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峡工程对鱼类洄游造成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鱼类洄游造成的影响
对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的影响 对于源自类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三峡工程引起的水域环境改变,对长江物种 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影响在工程完 成后便显示出来,有的则要经过较长时期才 (一)对鱼类洄游产生了阻 能觉察。 生物的适应性是有限度的 当环境因素改变 超出了他的适应范围时, 将很难逃脱灭绝的厄运。
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 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 ,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 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
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三峡库区因淹没土地、移民开发和工程施工对库区植物 种及珍惜特有种类造成一定影响。库区陆生动物极为丰 富,在三峡水库建库后,淹没了大片生境,水面扩大, 导致某些不易迁徙的种类个体减少,与水有关的种群数 量增加,直接对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产生一定影响;移民 搬迁、土地开垦也造成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库区鱼类的生态现状 据统计,三峡库区有鱼类鱼类108 种, 分属9 目 20 科71属, 其中珍惜鱼类47种,经济鱼类30种, 铜 鱼、圆口铜鱼、鲤鱼、草鱼、黄颖鱼(黄腊丁、 嘎鱼、嘎牙子)、鲢鱼、南方大口鳃鱼、青鱼、 鳙鱼等9种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2种铜鱼的捕捞量 最大, 占渔获物总量的36.4%。
生态措施
3.设立渔业增殖站 三峡水库蓄水后, 水生物的增加对鱼类产量有良 好作用, 但也破坏了一些鱼类的繁殖场所从发展库区 渔业资源和作为补偿措施, 设立鱼类增殖站是十分重 要的对于经济鱼类主要建立人工产卵场, 设置孵化育 苗车间, 养殖水面和经济鱼类鱼苗产区, 定期定点向 水库投放鱼苗。
生态措施
库区鱼类变化 大坝对于鱼类的影响
大坝截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栖息地破碎化,原有的水 文规律和江湖关系均发生改变,影响了长江的鱼类资源, 有些鱼类种群数量受到威胁,有些甚至从此消失。 大坝的隔离使产卵场规模萎缩,江湖关系的改变使江湖 洄游鱼类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鲤鱼等定居性鱼类明显增 长。
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
三峡工程以其优越坝址和防洪、发电、航运和旅游等巨大效 益成为对流域资源、环境、生态巨系统进行人工调控的不可替 代工程,可以对长江在自然演进中已被破坏的旧生态环境系统 进行协调,促进长江地区新的生态平衡的建立。但它对生态环 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这其中,对于鱼类洄游的 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对于生物多样性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对农业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三峡库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山多地少。建库后库区 温度、湿度、土壤结构形状的变化,将使农业生态与 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给农业种植结构、动植物种群 类型、结构均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
对河口地区生态及环境的影响 长江口及近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建坝后,将改 变河口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影响到该水域的渔业资源 ,由于不同种类的鱼类生活习性不同,对一些鱼类有 利而对另一些鱼类不利。
(长江水系鱼类资源,1990)
库区生态现状概况
7种水生生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包括 白鲟 中华鲟 达氏鲟 大鲵 胭脂鱼 江豚 白鳍豚
中华鲟 白鲟
胭脂鱼 大鲵
三峡工程对库区的生态影响
鱼类资源的影响
鱼类总数的年际变化
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
鱼类种数的变化
鱼类面临困境
长江流域鱼类种类丰富、资源量大、特有性高、 经济种类多,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流域内鱼类生物多样性 由于面临河流梯级开发引起的洄游阻隔、生境破 碎和水文情等改变的严重威胁 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
补救措施
为保护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有必要 更新水工程规划理念和设计技术,修建鱼 道等必要过鱼设施,进行水库生态调度, 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调整水库调度方式 其目的是在对鱼类繁殖的适宜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 通过运用水库调度产生人造洪峰,促使家鱼繁殖三 峡工程修建后, 在家鱼繁殖期内, 特别是5 月中旬至 6月上旬, 安排1-2次人造洪峰, 以促使“ 四大家鱼 ” 的繁殖产卵。
大型水利工程除了对于鱼类资源的影响严重外
,对于生态环境其他影响也不可忽视 其中包括几个方面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三峡建库后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其中危 害最大的是构造性诱发地震。
生态措施
4.调整水库调度方式 其目的是在对鱼类繁殖的适宜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 通过运用水库调度产生人造洪峰,促使家鱼繁殖三 峡工程修建后, 在家鱼繁殖期内, 特别是5 月中旬 至6月上旬, 安排1-2次人造洪峰, 以促使“ 四大家 鱼” 的繁殖产卵。
“ 大 型 工 程 ” ”与 “ 生 态 工 程
三 峡 工 程 对 鱼 类 洄 游 造 成 的 影 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兴建大型项目时,必须从全局出发,既要 考虑眼前利益,又须顾及长远影响。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 时,很多时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与弊
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的环境工 程,在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它也 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据吴强对库区的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与历史资料比 对,以往记载而调查未发现鱼类为50种,以往未记载而调 查发现的种类为12种。 以往较多的的胭脂鱼、岩原鲤、鳡、鳗鲡等鱼类数 量锐减。其中,胭脂鱼为国家三级保护鱼类。
南方长须鳅、斑条、兴凯、福建纹胸、成都栉、虎 鱼、四川栉为首次在库区内发现, 胡子鲇、琵琶鼠鱼等 为外来物种。
生态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物动物和特 有鱼类资源, 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投入力度。目 前长江流域已建立了白鳍豚、白鲟、中华鲟、大鲵 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市县级30多个。 2.建立人工繁殖放流站 人工繁殖放流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珍稀 濒危物种保护方法。三峡工程为保护珍稀鱼类 , 在 长江上游设置长江上游胭脂鱼和白鲟人工繁殖放流 站, 长江上游长江鲟人工繁殖放流站, 长江中游珍稀 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
总结:
一: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对这一“打破”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人类要生存 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动态式的生态平衡,使其从 “恶”变“良”;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 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 ”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 应充分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人类变革自然的活动具有两重性:既能改造自然 ,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又能破坏自然,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在创造任何一个局部环境时,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两种 截然相反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发展与应用现代科 学技术,深入地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研究人类变革 自然时对生态近期与长远的影响,预测新技术对自然的影响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行为,减少变革自然的 盲目性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隔作用,特别是对中华鲟溯 游到上游产卵场的生殖洄游 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原来栖息于该江段的一 部分种类不能适应诱饵生物 组成的变化,从而在水库内 消失或极为罕见,如长鳍吻 鮈、长薄鳅山鳅等。
(三)长江干、支流梯级开 发后,鱼类繁殖环境的恶化 ,可能是物种生存的最大威 胁。
库区生态现状概况
蓄水对库区主要经济鱼类分布的影响 三峡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后库区水位为135 m, 回 水达到丰都高镇江段, 丰都以下江段水流逐渐变缓 , 上游江段仍为流水水体; 2006年10月, 库区水位 蓄水达156 m, 回水达重庆江北区铜锣峡, 水位的 升高进一步导致部分江段的流水水体转变为静水 水体, 水环境的变化已深刻影响到库区中的鱼类的 生存及繁衍。吴强(2007)设了12个采样点,对 鱼类进行采样,采样点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