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分析报告

物流分析报告

物流分析报告姓名:张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1 导入背景1.1 物流的相关概念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是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包括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

一般将物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第二类是小行业。

其中不少小行业既隶属于这一大行业,又属于另一大行业。

如铁道运输业、汽车货运业、远洋货运业、沿海船运业、内河船运业、航空货运业、集装箱联运业、仓库业、中转储运业、托运业、运输代办业、起重装卸业、快递业、拆船业、拆车业、集装箱租赁业、托盘联营业等。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1.2 物流的地位现代物流产业是在传统物流活动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物流实践的不断总结、社会物流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以及伴随着其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与物流科学技术的日臻完善,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吻合的条件下产生的。

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联动性极强的产业,它不仅成为各产业部门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且业已成为物流实践活动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标志。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市场范围扩大的贡献、调节市场供求的贡献、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及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等方面。

具体如下1.2.1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通过物流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

从国外物流产业实现的产值来看,这一比例越大,产业的贡献也就越大。

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间需求率有关。

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中间需求率越高,那么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就越大。

1.2.2物流产业对调节和平衡市场供需方面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将成为国民经济健康正常运行的调节器,物流产业促使经济运行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与平衡更趋向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和货币等手段对市场供求进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以流通部门为载体对流通领域市场物价水平进行调控,而物流产业对加速商品流通,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调节市场供求,作为流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贡献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1.2.3物流产业对市场发育和完善的贡献物流产业的市场贡献表现在推动市场范围扩张、促进市场体系发展和完善等方面的作用。

物流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物流活动中出现的技术创新(网络信息技术、JIT、POS、EDI、QR、ECR及供应链管理技术)、各环节职能的整合(仓储、保管、流通加工、装卸、包装、运输及信息服务等)、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创新(社会化与产业化物流组织、第三方物流及第四方物流经济组织的产生),大大地降低了商品交易费用,物流产业的触角延伸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部门,不仅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效益和效率,而且物流产业促使商品交换的市场在逐步扩大,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建立并进一步加固。

1.2.4物流产业对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贡献为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一方面生产部门按照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具体是以流通领域的引导和消费需求信息的反馈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将这种生产转变为社会的实际消费也必须通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环节来实现。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诞生,使商流和物流的职能分离,提高了流通领域的运作效率,突出了物流职能的专业化水平,并借助于现代应用科学技术(网络信息、通信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等技术),加速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转速度。

不仅如此,物流活动还可以作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的企业组织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工具与手段,并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消费倾向产生积极影响,不仅满足社会对商品品种范围、购买商品的便利及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而且进一步会引导需求、改变需求理念甚至创造需求。

曾有经济专家形象地表示,物流产业乃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炉火”、“加速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并非是诸功能、环节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功能、环节相互联系、整体运作的综合体,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的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中国物流的现状物流业在中国逐渐升温,这对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对生产及流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但是物流业的升温过程也是风险积聚的过程。

为了避免物流业升温过程中的盲从和泡沫,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

这样才可以使物流行业向理性的方面发展。

附:2010年物流行业规模分析2010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显著增加,运行效率有所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表12010年物流统计数据单位本期同比增长(%)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亿元7098416.7运输费用亿元38321 14.0保管费用亿元24044 20.5管理费用亿元8619 19.0二、物流业增加值亿元2731013.1其中:交通运输业亿元19746 12.5 仓储业亿元2084 13.7贸易业亿元4897 15.1邮政业亿元582 13.6三、社会物流总额亿元125413015.0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亿元22355 4.3工业品物流总额亿元1131031 14.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亿元94305 22.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亿元4464 39.5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亿元1975 14.7四、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067519.4其中:交通运输业亿元23221 19.2 仓储、邮政业亿元2238 26.7 贸易业亿元5216 17.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2010年物流总额增幅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增长20.8%,上半年增长18.4%,前三季度增长16.8%。

2.1宏观因素分析2.1.1政治因素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专门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规划和目标。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和九大重点工程。

这些对于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各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推动物流业发展,做出了基本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研究员魏际刚认为,相对于其他九大重点产业,较为弱小的物流业被列入十大振兴规划,表明政府对物流业的认识更加深入、政策上更加重视,物流产业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0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0年,作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化政策的六大专项规划已全部起草完成。

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经于2010年7月28日出台。

目前,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等五大专项规划也已进入最后讨论阶段。

有望在2011年相继出台。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已经接近尾声,加快物流行业发展的内容亦列其中。

在“十二五”规划通过后,发改委将于2011年编制国内首个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下一步,国家还将建立和完善物流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并明确物流作为一个独立产业的发展定位。

此间,中央将加大投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物流设施项目资金给以支持。

2.1.2经济因素经济增长及相随的商贸活跃是物流需求的关键影响因素,精细化分工和专业化管理催生第三方物流服务,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又进一步促进了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年鉴,现阶段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为 1.3 左右,说明物流业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反应敏感。

高相关性也反应出物流行业是依托型行业,只要经济发展增速稳定,物资流通需求就有保证,物流行业的需求增长就有空间。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2010年全年GDP同比增长10.3%,抗通胀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表22006-2010年我国GDP及其增长速度年份国内GDP(亿元)增长率(%)2006 209407 11.62007 246619 13.02008 300670 9.02009 335353 8.72010 397983 10.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我国GDP达到39798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3%,增长率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发展,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过热苗头,也避免了大家担心的二次探底。

中国经济增速由回落趋于稳定,正在向正常轨道过渡和演进。

(二)2010年全年进出口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国外贸表现超预期,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三)2010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3%2010年CPI同比上涨3.3%,突破年初设定的3%的警戒线。

全年来看食品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全年食品价格上涨7.2%,非食品价格上涨1.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但2010年12月份CPI的回落并不构成趋势,仅是阶段性回落,2010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通胀压力仍然很大:第一,前期货币超预期投放的滞后影响;第二,春节的季节性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