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高速溧水北互通连接线承包单位南京苏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SB-L监理单位江苏旭方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编号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报审表A-A-46246省道连接线(晶桥段)工程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246省道连接线(晶桥段)工程A标项目经理部246省道连接线(晶桥段)工程A标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246省道连接线(晶桥段)工程。
同时也是341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
路线起于晶桥白马分界的新桥河,由东向西,经王村南侧,穿过环步岗,与246省道平交后,于庙上北侧布线,至终点晶桥镇夏巷和尚家之间与老蒲杜线平交,利用蒲杜公路向西,终点位于新老蒲杜公路交叉口,路线总长5961M.路基宽26米,沥青砼路面,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本标段起点新桥河,途经246省道、王村、环步岗、夏巷、尚家等、沿线老路(蒲杜公路),终点与蒲杜公路平交,桩号范围为K10+240.43-K16+201,全长5961m。
起于新桥河大桥桥头,止于新老新老蒲杜公路交叉口。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路面工程,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等。
合同计划总工期为411天。
本标段主要工程量有:清理现场约 26.04万m2,挖土石方约35.34万m3,填方约36.61万m3。
新建中桥一座,中心桩号K13+590,长25.44m,桥梁全宽26m,线外渡槽一座,1-Φ1.0m圆管涵178.76m,1-Φ1.5m圆管涵381.02m,1-Φ1.00m倒虹吸管涵596m,1-4mX4m盖板涵39.54m,1-4mX2m 盖板涵36.99m,1-4mX3m盖板涵33.99m,1-3mX3m盖板涵46.99m,1-6mX4m 箱涵28.73m。
2、我标地形、地貌是:地貌类型上属于岗地、岗地洼地,地形起伏较大,秋湖山脉最高处标高在180m左右,一般岗地处标高在35-45m,岗地洼地处标高在10-20m左右。
3、我标气象、水文是:地处长江下游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日照2077小时,年平均降雨1100mm,并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无霜期达220-230天。
4、为方便本标段路基、涵洞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全线便道需贯通,便道总长约5.96km,因此加快便道的施工是本工程初始阶段拓展施工面的关键因素。
5、本标段土方量大、小型结构物多、工期紧,如何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明确阶段性目标,配备足够的工、料、机等生产要素,抓住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均衡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
6、本工程工期为411日历天,期间要经过冬季和雨季施工,工期压力较大,制订详细、切实有效的冬、雨季施工措施是本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的关键所在。
二、编制目的为加强我项目部桥梁、涵洞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人身、机械施工安全,指导现场基坑安全施工,预防事故案件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安全方案。
三、编制依据(1)《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四、编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严格执行各安全生产制度,现场施工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工序严把安全关。
按照快速、优质、安全、文明的原则编制。
五、编制范围本基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适用于本项目部的所有涵洞的基坑开挖施工。
六、施工安全管理1.安全组织机构及领导小组组长:唐艳常务副组长:梅弟副组长:陶洪张凤勇成员:郑波陈超施斌飞孙垂海陶锁春陈子清严明汉王道海杭志良余心饯李文刚2.安全保证体系2.1基坑开挖安全措施2.1.1基坑开挖前要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并经指挥部及监理批准,否则不得开工。
进行土方施工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基坑施工时基坑支护及施工降水方案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执行。
挖掘基坑时,要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架。
挖掘基坑时,如果发现有不能辨认的物品,必须立即报告上级处理,严禁随意敲击或者玩弄。
2.1.2尽量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采用分层、分块的开挖方式,使开挖空间尺寸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墙体的变形和坑周土体的位移与沉降。
开挖顺序上满足对称开挖、均衡开挖的原则,使基坑受力均衡。
2.1.3基坑施工期间,认真做好地面排水,及时施作坡顶及坡脚排水沟或截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从而缩短深基础施工工期。
2.1.4基础施工完毕,及时组织回填土,减少风化、雨水等气候的影响;对于粉、细砂土,坡项一定范围内禁止设置振动大的施工机械,严格控制过往车辆次数。
2.1.5 为了防止超挖,除加强测量工作外,采用挖掘机挖土时,坑底要保留200~300mm厚地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2.1.6 基坑四周设防护栏及安全警示牌,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工地。
2.2 机械操作安全措施2.2.1机械挖土要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掩埋等事故,在基坑开挖的时候,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放坡施工。
2.2.2 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要计算支撑强度, 危险地段要加强支撑。
要经常特别是雨后必须检查土壁和支撑稳定情况,不得将土及其他物件堆在支撑上。
2.2.3 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
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
挖掘时、装载机卸土,要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地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2.2.4 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2.2.5 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垂直与水平距离分别不得小于 2.5m与4~6m(110-220kV时)。
2.2.6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2.2.7 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要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2.2.8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 高防护护栏,并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楼梯。
在基坑两边设置安全警示牌,周围做防护栏进行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指挥,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2.2.9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和技术交底时,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付诸实施。
2.2.10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特殊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2.2.11做好安全用电工作。
工地的电力设备、线路由专职电工架设及管理,闸箱、开关等做好防雨措施且安全牢固,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做到经常维修,保持良好状态。
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动设施及电力线路不得使用。
非专业电工严禁随意接线,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3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2.3.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电工作业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绝缘工具,并定期检验。
2.3.2凡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安全电压的各种手持电动工具额定电流小于60A,人体可能偶尔触及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每班作业前必须检验一次;手持照明灯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2.3.3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胶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
2.3.4配电箱及开关箱必须防雨、设门并配锁,进、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箱内严禁存放杂物,每月检查维修一次;熔丝的容量必须按用电负荷量装设,严禁用其他金属代替。
2.3.5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距离要符合规定。
2.3.6现场设置的照明灯具、护栏、围栏、警告标志要经常维修,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并在有危险地点悬挂规定的安全警示标牌。
2.3.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并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进行。
2.4 既有管线保护技术措施2.4.1 根据指挥部、设计部门的交底并咨询有关部门,先对施工区域及其周围的地下管线、地下建筑物进行调查,会同其产权和维护单位共同确认施工区域地下管线,(如供水管、排污管等)及地下电缆(电力、通讯等)的位置,并划定需要施工防护的范围,在地面作好标识。
如施工中不可避免地改移和暴露管线,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和指挥部审批。
按审批后的方案组织实施,并与其管理部门签订协议。
2.4.2开挖基坑前,在已查明的地下管线路径上设立标志或洒灰线,并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
地下管线两侧各2m范围内不准采用机械开挖。
人工作业时,禁止使用铁镐和齿类尖耙,做到逐层轻插浅挖。
杜绝盲目施工,损坏既有设施。
2.4.3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先会同指挥部、产权管理单位对施工范围内地下缆线进行改移,或加固防护。
对于不可改移的地下缆线,采用钢管外套防护,在加设钢管前,先用麻布包裹地下缆线,钢管端部与缆线接触部位设塑料套等过渡,同时钢管端部打磨圆顺。
并设专人看守。
2.5 基坑开挖危险源辨识2.6 雨季施工措施2.6.1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取得最新气象信息,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2.6.2防洪抗汛领导小组每周组织两次例行检查,发现存在隐患立即处理。
气象预报有降雨时加强巡视。
2.6.3建立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跟班,发现问题随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2.6.4抢险防汛队人员固定,遇有险情可快速就位。
各种抢险物资、设备严禁挪用,加强日常检查及保养工作,保证随时均处于良好状态。
2.6.5雨季基坑施工处理(1)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设置基坑周边排水沟及集水井,坑内积水经沉淀后沿水沟流入降水井,用泵抽出。
(2)基坑集水井每施工段设置2个,间距约15m。
(3)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明沟,断面尺寸0.3m×0.2m,将水流引至场地周边既有灌溉沟。
2.6.6加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定期检查工程用电及生活用电,检查绝缘性能及接地保护措施,发现问题立即改正。
2.6.7配电箱、开关柜必须绝缘良好,有自动漏电保护开关,严防触电及短路事故发生。
2.6.8各种电缆、电线严禁就地拉接,必须架空设置,避免漏电伤人。
七、环境及文明保证措施1、环境保护措施⑴生态环境保护①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结合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使用资源。
严格落实其它环保措施,保护水质和空气环境。
②积极开展共建活动,施工完毕后,尽快恢复原有地貌,并进行植被防护。
③对有害物质(如燃料、油料、旧材料、垃圾等)要通过正确措施处理后运至规定地点进行掩埋,以防泄露,造成对环境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