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情报综述主要研究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我将本次研究的视角主要建立在:1.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主体 2.课堂评价的多元方法 3.课堂评价对提升课堂效率的效用情报综述内容:一、国内常见课堂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自我评价是自我意开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应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目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表演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本次研究中,有作者提及:自我意识是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心理基础。
当学生努力想把自己本身同周围环境区别开来的时候,正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教师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增长的内容与速度是有差异的。
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较客观地思考问题,评价自我。
他们开始考虑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别人怎样看自己?自己的学习和将来怎样等问题”。
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以及周围人的期待来加深他们的自我意识。
特别是“特生”,如果使其能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数学能力上的长处和不足,从而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则会得到较快的全面发展。
2.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为此,”在评价、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互评。
彭传发在《转变评价观念,让学生参与评价》中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他指出: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激发了学习动机,从而更加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金丽媛在《让学生的互相评价更有作用》中明确指出:生生互评基本要做到以下几点:1)互说:互说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整理和展示过程,通过口头表达,学生把心里的感受、体验、逻辑思维过程明朗化。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学的知识、解说某种现象,显示出对知识的理解。
2)互听:互听就是同学之间相互听取发言。
通过互听,可以发现同学发言的不足,并加以补充和完善,进而带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互议:有些探究性实验或问题,光靠学生独立解决会比较困难,需要小组评议讨论。
在互议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需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并不断的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理解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来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要找出错误的原因。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融洽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是增进情感的柔和剂。
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这一课时,在练习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总不到位。
这时,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可以吗?”(生齐答:可以)你们看老师读得怎么样,当裁判给老师打打分。
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活跃、和谐,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计。
这种师生互评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邹美娟江苏)如果师生之间具有和谐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把教师视为知己朋友,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并把这种情感通过评价方式反馈给教师,教师便会不断增强其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而且教师在与学生良好的合作过程中也体验着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并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体现其劳动价值;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
此即“教学相长”。
二、教师课堂评价的主要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每一堂课都渗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氛,老师不知道学生会不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老师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正确的对待学生所提的问题,积极地评价,往往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学生是教学学习中的主导者,教学应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能够为学生设计优秀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创建、个体差异,不断鼓励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李惠惠《激励性评价,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
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
本次研究中,马艳云在《鼓励性评价对小学生阅读影响的个案研究》,席灿刚在《激励评价让课堂激情飞扬》中都提及: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了对待,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批评性的语言,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鼓励。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自主高效地学习。
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老师的鼓励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获得收获。
2.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准确而有个性的评价可让课堂变得精彩丰富。
综观很多老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有精彩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调动内存,让即时评价更有智慧,借此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水平,值得我们细细反思。
本次研究中,江苏的孟献同在《“即时”做到刚刚好》中提及:学生对教师给予评价的满意度为70.5%,而希望自己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老师的评价的占95%以上,可见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
而唐山路文生,孙伟在《即时评价,让过程快乐》中提到: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即时评价,例如:设置语文活动课,练好规范字,多读多背,学写日记等等都能进行一系列的即时评价,并且让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来自教师即时评价带来的快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课堂上,能有效地促成这种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课堂上教师有效的即时评价。
教师的即时评价能由表及里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即情即景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即时评价,是瞬间的正确判断,是智慧的随机应变,是精彩的价值引导,是实在的精神鼓励。
它往往是一闪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
因为它的随机性、多变性、突发性而让教师难以把握。
在很多时候,教师由于语言的不够丰富,反应的不够灵活,经验的不够老到,而导致课堂即时评价单调、乏味、机械,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3.期待评价。
一个班的学生,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因而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良好愿望。
尤其对学习有困难,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得一般,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根据情况作出期待性评价。
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在老师一次一次的期待中—“你肯定行,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你先试试,轻轻地读给老师听。
”“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点同学们就都听见了。
”“老师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读的多流利,多响亮啊!”在老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期待高,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大。
课堂教学中,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教师不必包办代替;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尽量回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谁能解决它?”“谁有更好的意见?”等等应该是老师们常用的评价性语言。
播种的是期待,收获的是创造。
学生领会到教师对他们期待、信任的深情,学生饱满的情绪就会长久化。
三、课堂评价对提升课堂效率的效用功能1、导向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于不同的情形,教师应给予灵活有效的评价。
对于非此即彼,有唯一答案的这类问题,老师一定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诊断明确是非;对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于多元解读见仁见智的问题,更要采用导向性评价,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
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
2、创造性功能而创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成果。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积极倡导多元的评价观,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激励性功能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能唤醒、激励和鼓舞。
激励使学生自信,诱发其学习兴趣,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子十培养其人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并以此激励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新的评价理念促使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去看待、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
学生在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激励下,在多元化评价功能的作用下,各方面的素质都可以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李惠惠,“激励性评价”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J],小学教学参考,2012.32.孟献同,即时,做到刚刚好[J],考试周刊,2012.53.刘小玲,多元化为课堂教学评价加温[J],教学实践与管理,1994-2012合辑4.马艳云,鼓励性评语对小学生阅读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5.席灿刚,激励评价让课堂激情飞扬[J],小教研究,2011.96.路文生,孙伟,即时评价让过程快乐[J],教育时间与研究,2012.06.A7.王井干,组织有效评价,打造精彩课堂[J],考试周刊,2011.068.彭传发,转变评价观念,让学生参与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2011.99.方华斌,重鼓励性评价促学生和谐发展[J],江西教育,2012.510.李思荣,智慧评价,成就精彩课堂,朗读评价艺术赏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2.311.臧丽,在激励中起航,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D],2012.512.于培菊,在对话中发挥即时评价的有效功能,上海教育科研,2012.213.戴忠娇,阅读评价凸显激励机制[J],江苏教育,2011.1114.朵应衡,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策略[J],珠江教育论坛,2011.615. 王丽芳,语文课堂评价常见误区及策略[J],小学教育参考.2011.8案例分析点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