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00. 00 28. 89 38. 41 26. 43
100. 00 27. 77 37. 61 27. 54
2002 100. 00 24. 35. 93 33. 63
2001 100. 00 22. 85 36. 60 34. 42
2002 100. 00 21. 60 37. 05 35. 21
制下“浸淫”的高等教育已不能适应人们对其需求的
(一) 生均成本高 ,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
表 1 2002 、2003 年教育经费总投入 ( %)
教育经费总投入
教育级别
合 计
2002
2001
其中 :11 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
小计
其中 :预算内教育 事业费拨款
其中 :21 学 、杂费
总计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大学生的自主权。因为学生更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学 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教育 ,大大缓解我国“穷国
习以及学习什么 ,学生比中央行政更能做出正确的选 办大教育”的尴尬局面 。
择 ,鉴于此 ,本文将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提出并论 证教育券制度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可能 ,认为教
(三) 明晰产权 ,提高学生福利 根据张 五 常 在《经 济 解 释 》中 对 私 有 产 权 的 界
2006 年第 总第 143
3期 期
黑 龙 江 高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教研
on Higher

Education
No. 3 2006 serial. No. 143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黄 丹1 ,王智武2
(11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21 重庆教育学院 中文系 ,重庆 400067)
收稿日期 :2005 - 12 - 20 作者简介 :黄 丹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现主要研究教育经济 。王智武 ,重庆市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主要研究教育经
济。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7
模 、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都毫不逊色于一些用大批 国拨资金堆砌起来的普通公立高校 ,但这些知名民 办高校在政策 、招生和资金上都享受不到公立高校 的优厚待遇 。笔者认为 ,任何学校只要它服务于公 共利益并对社会承担责任 ,就应该获得公共教育经 费资助 。对私立学校的压制是不理智的行为 ,不但 不利于民间资本向教育领域的流动 ,而且还会因为 私立教育的萎缩导致教育服务竞争的缺失 ,反倒使 教育质量整体下降 。
所提供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仍然有限。巴尔 (Barr) 也认 购买力 ,可以向所有的教育机构 (包括民办教育机
为由于成人学生强烈的个性化设计要求占主导 ,在义 构) 购买所需的教育服务 ,形成一个民间办学机构有
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中 ,后者比前者更需要扩 机会进入的教育市场 ,增强民间办学的信心 ,有助于
二 、教育券制度综述
(一)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 “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 ,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 校”,这是 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自由主 义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 (M. Fridman) 的主张 。在他 看来 ,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 要原因 。 教育券计划是弗里德曼为解决美国公立学校制 度的弊端所提出的 。在美国 ,随着政府作用的扩大 和权利的集中 ,政府对教育的干预也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 。同时 ,公立学校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 题 :教育的多样性受到削弱 ,教育质量降低 ,择校问 题严重 ,退学率高 。弗里德曼在描述当时美国教育 现状时说 :学校国有化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技术垄 断”“, 花费在学校教育上的钱数一直以异常高的比 例在上升 ……问题主要不在于我们花钱太少 ———虽 然我们可以如此 ———但我们从每花 1 美元中所获得 的太少”。 基于这种教育现状 ,弗里德曼主张政府放弃直 接资助和管理教育 ,让教育进入市场 ,推行教育券制 (Voucher system) ,让学生“用脚投票”,借助竞争促使 教育质量提高 。
育券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定 ,私有产权由私人使用权 、私人收入享受权 、自由
提高学生福利 ,并提出相关理论构想。
转让权这三种权利组成 。所以 ,教育行政部门发给
三 、教育券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
取得受高等教育资格的学生教育券 ,实际上就确定
(一) 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当今中国教育第一位的问题 ,要算教育资源的 严重不足 ,那么现有的教育拨款究竟使用效果如何 ? 如何改善现有教育拨款的使用效率 ?“比起政府独 立办公立教育 ,教育券无非是增加了一个选择 。从 政府的角度看 ,原来有多少经费 ,现在还是多少 ,没 有变化 。变化的 ,不过是原来政府用右手拨款给公 立学校 ,现在用左手发教育券给学生和家长 。但是 从学生方面看 ,教育券赋予他们选择的权利 ———持 券在手 ,可以在给定的条件下挑选学校 。 ……他们 享受教育补贴的数量没有减少 ,但选择和评价的权 利增加了 。”②教育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学生选择学校的过程就是“用脚投票”的过程 ,学校 将努力探索降低服务成本 ,根据就业市场信息 ,提供 最能够满足教育券拥有者需求的服务 。同时 ,学校
18
高等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助机制 。①
为 3. 28 %。③总的来说 , 政府教育投入虽总量在增
教育券制度是针对所有政府直接拨款的教育领 加 ,但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实际情况是 ,单靠财政的
域的一项改革 ,不仅仅适用于初等和中等教育 ,同样 教育投资 ,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都实现不了 。
适用于高等教育。而我国国内对教育券制度的研究 世界各国的经验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吸引更多的 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推行 民间资本投入教育 。
研究较少。笔者认为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强制氛
教育券提供了可能的出路 。在教育券制度的鼓
围中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共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 , 励下 ,增加的财政性的教育经费转变为家庭的教育
从两表数据可看出 ,2002 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中 ,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所占比例分别为 28. 89 %、38. 41 %、26. 43 % , 而上年相应的数字为 27. 77 %、37. 61 %、27. 54 % ,其中高等教育教育经费所占 比例有所上升 。单从学杂费来看 ,2002 年高等教育 为 46. 21 % ,高于 2001 年 4. 31 个百分点 。已有的分 析表明 ,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相对初 、中 等教育来说已经很高了 ,学费收取的额度也已经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教育 ,尤其是 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接受高质量的文化教
多样化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 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育成为普通家庭自主消费的观念和行为 ,自主择校 择专业的要求日益强烈 。由此 ,长期在计划经济体
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
2001 100. 00 21. 43 37. 47 34. 86
2002 100. 00 46. 21 40. 03 12. 53
2001 100. 00 41. 90 42. 34 14. 38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教育蓝皮书 (2003) 整理 表 2 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比重 ( %)
(二) 教育券制度模型
11 弗里德曼自由市场模型 、皮科克和怀斯曼收 入相关模型与詹克斯补偿模型
自由市场模型期望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发公 、私 学校之间的竞争 ,打破公立体系的垄断 ,迫使公立学 校改革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上 升 。收入相关模型被认为是对弗里德曼自由市场模 型的改革结果 ,即强调市场中教育供给者与需求者 各自的自由选择权 ,但同时它也认识到了如果学校 设定的学费标准高于教育券的货币价值 ,即是对经 济背景不佳的消费者所设置的门槛 。为此 ,相关模 型中含有一个收入所得税机制 ,即教育券的价值与 家庭收入成反比 ,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获得的教育 券担负较高的价格 。补偿模型则强化了教育券的社 会公平功能 。詹克斯指出 ,除了基本教育券以外 ,由 于经济条件而在市场选择中处于劣势的学生还将获 得补偿性教育券 。
摘要 :文章通过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 ,提出并论证将教育券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可能 ,认为教育券可以促 进教育公平和效率 、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 、提高学生福利 ,并提出教育券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构想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券制度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2614 (2006) 03 - 0016 - 04
模的情况下 ,解决资金投入渠道和提高资源配置成 为当务之急 。
(二) 政府拨款模式效率低下 我国高等教育采用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 拨款形式不但掩盖历史支出存在的问题 ,而且也未 能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 ,也忽略了高校之间的差别 。 由于高校间缺乏竞争机制 ,造成资源浪费 ,办学质量 下降 ,管理活动中的“寻租行为”、“学术腐败”比比皆 是 。同时 ,政府不分优劣 ,对所有高等院校实行包揽 式的财政投资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落后院校 ,限制了 优秀民办高校的发展 。 (三) 民办高校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步履艰难 。虽然拥有了一 批如西安翻译学院等优秀民办普通高校 ,其师资规
21 列文模型 上述模型多是针对义务教育领域 。目前 ,列文 (Levin ,1983) 的教育券模型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 最著名的一个 。 列文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 (1) 政府决定其资助的目标群体 , 并授予教育 券 。获得资助资格的学生将用教育券支付所选择学 校中的学杂费 。 (2) 获得政府认可的高等院校 。参加教育券制 度的高校必须首先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认可 。 理论上讲 ,高等教育服务课程达到质量标准的学校 , 都可以申请资格认可 。 (3) 教育券制度不仅是直接资助 ,还可以是一个 混合资助包 。除了政府直接补助之外 ,还包括奖学 金 、学生贷款等 。这样一来 ,根据不同课程类型和不 同学生特点 ,教育券组合也可以相应变化 。 (4) 教育券制度终身有效 。 (5) 信息在教育券制度中起关键作用 。供应商 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依赖于市场信息 。列文建议成 立一个特殊机构 ,以便收集和发布有关高等教育系 统学校 、课程以及就业的信息 。通过这个信息机构 , 那些潜在的学生可以快速获得相关准确信息 ,同时 , 高等院校也可根据就业市场信息的反馈 ,及时调整 学校课程服务 ,从而适应市场需要 。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券制度颠覆“政府 →院 校”这一传统的资源配置体制 ,代之以“政府 →学生 →院校”的消费者为轴心的资源流动模式 ,从而将教 育消费者在教育供求体系中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的角 色转为资源流向及流量大小的实际决定者 。教育券 的概念背后是一种典型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