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埃及建筑史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治阶级的审美:追求永恒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28世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后期、希腊文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古王国时期正面律: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与宗教信仰、生死观念相一致。

古埃及壁画利用格子作画,身体等比例有严格规定。

宗教情感: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金字塔的原型:马斯塔巴狮身人面像(又名:斯芬克斯)——图腾崇拜高20cm长57cm脸长5m头戴“奈姆斯”王冠中王国时期(衰落)公元前2134年~前1787年十一王朝建立起统一的中王国,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地带。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公元前2000年优点:扩展了内部空间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第二是王朝公元前1800年喜克索斯人逐渐征服了埃及并建立了牧人王朝,统治了百年之久。

后来十八王朝第一个法老阿赫摩斯一世驱逐了喜克索斯人,重新使国家统一,开始新王国时代。

女皇哈特什帕苏------哈特什帕苏女王陵墓将山体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运用弧面(女王)金字塔的建筑开始衰落,王公贵族的陵墓开始建筑在山崖边,为了崇拜太阳神建造了一些方尖碑。

太阳神庙(宗教建筑)公元前16世纪,举行将法老神化的礼仪的场所。

塔门(方尖碑)→柱厅(隔挡阳光让人感到压抑)阳光:善于攫取自然的力量卡纳克的阿蒙神庙阿布辛波神庙-----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古希腊建筑古希腊艺术产生的前奏和序曲: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荷马时期(英雄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世纪——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色雷斯文明:大量小巧的黄金制品基克拉迪文明:古希腊文明的源头克里特文明(爱琴地区的古代文明):《巴黎女郎》、克诺索斯王宫——“迷宫”公元前1700年----前1300年迈锡尼文明(希腊青铜时代的晚期文明):迈锡尼卫城发现者:谢里曼——狮子门(石灰石、浮雕嵌板高2.5米)+古代结构体系:1、悬挂结构:用柱、绳索和钉或桩,后来出现钢索和钢链时得以充分发展2、梁柱结构:A、石材B、木材。

古埃及和古希腊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此后很少变化知道现代。

采取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后,潜能才得以发挥。

预应力的应用更使其跨度大大增加。

3、券洞:在岩石或坚实土质上挖孔洞4、放射形券:由楔形石块砌成,由于克服了两侧横推力而坚固稳定5、出挑:用石或木悬臂挑出,尺寸因材料性能而受限制;现代采用钢、钢筋混凝土及桁架构后大大增加了其出挑的可能。

6、叠涩券:(又称挑石券)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后来伊斯兰建筑以此同放射形券结合,形成尖券。

7、叠涩穹窿:主要发源于西亚。

后来拜占庭与伊斯兰建筑用小料厚缝的方法,使穹窿形式多样化。

8、用土或天然混凝土构成的穹窿或内部骨架、骨架外铺草涂面形成的穹窿,主要用于民间建筑。

9、藤条券:产藤地的一种结构。

后来印度以砖石叠涩拱券结构仿此形式,称为弓形券。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讶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罗素希腊神话: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宙斯——天空和天气,主神赫拉——婚姻和家庭得墨忒耳——农业、谷物赫斯提亚——炉灶波塞冬——海洋、风浪和马匹雅典娜——战争与智慧阿波罗——太阳、音乐和预言阿耳忒弥斯——狩猎、月亮和贞洁处女阿佛洛狄忒——爱与美阿瑞斯——战争与破坏赫淮斯托斯——火与锻造赫耳墨斯——商业、旅行、偷窥欲使者圣地建筑群——同自然环境协调“德尔斐”:大地的中心↓阿波罗神殿希腊艺术p.s.希腊雕像中“古风的微笑”——“活着”①《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②《特洛伊战争》古希腊神庙的布局变化原型神庙前后廊端柱式前后廊列柱式假双排柱围廊式双排柱围廊式端柱式列柱式假列柱围廊式列柱围廊式古希腊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人像柱雅典卫城1、卫城山门2、胜利神庙3、帕提农庙4、依瑞克提翁庙帕提农神庙的八根柱子不同?它原是雅曲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

它原是供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意思。

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整个神庙的造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上的,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形式美。

所以,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

现在神庙虽已被破,但那庄重而又完美的形象仍使人为之神往。

帕提农神庙巧妙的结合运用了多利克和爱奥尼亚两种柱式,这一方面适应了同盟各邦主要属于爱奥尼亚地区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神庙设计思想的一大特点,即按伯里克利所宣扬的“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的思想,把两种柱身容于一身。

胜利神庙(公元前449年~前421年)<爱奥尼柱式><前后廊列柱式>(古希腊大理石偏黄怎样的柱式将雕像显得宏大?柱子分两层、柱子可做的更细致)依瑞克提翁庙(公元前421年~前406年)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是属于爱奥尼亚式的变形。

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

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

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

西方的器皿上有人物的出现“万花玻璃工艺”《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成就: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2、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3、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4、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罗马城帝王广场群A、奈乏广场B、凯撒广场C、奥古斯都广场D、图拉真广场前的凯旋门E、图拉真像F、巴西利卡G、纪功柱(功绩柱)上粗下细古希腊:自由古罗马:严整弗拉维奥圆形露天剧场(古罗马竞技场——科洛塞奥竞技场)——提图斯围攻耶路撒冷革命性的工程技术、建材其地基原是古罗马帝国有名的暴君尼禄皇帝的金宫中的一个小湖。

这座雄伟的建筑堪称建筑的楷模。

像所有罗马的建筑一样,其基本结构是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

该竞技场外观呈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

整个建筑物占地面积 2 万平方米,周长527 米,外直径188 米,内直径为156 米,围墙高57 米,均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

可容纳观众8.7 万人。

围墙共分 4 层,一、二、三层均有半露圆柱装饰,依次为多古斯式、爱奥尼亚式和柯林斯式。

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为一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共计80 个拱门(每层80个、叠涩券80个)。

第四层外墙表面装饰较简单,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

在该层的2/3 高处,设有等距离的支架,供举行盛会时固定圆顶上端的天篷,为观众遮阳。

材料:石头、混凝土、红砖立面为券柱式构图,每层80个拱券,三层共240个。

底层为质朴的塔斯干柱式,二层为秀美的爱奥尼克柱式,三层为平丽的科林斯柱式,四层为罗马人偏爱的科林斯柱式提图斯凯旋门迪拜帆船酒店每个房间设计不同促进迪拜经济人工岛——棕榈岛、世界岛风中烛火大厦、迪拜塔中世纪建筑约公元476年~1450年这个断代在476年到1450年之间,以东罗马帝国建立,作为一个时间的起点,1450年大概到文艺复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间的跨度非常长,一千年左右。

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艺术:5世纪~10世纪——罗曼时期:10世纪~12世纪——哥特时期:12世纪~15世纪中世纪艺术的基本特征:非世俗性、装饰性、抒情性(唯一性:对宗教的唯一的抒情)、象征性、观念性圣母子像、圣婴圣方济各接受圣痕乔基、圣父圣母拜占庭的建筑——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称拜占庭,公元前660年为希腊人所建。

)圣索菲亚大教堂——特拉列斯的安特米乌斯和米利都的伊斯多鲁斯——建于约公元532年~537年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

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

“一个人来到这里祈祷时,立即会相信:并非人力,并非艺术,而是只有上帝的恩泽才能使教堂成为这样,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得离上帝不远。

”外观嫉妒朴素、内部华丽镶嵌技术娴熟沿用古罗马的穹顶〈拜占庭式〉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

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

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曼时期比萨大教堂(礼拜堂、主教堂、钟楼)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罗曼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比萨广场上有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和墓地。

比起教堂本身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

其实,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

柱子成群,窗户窄(石材的局限性)比萨大教堂的建筑样式,并不是纯粹的巴西里卡式,而是掺有罗马式风格的一种建筑样式。

比萨斜塔(294级)1.它是圆的,这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2.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

哥特式建筑12~15世纪西欧主要以法国的城市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教堂——结构方式为标志哥特艺术的开始:圣德尼教堂夏特尔主教堂:彩色花窗、两幢钟楼、国王长廊(13个门口)成熟期代表:巴黎圣母院繁荣期代表:韩斯主教堂加大窗体的好处:改变原空间感受,窗体可以提示我们处于怎样空间之中强调外部装饰、体形修长、尖拱、彩色玻璃文艺复兴建筑总论——美狄奇府邸:美狄奇府邸与建筑师弥开罗章——伯拉孟特:坦比哀多礼堂、梵蒂冈宫——广场建筑群: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现代建筑派新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技派(高科技)简约倾向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一种建筑思潮,又被称为国际式建筑。

相关主题