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课程—空间构成
3、线状柱列分割两空间
4、地、顶、墙高低不同 构成两个区别相连空间
第四节 互锁 指两个内空间有一部分穿插、差叠、 等形成的空间模糊性、并仍界限完整 1、共享(透叠共享 )
2、主次(减缺从属)
3、过渡(差叠衔接)
第五节 线性式组合 1、视觉特征;重复、渐变、交替等 排列方式;直线型、折线型、曲 线型、环型、鱼刺型、树枝型 直串式、内廊式、外廊式、双廊式 2、线性内空间组合特点; 运动延伸增长具有扩展的灵活性
空间构成
空间限定要素及条件 一 线在空间限定中的要素 1,线在形态创作中的三个作用 1)中心限定形成张力,产生视觉引力 2)非中心限定构成新中心 3)轴线控制空间序列成为视觉焦点
2,系列线面感较强,形成内外过渡空间
1)多根线要素限定一个虚面通透空间
2)廊柱限定空间与周围有视觉连续性 3)柱列与墙面结合可改变墙面比例
第六节 布局手法 一、空间网络法 决定建筑空间的开间、进深、柱距 跨度、层高等控制要素。
1、采用柱网形式
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六角形等 2、网格主次轻重不同 网格减少、增加、移位、旋转等
二、几何法
1、单种几何体空间组合 2、各种几何体空间组合
网络法
作业 要求:1.构图均衡、饱满、赋予美感。 2.空间和谐、选材得当。材料不限,可用泡沫、 木板、硬卡纸、广告纸等。 3.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 4.底板400*400,坚挺平滑。 5.将专业、班级、姓名合理布置在底板上。
既可水平方向组合又可垂直排列
3、线性外空间组合特点; 突出升高某个空间或降低某个空间 线性空间的起点、转折点、终点 设立装饰物加以强调
第六节 中心式组合 由一个主导空间和多个次要空间 构成总体多元空间形式 组合特点;聚中式、放射式、组团式 一、聚中式
1、中央主导空间统率其他次要空间
2、也可以形态特异来突出主导地位 3、中心主导空间几何形或两形套叠 4、次要空间向心聚集,安排出入口
三、体在空间限定中的要素 基本的空间形态直方体、球体、 椎体、还有各种多面体、曲面体 1 直方体空间 宽窄高深不同的围合造成各种感觉 2 角椎体空间 各斜面向顶端延伸使空间有上升感 3 圆柱体空间 轴心相等有向心性给人一种团聚感 4 球形空间 均质围绕空间具有封闭感压缩性 5 三角形空间 扩张感和收缩感 6 环形、螺旋形空间有流动指向感
二、重复再现
1、次空间重复再现同样空间形态
2、两种形态交替排列组合产生节奏 3、用联合、穿插、过渡将新空间重构 4、重复再现结合,将局部特异处理
三、横向渗透
1、内空间组合动线连通决定纵向对比 2、动线垂直横向相邻两空间相互因借 相互连通水平渗透、垂直渗透、 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实空结合
形式美
形式美规律与审美是两种不同概念 前者普遍与必然,后者标准与特殊 第一节 主从与重点 1、自然界仿生学中都因主从差异
消失。强调时间和运动交感因素,从 各角度考虑空间形态变化,从连续过程 看建筑造型与环境空间变化的生动韵律
第三节 对比与微差 1、借要素之间差异突出各其特点 2、借相互近似、渐变连续性求和谐 3、对比与微差限于同一性质差异
如大小、直曲、元方、虚实等
第四节 韵律与节奏
1、重复连续节奏 2、渐变韵律节奏 3、起伏韵律节奏 4、交错韵律节奏
二
面在空间限定中的要素
1,地载 抬高或降低地面可增强限定 1)局部下陷仍为周围空间一部分 局部下陷1m左右产生不同空间 2)局部抬高仍与周围空间视觉联系
局部抬高1m左右仍能维持视觉联
系,但空间连续性中断 3)下陷或抬高2m以上成为独立空间
2,天覆 与地载构成的空间由天覆的 自身的形状、尺寸和距离所决定 3,面的竖断比水平面天覆、地载更活 跃,是限定空间的重要手段
空间组合与形式
建筑是由许多空间构成的,各种 空间的组合形式大致是; 1、各空间有相对独立性,比邻 两个空间不能同时完整呈现
2、全部内空间应该贯气畅通, 从主体空间都可以通到
3、空间与空间可以是点接触、 线接触、面接触、体接触。
第一节 包容
一、包容形式 大小空间形式、放射形式 庭院形式、组团形式 二、包容组合 1、小空间要有吸引力可与大空间方向 相异,剩余空间也产生动势 2、小空间与大空间形状对比,增强小 空间的独特性 3、空间变换封闭、开敞程度使其变化 4、大小空间有某种元素上的呼应联系
1)独立垂直面
分割成两个空间产生不同视觉感 限定领域边缘保持视觉连续性 2)平行垂直面 构成外向性空间产生强烈方向感
3)L型垂直面 转角限定一个空间范围,开口 处模糊性角部开口则改变空间 感受 4)U型垂直面 限定内向空间,开端处外空间 可与相邻空间保持视觉联系
5)四个垂直面
构成最完整的内向封闭空间 6)垂直面组合 采用错位、穿插、相交手法构 成丰富多变的系列空间。
二 放射式 1、中央空间主导形态和多个辐射次形态 2、放射组合向周围“臂膀”轴射扩展 3、放射组合也可风车式延正方形向外伸展
三 组团式
1、类似单元连接灵活多变 2、围绕入口分组增减变换 3、沿道路交通按地形组团
第七节 序列
一、对比变化
1、体量对比
2、虚实对比 3、形状对比 4、方向对比 5、标高对比
第二节 连接 1、两个空间连接构成的形式有 轴线形式、过渡形式、沿道形式 山地形式等 2、两个空间由一个过渡空间相连 过渡空间的特征对构成关系由作用 1)过渡空间的形状尺寸相同重复 2)过渡空间的形状尺寸不同特异 3)过渡空间大于两空间主导作用 4)过渡空间形状按所联系特征定
第三节 接触 两空间的联系取决于分割 程度接触形式 1、实体分割各空间独立 2、透空两空间隔而不断
才置于中央 3、现代建筑由于功能地形限制常 用一主一从形式,次要依附主体
第二节 均衡与稳定 1、重力稳定 古埃及、古罗马、哥特式、中国古代 2、静态均衡 自由非对称组合生动有韵律的均衡形式 3、动态均衡
依靠运动取得平衡现象运动终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