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活动、生物、作文、语文、建议、情况、力气、方法、条件、前提、成绩、质量、行动、计划、认识、问题、矛盾、系统、大力、自主、主动、深入、充分、尽快、合理、良好、和谐、公平、健康、加大、沟通、保持、发展、建立、制定、发现、掌握、了解、研究、合力、规律、位置、关键、安全、网络、情绪、意识、信心、理想、思想、基础、需要、氛围、素质、环境、负担、能力、方式、作用、结构、水平、任务、关系、增强、宽容、衔接、搞好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落入人间的精灵——聚焦幼小衔接,探讨家教技巧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有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甚至比中考、高考都要巨大。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他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 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2. 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3. 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 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 期望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6. 学习环境的断层。
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目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面对这种断层,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
尤其是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中,这更加加大了幼小衔接的难度。
一、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有哪些不适应?上学时间太早,生物钟紊乱,许多孩子睡眠时间不足。
学生中恋家、恋父母的孩子较多,刚开始有一定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上学时间太长,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一样每天上六节课,太辛苦。
幼儿园孩子上午有加餐,而一年级学生一直要等到中午才能吃饭。
活动时间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太多。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
很多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刚开始上学时,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十分伤心,个别孩子还会大发脾气。
没有时间概念,随便下座位、喝水、说话,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孩子把全家福照片夹在书中课上看,有的寄宿班孩子放在枕头下睡前看。
寄宿班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晚上有哭闹现象发生。
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不敢独自上学、回家等。
二、家庭教育的冲突与误区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当今都是独生子女,前边没有任何经验的积累,中间又不允许出现失误。
这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孩子入学后家庭教育的误区不重视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回家后训斥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鼓励孩子学习课本知识孩子教育没有性别化一上学就与上中学、上大学挂钩家庭内部教育观点不一致隔辈人对孩子的过渡呵护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一味用成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重视孩子和同伴的交往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忽视限时训练剥夺孩子玩的时间三、一年级新生家长应如何配合老师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1、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午睡,体质弱的孩子下午放学后,应让他小睡一会儿,以缓解疲劳。
这样就能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孩子上了小学,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承担。
比如:整理书包,值日时要求孩子扫地、抹桌;学会自己上厕所等,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教孩子做,针对孩子在校情况进行模拟训练。
4、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
刚入学的孩子有“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家长要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入了学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了解的方法有: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观察孩子学习(作业)、生活表现,从中发现问题;与孩子的同学、朋友交谈,更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与孩子的老师常沟通,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6、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7、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高质量的生活,仅有好的学业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包括自信心在内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应具备较高的“情商”。
学习品质中,以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最为关键,否则只能给别人做伴读生。
一段很有哲理的话语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有信心;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四、孩子成绩不理想怎么办?1、成绩不理想孩子的表现课堂纪律较差,上课不听讲,学习效率低。
学习无目的,没有上进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学习方法简单,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
基础不扎实,知识上欠帐太多,对知识一知半解。
学习上懒惰,不能主动搞好预习和复习。
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下。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偏科严重,对部分学科有厌学情绪。
学习应付,作业对付。
不合群,在班上没人缘。
逆反心理严重,不服管教,顶撞老师,攻击同学,有破坏欲。
一些明显表现整天像在云雾迷障的半空中,总是一头雾水。
昏头昏脑,颠三倒四,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谈而不懂。
口误、笔误、手误、脑误层出不穷。
今天讲得明明白白,明天就会搅成一锅粥作业丢三拉四,抄错题,抄串行,抄书时找不准在书上的位置。
考试总因马虎而扣分。
2、孩子的成绩为什么差?家庭环境的影响自身素质的影响学校教师的影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孩子受多动症的困扰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无事忙型)主要表现是活动过度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忙而乱,经常变换活动内容,无事忙,没有目的性、计划性。
课堂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抢话茬,不举手发言,拿课堂当茶馆坐。
发愣,走思。
作业拖拉磨蹭,不能持久,总插入其他活动:吃、喝、拉、撒,听音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壶开了。
课余缺乏自我约束,不顾危险,行事鲁莽,冲动,违反纪律,玩游戏无规矩,打架,挑逗,总引起麻烦,是个问题儿童。
布娃娃型课堂注意力不能集中,瞪眼看着老师,发愣,茫然,不捣乱,不起哄,但木呆呆,提问答非所问。
作业磨蹭,出工不出力。
行为听话、被动、拖拉、丢三落四、缺乏坚持性、连贯性、系统性,没主见,没创造性。
核心是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儿童的判断方法:一、注意集中困难(至少具备三条)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往往有头无尾。
上课时或对其交待工作时,似乎在听,实际上没注意听,东张西望。
周围有点动静,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能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的完成功课。
不能全神贯注地作一个游戏。
二、冲动行为(至少具备三条)不经考虑既行动,带有冲动性,不顾及危险及后果,做事莽撞。
动作过多,不停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
不能把活动组织得有条有理,活动杂乱无章。
需要不断监督。
在教室里经常大声叫喊。
等不到游戏或集体活动结束,迫不及待。
三、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三条)走路如跑步,过度的攀爬,翻箱倒柜,拆卸玩具。
要求静坐时坐不住,不停的扭动,上课小动作多。
睡眠不安,翻动过多。
经常处于准备活动的状态,像是有个马达在驱动他多动症与顽皮儿童的区别:男孩淘气出好的,女孩淘气出巧的。
3、驱除拖垮孩子成绩的消极因素谨防电视俘虏了孩子的心。
电子游戏,让无数中小学生迷失。
莫使孩子成为网络“瘾君子”。
别让孩子追星发了狂。
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
进墨者黑:坚决制止孩子不良的社会交往。
低制“黄流”,净化孩子的心灵。
五、给家长们的几点建议再忙也要管孩子,要尽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
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理解孩子,天下的学生没有不想做好学生的,只是他有实实在在的困难。
理性地看待孩子当前的成绩。
要坚信孩子的成绩是可以转化的。
要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每天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抓基础知识。
孩子是不可选择的,但却是可以塑造的。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有问题的孩子后面一般跟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心做作业的环境。
花大力气解决孩子的偏科问题。
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保证身体健康。
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指导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与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转变孩子的成绩,家长应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