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2017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卷(含答案)

贵州省2017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卷(含答案)

贵州省2017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卷一、选择题部分(48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符合要求。

)24、《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

这些史实反映了()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B、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C、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25、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据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理论体系庞杂使儒学难有实际功用B、儒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是儒学主要功能D、政治形势影响司马谈对儒学的认识26、唐以前,家庭财产的经营方针主要是节俭和量入为出。

所谓“皆粗布之衣”,“脱粟之饭”,“中食而肉不足”。

宋明以后,经营方针有了一定变化,增加了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

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明时期()A、商品经济的发展B、商业环境的宽松C、消费水平提高D、对外贸易的繁荣27、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6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旨意。

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削弱了皇帝的实权B、有利于权力的制衡C、有助于朝政的改善D、奠定了内阁制的基础28、费正清说:“一般说来,引起反基督教暴乱的,似乎首先不在于民众的迷信恐惧心理,而多半在于中国士绅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

”据此可知,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A、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B、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C、士绅的政治和法律权威D、乡村社会的文化正统性29、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其意在强调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0、1930年10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

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

”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D、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1、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

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

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32、查士丁尼《法学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派,并依年龄和地位轮换。

务使重担不经常压在同一批人身上造成自治市人力和资源枯竭。

”这反映了()A、帝国内的管理实行轮换制B、帝国对自治市的管理制度化、法律化C、帝国放松对自治市的控制D、帝国内的地方“自治”权力有名无实33、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

据统计,18世纪初,英国有120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

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

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A、议会拥有立法否决权B、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C、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D、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34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B、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1937年苏联实现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D、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35、西方近代某种文学流派,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

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

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A、启蒙运动的影响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工业革命的完成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二、非选择题部分(52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主要载体,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强盛国力和先进文明,中国的稳定能够确保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因此与中国建立联系、发展关系成为周边国家特别是小国的目标,并且这些国家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时,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好处。

在康熙时,朝贡制度作为亚洲内部外交关系的组织性机制仍然效,但其经济重要性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

1684年,康熙帝宣布结束海禁与迁界令,开放所有沿岸港口进行私人海洋贸易,且为征税建立海关网络。

……此后不断成长的海外贸易是与像葡萄牙、英国这些未曾寻求朝贡关系的国家进行交易,中国的海上贸易不仅繁荣,而且合法而开放。

——卜正民《哈佛中国史》等材料二 1492年美洲地理大发现后,全球主要经济活动区域逐渐被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加强。

当时虽然同进存在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但工业革命的爆发最终使历史天平倒向后者。

随后,世界进入英国主导的帝国殖民时代。

——《环球时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朝贡制度的条件。

指出康熙帝政策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让位于殖民体系的主要因素。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当时主导世界经济的原因。

(1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4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期,考订父祖官爵、门第的谱谍之学盛行,吏部除授都以谱谍为准绳。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

北齐时,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士族右姓不在选列。

到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

南朝梁武帝也改革了用人制度,重视学校教育。

政府开设五馆,建立国学,各馆计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学生各有数百人之多,在馆学生皆为寒门子弟,五馆的在学子弟可以直接应召秀才、孝廉和明经科考试。

梁武帝还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

随时虽置州都、郡中正,但任职俱微,没有多大作用了。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武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江桥,全称为嫩江哈拉尔葛桥,是从吉林通往齐齐哈尔的咽喉,日军欲占黑龙江,必先夺取此桥。

1931年10月13日,在日军支持下,伪军1.7万人入侵黑龙江省抵达江桥附近,遭到黑龙江省守军徐宝珍卫队团的坚决阻击。

10月20日,马占山正式宣布就任黑龙江省主席,随后发表《抵抗宣言》,明确表示:“当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救危亡……尔后凡侵入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

”在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过程中,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侨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江桥抗战共持续38天,马占山率领军士毙伤敌万余人,江桥守军也付出巨大牺牲。

——李蓉《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试析江桥抗战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占山发表《抵抗宣言》的时代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9分)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民国初期,梅兰芳投身于京剧改良运动,结识了一批接受新思想的文化人,创排了多部新戏。

他的戏不再局限于才子佳人、忠孝节义,他扮演的角色也突破了受苦的小姑娘、受难的小媳妇的框框,而将具有历史文化内容的人物如嫦娥、西施、虞姬、杨玉环作为戏的主人公。

他在展示人物外象时,更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在展示戏的本身时,更注意将戏和历史结合起来。

据说,当时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到北京必看梅剧。

1930年初,梅兰芳率团赴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美国观众对梅兰芳的表演惊叹不已,梅兰芳并非单纯地模仿女人的一姿一态,而艺术地传达出中国女性的端庄、温柔、秀丽和高雅,透过梅兰芳饰演的各种中国妇女形象,大大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妇女的认识。

“梅兰芳热”在美国迅速兴起。

——李伶伶《梅兰芳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剧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历史作用。

(8分)2017年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部分40、(1)【10分】条件:①中国国力强盛;②先进的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影响;③中国社会长期相对稳定。

做法:①结束海禁与迁界令;②开放所有沿岸港口进行私人海洋贸易;③建立海关网络。

成效: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③海上贸易繁荣。

(2)【15分】因素:①世界经济联系增强;②工业革命推动原因:①(政治优势)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工业优势)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国际竞争力强;③(政策优势)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④(市场优势)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市场(“日不落帝国”);⑤(军事优势)通过三场殖民战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41、【12分】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展开论证;论证充分合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例如,信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论证:美国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②“冷战”中美苏的军备竞赛推动;③美国成为战后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④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与大力投入;⑤美国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推行;⑥美国开放的移民政策,为美国引进大量科技人才。

结论:总之,美国在二战后在内外各种有利因素和政策推动下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变化:①选拔标准由门第变为德才兼备;②选拔方式由举荐变为考试;(6分)(2)意义:①将学校教育与分科取士相结合,调动了下层知识群体(寒门庶族)参与政治的热情;②选拔人才日趋公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有利于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文化素质;④打击了门阀势力,加速了门阀制度的瓦解;⑤为科举制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⑥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