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第二节:项目管理与组织第三节:施工总体部署与准备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第六节:质量管理规划第七节:施工安全管理第八节:成本管理规划第九节:冬雨季施工与文明施工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招标单位提供的全套图纸和有关标准图册。
(2)根据该工程招标文件。
(3)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建安工程质量验评标准。
(4)根据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认证体系、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1.2.工程概况及工期1、工程简介本工程是某小区拟建的住宅楼,位于××区,总建筑面积3018.46m2,建筑占地面积414.2m2,其中地面以上7层,建筑高度自室外筑成地面到女儿墙顶23.1m,平面示意图如1所示。
层高为3m。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建筑耐久年限为50 年。
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耐久年限为15 年,采用二道设防。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
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楼面现浇,屋面为平屋面,有女儿墙,SBS 改性沥青卷材防水。
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外墙面砖饰面。
详细建筑、结构概况见表1、表2。
图1 建筑平面示意图名称概况层数本工程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面积430m2建筑面积工程建筑面积为3018.46m2,层高为3m砌体工程框架填充为加气混凝土砌块2. 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1) 地质水文资料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属长江二级阶地,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为上层滞水,主要留存于结构松散、孔隙连通性好的上层杂填土中,自然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位较浅,据场地附近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质状况为坡地回填土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厚度 1.0m ,中间层为素填土,厚度为 2.0m,最下层为粘土,厚度未钻探穿,地基承载力 f k =350kPa,Es =14.7MPa。
2) 气象资料建设地点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光照充分,雨量充沛,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平均气温16.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温度- 18.1 ℃,春秋为降水期,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204.5㎜,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室外平均风速2.6m/s ,附近河流最高水位29.93m ,最低枯水位8.86m ,水位降幅高达20.06m 。
基本风压:ω =0.35kN/m2 。
基本雪压:S =0.40kN/m2 。
表3 建筑概况一览表工艺要求:主体现浇和砌围护墙之间的工艺和组织间歇时间为14天;主体现浇工程在基础回填一段以上方能开始施工。
施工工期安排本着信守合同的原则,严格按照按时开工,按时交工,并按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三个阶段控制工期。
第二节、项目管理与组织(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工民建项目工程师工程师工民建生产经理工程师工民建技术员工程师工民建施工员助理工程师工民建施工员施工员工民建质检员工程师工民建安全员助理工程师工民建材料员助工经济员工民建钢筋队混凝土队架工队安装队装饰队项目部组织机构及职能图2.1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姓名,职称,学历,年龄,主要工作经历及荣誉等。
•技术负责人:姓名,职称,学历,年龄,主要工作经历。
•本工程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由公司组建项目经理部承担对该工程的总承包管理,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以项目合同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系统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手段,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六项基本职能,全面履行与建设单位、监理的合同,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技术管理与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直接接受建设单位、监理指令并对建设单位负责,对专业分包商进行管理和协调..2.2 管理机构职能1.工程部:负责工程的施工管理,编制工程进度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负责施工、生产调度,协调分包施工管理;负责重大技术方案和措施的编制、审核和交底;负责材料设备进场质量控制,材料试验,试验和检验资料档案等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与监理、设计院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协调。
2. 质量安全部:负责项目质量安全计划的编制实施;负责制定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负责日常质量工作的跟踪检查等。
3.物资设备部:负责组织编制材料、设备、机械的采购、供应计划与管理;制定降低材料成本的措施等。
4.合同造价部:负责工程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量统计和对总分包合同的管理、工程成本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做好成本控制与管理等。
9.2.3 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职责1. 项目经理:(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4)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5)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6)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结算资料和分析总结,接受审计,处理项目经理部的善后工作。
2.项目总工(1)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2)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编制质量控制点;(3)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4)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5)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第三节、施工总体部署与准备。
本工程按先基础后主体,先框架后砌墙,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顺序组织大流水施工。
±0.00以下部分,先进行机械土方开挖,人工配合修边,接下来组织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再进行基础柱、梁的施工。
±0.00以上分层先进行柱的施工,再进行梁板结构的施工,主体施工完成后,穿插进行室内填充墙的砌筑,主体结构封顶后,组织室内装饰装修作业。
(一).组织准备(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系统,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加强生产指挥、技术、质量、材料、安全五大系统的机构管理。
(2)提前与城建部门取得联系,办理市容、市貌、环保、环卫的有关手续。
(3)提前与相临单位协调,妥善解决施工扰民问题。
(二)技术准备1、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名单报公司生产安全部门备查。
施工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优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施工经验,各专业施工队应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组织学习,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优质工程。
2、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项目部技术员在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做好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解决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从保证质量、工期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由上级技术主管负责人主持,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的施工方案评审会,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施工程序、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指标和具体措施进行评审,为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并按规定审批程序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确认。
5、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签订质量责任书,实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公司总工对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交底,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技术员、质量检查员交底,施工员应就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向作业班组进行分部分项的交底。
6、对参与项目实施及过程控制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结合本工程争创优良工程的特点,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要对施工规范、施工工艺熟练掌握。
7、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各分项工程的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实行样板引路制度。
8、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由技术员负责模板设计,并组织木工进行模板翻样。
9、制定材料复检计划,落实影响结构安全的试块的预配工作,并按设计要求提出配合比委托,以保证有足够的试配时间。
10、制定工程测量方案,确定测量基准点和基线的布控点,做到布点合理,观测方便,设立定位控制桩点,并加以妥善保护。
11、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应齐全,现场水、电、气应满足连续施工要求,设备材料能保证正常施工。
12、制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计划,对参与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验证。
13、材料部门应提前落实材料和设备的进货渠道,按施工所需材料计划,做好材料及设备的供应准备工作。
14、项目部配备必要的规范、规程、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等,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
(二)现场准备1、室内准备: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图纸的翻样工作。
满足施工各阶段的要求,落实内外加工定货,合理安排各类周转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做到有计划、有步骤。
早落实、按需进场,合理利用的管理目标。
2、室外准备:将施工现场的用水引至现场指定接通地点,供水干管管径选用φ48mm钢管。
施工用电需配备1台270KVA容量的变压器,楼层施工用电采用电缆由总配电盘引出,随主体引至工作面。
场内各用电支线,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保护零线每隔30m做重复接地,场内分配电箱至用电设备的导线采用胶皮软线,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开关箱外壳全部用保护零线连接。
确保现场水、电满足连续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各工种交叉作业的干扰。
3、施工道路:现场内设置环形施工临时道路,道路宽4.5m,150mm厚卵石混土路面,高出自然地面200mm,下部300mm厚素土夯实,保证雨天的正常通行,办公区内设1.5m宽砖铺人行道。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总体施工方案1、垂直运输:主体结构完工后配置一台龙门架进行垂直运输。
2、现场混凝土搅拌配置2台强制式搅拌机以满足混凝土浇筑任务及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的要求。
3、测量定位:轴线定位采用“主控线” 控制法。
4、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修边。
5、钢筋采用机械加工,人工绑扎。
6、脚手架:框架结构外脚手架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外立面用密目网全封闭;内操作架采用工具式脚手架。
7、装饰工程:装饰工程坚持“样板引路”,制度,采用效果图对比选用最优方案。
(1)施工程序与施工流向本工程按先基础后主体,先框架后砌墙,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顺序组织大流水施工。
±0.00以下部分,先进行机械土方开挖,人工配合修边,接下来组织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再进行基础柱、梁的施工。
±0.00以上分层先进行柱的施工,再进行梁板结构的施工,主体施工完成后,穿插进行室内填充墙的砌筑,主体结构封顶后,组织室内装饰装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