苗族的舞蹈热情而奔放……。
• 贵州的布衣族、水族、土家族、仡 佬族、侗族、彝族等都有自己独特 的舞蹈,
• 很多传统乡村的民族服饰往往是自 纺自织、自漂自染、自剪自裁、自 缝自绣,有自己一整套的服饰制作 工艺和程序。
• 少数民族服饰不仅种类繁多,形式 古老独特,而且往往造型独特、做 工精细、色彩丰富、富于想象,尤 其是在服饰上各种图案中蕴含着的 丰富文化内涵以及浓厚的生活气息, 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第三章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节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 一、特色建筑类资源
•
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所处的
地理环境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同,
在建筑文化上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
征,不论是建Leabharlann 材料、村落选址、村寨布局、寨门设立、重要公共建
筑物的类型及其位置、防御设施等
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环境特征和民
族特征。
• 四、生产生活类资源
• 民族文化旅游实质上是一种体验 旅游。少数民族乡村传统的生产生 活方式本身就是最好的体验载体和 基质。
• 村民古朴、恬淡的生活;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劳作形态; • 土生土长的农副产品; • 真正的绿色食品; • 独特的饮食文化; • 真实友善的环境; • 独特有趣的自娱自乐方式;
•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和侗族服饰 更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妇女、姑娘 的盛装常配以各种精致的银饰而更 显豪华而美丽。
• 因而服饰文化常常成为民族村寨旅 游不可缺少的资源条件和最大亮点 之一。
• 第二节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 一、原生性与自然性
• 无论是寨容寨貌、田园风光,还是乡村自然 景观,无论是乡村音乐、绘画、歌舞、服饰、 饮食,还是社交礼仪、岁时节庆、信仰活动, 都是特定民族在特定自然环境下长期生产生 活的真实反映,这就是所谓的民族文化的原 生性或自然性。
• 比如贵州黔东南侗族地区的祭萨、 赶社、抬官人、唱侗戏、斗牛、摔 跤、祭天、行歌坐月,苗族地区的 吃鼓藏、划龙舟、讨花带、吃姊妹 饭等传统民俗活动,无不都是最具 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资源。
• 三、历史文化性资源
• 由于较少受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少数 民族村寨都保留下来许多文物古迹。 有些村寨不乏具有典型人文背景或历 史文化价值的民居,以及能代表某一 时代风貌的邸店、商肆、古建筑。
• 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标 志性节日:
• 哈尼族---“阿玛节”, • 回族---“圣纪节”、“开斋节”, • 彝族---“火把节”, • 傣族---“泼水节”, • 苗族---“姊妹节”、“龙船节”、“鼓
藏节”,瑶族---“盘王节”, • 侗族---“萨玛节”等。
• 有的民族地区节日众多,号称“大 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贵 州黔东南地区就是名符其实的“百 节之乡”:既有政府组织的大型节 庆活动(比如凯里国际芦笙节、黎 平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台江苗族 姊妹节、雷山苗年节、榕江侗族萨 玛节等),
• 这种状况导致了村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 居民参与不足及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 我们将专章讨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中 的产权问题。
• 第三节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
•
分析与评价
• 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而言,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 1、资源的独特性:
•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资源的唯一性、垄 断性、排它性愈强,则价值就愈高,开发 出的产品也愈具有市场竞争力。
•
• 它们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城 特征,是村寨观光、建筑文化考察旅 游的主要对象。
• 二、民俗活动类资源
• 指民族村寨传统的节日活动和习俗, 它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生存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外显性遗存,是宝贵的 历史文化财富。
• 它具有娱乐性、文化性、参与 性特征,是提高民族村寨旅游 文化品位、产品档次、体验深 度的重要资源。
• 还有数不清的各地各族人民的传统 民间节日,仅侗族就有春节、千山 节、斗牛节、摔跤节、三月三、四 月八、端午节、六月六天赐节、吃 新节、祭天节、泥人节、花炮节、 芦笙节等大小十几个节日。
• 伴随节日的是各种传统习俗活动的 开展以及婚丧嫁娶、文体娱乐活动。
• 事实上,很多民族村寨的旅游活动 都是围绕节日开展的,许多古老、 奇特、神秘有趣的民风民俗也在节 日期间得以展示,成为民族村寨旅 游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 一方面,这些文化要素最初的创作者可能 是个人,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它逐渐变成 了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整体的共有文化, 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情感、智慧和艺 术造诣;
• 另一方面,它们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往往 不是经济的,而是与宗教信仰、休闲娱乐、 社交等相关并体现着对人文精神追求为主 的一种价值取向。
• 对于身处拥挤喧嚣的城市、工作节奏 日益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都市 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桃花园”式的生 活体验。
• 因此,应把乡村传统生产生活的方式 作为体验古老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 俗,感受返朴归真、栖息疲惫心灵的 重要资源加以开发。
• 六、特殊文化形态类资源
• 指少数民族村寨中的传统音乐、舞 蹈、服饰、戏曲、美术(绘画、剪 纸、雕刻等)等特殊文化形态。
• 贵州的侗戏、布依戏、土家族的傩 戏都很有特色,而说唱、单口相声、 独角戏、顺口溜、快板等曲艺形式 以其表演内容丰富、表演形式生动 活泼而深受欢迎,成为民族旅游村 寨重要的文化体验项目。
• 4、民间美术工艺
• 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 承的一种静态艺术形式,包括各种 绘画、雕刻、编织、刺绣、蜡染、 剪纸等艺术形式。
• 少数民族乡村无论是在民族服饰、 民居建筑、交通用具、生产生活 器具等方面都有这种艺术的体现, 既是民族村寨旅游吸引物的重要 部分,也是进行民间技艺展示和 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资源。
• 5、民族服饰
• 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 独特的服饰文化,因而服饰文化也 是少数民族村寨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之一。
• 观赏侗族大歌表演也成为侗族村 寨旅游必不可少的项目。
• 正因为如此,大歌的传承状况, 尤其是是否有相对完善的表演队 伍也成为侗族村寨能否进行旅游 开发的关键因素。
• 2、民间舞蹈
• 舞蹈是人类通过自身形体动作来表 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没有文字的艺术。
•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 蹈,是各民族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 “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
• 任何造作的开发和盲目的“现代化”,都会 破坏系统的和谐性与完整性。
• 三、地域性
• 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异性。我国地 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6%的少数民 族分布在50%的国土上,决定了我国民俗的 地区差异性。
• 而相对封闭和边远的地理环境也客观上决定 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 同俗”状况。地域性所带来的资源差异性, 才产生了我国各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 族文化旅游区。
• 第二,许多传统文化本身缺乏先进性,没 有生存竞争力,传承形势严峻。虽然从文 化的角度、从旅游的角度它有一定的价值, 但由于失去了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传 承往往后继无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丢弃 和被淘汰在所难免。
• 六、公共性和产权的不明晰性
• 就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而言(不论是物质形 态还是非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方式往往 是族群性的或村寨共同体共有的。
• 像贵州锦屏隆里古城、安顺天龙屯堡、雷 山郎得上寨、天柱三门塘、黎平地坪风雨 桥、述洞独柱鼓楼、从江增冲鼓楼等。
• 还有的村寨甚至保留下来上千年前的 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 如古法造纸技术、
• 原始纺织、耕作技术、
• 黔东南地区的唐代发型、宋代服饰、 魏晋遗风等,无不体现了很强的历史 文化价值,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是文化探秘、寻宗观光的精品资源。
• 民间音乐大多是口耳相传的艺术, 并非先经过理性的艺术创作,更多 的是有感而出,随机产生,因而更 具有一种天然的灵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