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危害及相关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毒品的危害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具学具:PPT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二、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介绍(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因、冰毒、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三、你们知道毒品都有哪些危害吗?(1)毒品毁人毁健康。
①毒品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②毒品能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③毒品能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④毒品能传染性病和爱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①毒品能令人丧失工作能力。
②毒品能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4、总结。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祖国的未来。
毒品预防教育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4.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抵制毒品的诱惑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学生分组辩论。
老师小结归纳教学过程:开场白:毒品是人类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辅助材料: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6.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如果大计量。
则可导致死亡。
二、毒品的危害(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1.毒品毁人毁健康(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艾滋病”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三、毒品的成瘾性(老师先介绍两篇案例)毒品的成瘾性是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并反复的使用毒品,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出现痛苦,使吸毒者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和病态状况,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两种。
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这是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效应,毒品使用者处于一种追求使用毒品的强烈欲念下有一种渴求,这种欲念强迫吸毒者不顾一切去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身体依赖性:又叫生理依赖性,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这时候身体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打呵欠,流泪、流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瞳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高,生理上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墙,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四、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1.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一人吸烟大家跟着吸,一人吸毒大家跟着试。
2.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惑,在毒品中求刺激。
3.盲目追求时髦,把吸毒视为时尚。
4.自我防卫能力弱,对毒贩的引诱逼迫无力拒绝。
5.轻信偏言,以为毒品可以提高成绩、治疗疾病……五、防毒的几种办法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
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
”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
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六、学生讨论七、班长代表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八、班主任小结毒品预防教育教案(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能力目标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命意识、禁毒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要做有用人才。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PT,安排学生演习快板。
教学过程一、提问:国际禁毒日是什么时候?(6月26日)为什么要制定国际禁毒日?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7年6月12—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禁毒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通过了《政治宣言》,宣布世界各国在毒品问题上负有“集体责任”。
会议还确定今后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二、多媒体出示图片:罂粟花讲解:罂粟花非常漂亮、艳丽,但同时也是制作毒品的原料,人们因吸吸食它制成的毒品,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万人丧失生命。
因此被人们称为“恶之花”、“毒花”。
设问: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毒品还有冰毒、摇头丸、K粉、杜冷丁等。
我省常见的毒品有海洛因、冰毒、K粉等活动三、“慧眼识毒”:(请学生根据图片,辨别毒品,说出名称)讲解:常见毒品知识表名称俗称毒性症状鸦片大烟、烟土、阿片会出现面无血色、瘦弱不堪、呆滞失眠,体质器官损坏,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海洛因:白粉、白面、毒品之王毒性是吗啡4-5倍,成瘾性极强,精神麻木,器官损坏,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可卡因:导致心律不齐血压高,心肺与肝功能损害,丧失判断能力,把幻觉当成真实出现自杀。
甲基苯丙胺(冰毒):具有强烈精神依赖性,有人使用一次就会上瘾,数量每日1-2次增加到每日6-7次。
氯胺酮(K粉):有致幻作用,导致感觉与意识分离,产生幻觉,麻痹人的神经。
多在歌舞厅发现。
摇头丸(迷魂药):有致幻作用,导致意志丧失、任人摆布,行为失控冲动,听曲即跳,甚至摇断脖子。
四、提问:毒品具有哪些共同特征?1.成瘾性。
是指吸毒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就会产生戒断的症状。
兴奋结束,开始“万箭穿心”。
2.管制性。
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去碰它们。
一朝沾上,终生痛苦。
等到你想摆脱它们时,已经来不及了。
多媒体——这一组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妇女在吸毒前后的对照图,原来脸色红润健康,吸毒后逐渐变黄消瘦,最后骨瘦如柴,像一个活着的僵尸,令人恐惧。
讨论:1.她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吸毒)2.你知道吸毒者都有哪些病态症状?学生回答(可以相互讨论):面色灰黄、形体消瘦、皮肤溃烂、怕冷厌食、神情呆滞、涕泪交加、哈欠频繁、思睡乏力、衣冠不整、生活邋遢、声音哑颤、焦虑不安等。
毒品使吸毒者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生不如死。
五、讨论:1.吸毒对个人有哪些危害?(摧残人的身体、丧失人的尊严、导致自残死亡、毁灭自己前途。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2.吸毒对家庭有哪些危害?(摧残成员精神、造成倾家荡产、导致家破人亡、祸害家庭后代。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3.吸毒对社会有哪些危害?(威胁他人生命、败坏社会风气、引起各种犯罪、造成经济损失。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禁毒知识归纳:毒品摧残人的身体,毒品破坏家庭生活,毒品危害人类社会活动:“一试身手”知识竞赛,大烟、阿片—鸦片;白面、白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迷魂药--摇头丸;氯胺酮---K粉;毒品之王--海洛因;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第21个);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标志--红丝带。
六、讨论:1.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不对,吸毒是违法行为。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拒绝接受戒毒的,第三十八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2.哪些行为构成了涉毒犯罪?小结:1997年新《刑法》具体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12种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